病理性黄疸

  • 小孩有黄疸怎么办(视频)

    小孩有黄疸怎么办
    孩子出现黄疸一般是在新生儿期。出现明显黄疸加重的情况,大致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方面,具体情况如下:1、生理性黄疸:是由于初生婴儿的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处理、转运、排泄功能不完善,造成一过性的体内胆红素增高,从而出现皮肤黄染。这类黄染一般出现相对较晚、进展慢、持续时间短,一般在出生后14天左右逐渐恢复至正常;2、病理性黄疸: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如果不能在家中自行判断,则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果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要进行特殊的退黄治疗,对于特殊病因,如血型不合的溶血、肝脏疾病、特殊的遗传代谢病等疾病,需要进行相对应的病因治疗,以缓解黄疸造成的进一步损害。
    2023-08-02
  • 新生儿18天黄疸正常值(视频)

    新生儿18天黄疸正常值
    新生儿在18天的时候,黄疸正常数值应该<5-6mg/dl。孩子出生之后都会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3-4天之后出现,高峰期是在7-10天,不能>12mg/dl。逐渐到14天左右,基本上黄疸用眼睛看不到,这个时候黄疸数值是5-6mg/dl,18天左右通常不会继续出现黄疸,眼睛已经看不到黄疸,胆红素测试也会<5-6mg/dl。如果孩子18天时能够用眼睛看到黄疸,则属于异常状态,应该考虑病理性黄疸,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早产儿出生比较早,黄疸消退也比较慢,可能在21天左右才完全退掉,早产儿黄疸数值不>12mg/dl,也属于正常范围内。并不是所有黄疸都是生理性,对于出现比较早、高峰值>12mg/dl或者消退比较延迟,都考虑是病理性黄疸,不同的病理性黄疸治疗也不相同。
    2023-08-02
  • 怎么判断是不是母乳性黄疸(视频)

    怎么判断是不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为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出现的黄疸,通常黄疸在小儿出生后3-5天出现,2周左右达到高峰,3周到3个月时黄疸消退。小儿除黄疸外,其他精神状况、吃奶、生长发育均正常。母乳性黄疸为良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如果黄疸值高,不能判断是否为母乳性黄疸时,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5天。因母乳性黄疸停喂母乳3-5天,黄疸可出现明显下降。 此外,母乳性黄疸应与病理性黄疸鉴别。病理性黄疸主要特点为出现时间比母乳性黄疸早,通常在小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黄疸上升速度快、黄疸值高,或者黄疸退后又出现,持续时间长。正常足月儿2周内黄疸消退,早产儿4周内消退。 若儿童为异常黄疸,需要到医院就诊,检查判断是否为母乳性黄疸。常见检查方式为抽血检查生化,检查黄疸具体值,以及升高的黄疸为直接胆红素为主还是间接胆红素为主,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如果为直接胆红素为主或者伴有肝功能损害,则并不是母乳性黄疸,需要进行其他病因检查。
    2023-08-02
  • 母乳性黄疸妈妈多喝水可以吗(视频)

    母乳性黄疸妈妈多喝水可以吗
    患儿出现母乳性黄疸时,母亲多喝水并没有帮助。母乳性黄疸是良性黄疸,是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在出生后3-5天出现的黄疸。黄疸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3周到3个月以内黄疸可自行消退,无需进行特殊处理,但需要与病理性黄疸进行鉴别。 病理性黄疸比母乳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通常在生后1-2天即可出现,且上升速度较快,黄疸值较高,超过正常标准。黄疸会出现退后复现,持续时间较长。正足月儿在2周以内黄疸会消退,早产儿在4周以内黄疸会消退。如果黄疸超过1个月以上仍未消退,需要警惕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原因较多,婴儿期间最早需要排除的病理性黄疸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黄疸患儿大便颜色变浅或者颜色变白,建议在出生后2-3个月内确诊,有助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2023-08-02
  • 母乳性黄疸反复出现怎么办(视频)

    母乳性黄疸反复出现怎么办
    一般母乳性黄疸不会反复出现,如果黄疸反复出现,则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因为病理性黄疸的特征为黄疸退而复出,或者黄疸出现时间早。通常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做特别处理,患儿生长均正常,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可正常接种预防针,黄疸可自行消退。 如果黄疸反复出现,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到医院评估。检查患儿大便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其他精神方面症状,以及腹泻、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排除病理性黄疸。
    2023-08-02
  • 婴儿黄疸妈妈饮食禁忌有哪些(视频)

    婴儿黄疸妈妈饮食禁忌有哪些
    婴儿黄疸时,妈妈的饮食一般没有特殊禁忌,与普通哺乳期妈妈的饮食原则相同。此时应合理、均衡饮食,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注意补充营养以满足宝宝的需求,同时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易过敏、寒凉的食物。妈妈的饮食可以根据宝宝和妈妈的大便情况,即消化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婴儿黄疸主要根据黄疸性质、程度、进展情况等决定治疗措施,若是生理性黄疸,动态监测即可。但病理性黄疸需要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可通过口服益生菌、妈妈加强喂养等,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有利于黄疸消退。
    2023-08-02
  • 宝宝黄疸妈妈吃什么好(视频)

    宝宝黄疸妈妈吃什么好
    如果宝宝是黄疸状态,母乳喂养的妈妈吃什么较好并不固定,因为孩子黄疸产生的原因很多,具体如下:1、生理性黄疸:如果孩子是生理性黄疸,妈妈正常饮食即可,因为生理性黄疸与妈妈的饮食没有关系,属于正常生理状态。妈妈只要避免吃过于刺激性的食物,保证充足奶量,孩子的黄疸会自行减退;2、病理性黄疸:部分孩子可能是因为早期奶水分泌不足,导致肠道循环形成欠佳,继而发生黄疸,妈妈可以多吃一些促进乳汁分泌的食物,比如猪蹄汤或其他促奶食物,让孩子的肠肝循环快速形成,帮助黄疸下降。如果孩子的黄疸是由于感染,或者是溶血性黄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才能缓解,妈妈正常饮食即可。
    2023-08-02
  •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视频)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区别如下:1、生理性黄疸:是指生后2-3天出现黄疸,黄疸会逐渐加重,通常4-6天达到最高峰。对于最高值,足月儿血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15mg/dl。4-6天后黄疸开始慢慢消退,通常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在28天内消退。且孩子的体温正常,食欲、精神、体重增加均较好,无特殊不适;2、病理性黄疸:如果孩子黄疸出现过早,如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进展过快,24小时内血胆红素上升速度>5mg/dl。或黄疸程度过重,超过病理性黄疸值,早产儿血胆红素>15mg/dl,足月儿>12.9mg/dl。或黄疸消退时间过晚,足月儿14天后黄疸还没消退,早产儿28天后还没有消退。此外,部分小孩直接胆红素过高>2.5mg/dl,均属于病理性黄疸。当孩子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退黄疸治疗,同时要积极寻找黄疸原因,去除诱因,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02
  • 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视频)

    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
    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具体区分方法如下:1、生理性黄疸:是指婴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一般进展较慢,在4-6天达到最高峰,且程度也较轻。通常足月儿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15mg/dl。足月儿通常生后2周内自行消退,早产儿在出生后28天内消退。婴儿一般情况较好,无特殊不适,主要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且在正常范围内增高;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甚至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黄疸进展过快,每天以>5mg/dl的速度上升,部分黄疸程度过重,超过生理性黄疸的界限。部分黄疸消退过晚,足月儿14天以后还有黄疸,早产儿28天以后还有黄疸,通常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由肝脏功能受损、感染、梗阻等原因造成。如果是间接胆红素增高,中医称为阳黄,如果是直接胆红素增高,中医上称为阴黄。
    2023-08-02
  • 宝宝满月了还有黄疸怎么办(视频)

    宝宝满月了还有黄疸怎么办
    宝宝满月还有黄疸,从黄疸消退的时间上考虑,已经超过生理性限度,可能属于病理性黄疸,需带孩子到医院去看医生,明确黄疸的程度和性质。根据程度和性质进一步判断可能的原因,以及在医生的决策下进行相关的干预。如果孩子黄疸程度在17mg/dL以下,且主要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还达不到光疗的指征。如母乳喂养,且孩子一般情况良好,考虑是母乳性黄疸。一般15mg/dL以下不建议停母乳,可以吃益生菌进行动态监测,有时母乳性黄疸到2-3个月才可消退。另外,如果黄疸程度较重,虽然间接胆红素增高,但也达到光疗指征情况下,需进行光疗干预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黄疸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是直接胆红素增高,需注意是否由感染、梗阻等原因引起,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如进行感染病原学的检查,必要时进行肝、胆、脾的B超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黄疸的原因。另外对于黄疸程度较重,黄疸不易消退,反复出现间接胆红素增高时,还需注意遗传代谢病的可能。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