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 尿毒症怎么判断(视频)

    尿毒症怎么判断
    尿毒症诊断需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液检查,以及尿液检查、B超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较差,且血常规发现贫血以及检查血肌酐出现明显升高,尿常规还存在蛋白或红细胞,肾脏B超提示双肾萎缩,可基本明确慢性肾脏病。但还需依据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评估处于慢性肾脏病第几期,如果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考虑已经进入尿毒症期。 并非所有患者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一定是尿毒症,关键在临床需判断患者血肌酐升高,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急性还是慢性,急性为急性肾衰竭,通过积极治疗肾功能可恢复。但如果考虑慢性则为尿毒症,仅可通过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2023-08-01
  • 肌酐600多是尿毒症吗(视频)

    肌酐600多是尿毒症吗
    常规体检发现血肌酐超过600μmol/L可能为尿毒症,肌酐是体内肌酸代谢产生,如果平常进食过多瘦肉或机体肌肉含量较高,血肌酐水平易在正常上限或轻度升高,但通常肌酐水平不会超过600μmol/L。国外曾经报道一位患者常规体检时发现血肌酐接近1000μmol/L,但后来发现肾脏无异常,仅为长期服用富含肌酸的保健品,过多肌酸滞留在胃中导致。 临床中血肌酐升高需考虑为肾脏病变导致,通常需鉴别属于急性血肌酐升高还是慢性血肌酐升高,若血肌酐升高过多,考虑为慢性。若患者除血肌酐升高外还出现夜尿增多,且肾脏B超提示双肾萎缩,此时可考虑为尿毒症。患者血肌酐突然升高或短期内逐渐升高需进一步检查血肌酐升高原因,需明确近期是否使用过肾毒性药物、是否接触过重金属或有无重症感染。如果由于此类诱发因素导致血肌酐升高,需及时规避进行对症处理,肾功能可较快恢复。
    2023-08-01
  • 多囊肾什么时候发病(视频)

    多囊肾什么时候发病
    多囊肾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指家中其他人正常,仅为患者单独发病,通常发病于婴儿期,又称为婴儿型多囊肾,但较为罕见;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又称为成年型多囊肾,通常在青中年期时被发现,还可在年龄较小时发病。疾病因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出生时存在囊肿,常规B超检查无法发现较小囊肿。可选择进行双肾磁共振检查,较小囊肿均会发现,通常在20岁前无特殊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但家族中有人被确诊为多囊肾,应及早到医院检查B超或磁共振,可及时观察囊肿生长状况,需做好日常生活和饮食管理,可延缓囊肿的增长速度。
    2023-08-01
  • 肾小管坏死怎么治疗(视频)

    肾小管坏死怎么治疗
    肾小管坏死治疗分为两个阶段,包括疾病早期的少尿期治疗以及疾病恢复前的多尿期治疗。少尿期患者由于会出现水钠潴留,表现为小便减少、水肿、体重增加。此时治疗需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寻找原因:常见原因可能为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或大出血导致肾小管缺血缺氧,此时需积极补液、吸氧。使用肾毒性药物、食物中毒或重金属中毒引起肾小管坏死,需及时避免接触此类食物或药物,严重时需通过血液净化方式帮助机体清除毒物; 2、利尿:可帮助患者清除体内过多水分,对疾病缓解存在好处。部分患者可能应用药物利尿效果不佳,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临床经常会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持续血液净化的治疗; 3、补充水分:多尿期需要注意患者补充水分,还需给患者补充电解质及能量,避免出现水和电解质的失衡。
    2023-08-01
  • 什么是肾小管性酸中毒(视频)

    什么是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酸化功能障碍,可产生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浆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疾病本质是肾小管出现异常,表现为肾小管泌氢功能障碍,以及重吸收碳酸氢根离子功能出现障碍。按照发病原因可将肾小管性酸中毒分为原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和继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原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通常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继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原因较多,常见结缔组织疾病如狼疮,或应用肾毒性药物或重金属中毒,可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 按照肾小管性酸中毒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称为Ⅰ型、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以及高钾性肾小管酸中毒。儿童期最常见原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以Ⅰ型多见。临床表现除酸中毒外,还会存在明显临床征象,如生长发育迟缓。隐性遗传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中还可能伴有神经性耳聋,由于肾小管性酸中毒本身疾病隐匿,如果儿童同时出现发育迟缓、眼睛视力缺陷以及智力低下,需及时前往医院明确是否存在肾小管酸中毒疾病。
    2023-08-01
  •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怎么治疗(视频)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怎么治疗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病因有三大类,即药物引起、感染引起和自身免疫系统引起。如果考虑患者为药物相关性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首先要停用相关药物或可疑药物,而且以后不再使用这一类药物,如果停药后肾功能仍没有恢复,就需要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肾功能仍然没有恢复且肾小管间质病变较严重时,临床会酌情使用免疫抑制剂。 如果患者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由感染引起,就需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发现为EB病毒感染引起的就抗EB病毒感染,考虑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就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通常情况下,抗感染治疗加支持治疗就可以了,不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果考虑是自身免疫引起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就需要免疫抑制治疗加支持治疗。
    2023-08-01
  • 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的病因(视频)

    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的病因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病因有很多,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其实是一个病理名称,病理特点为肾小管间质出现病变,而肾小球、肾小血管病变是非常轻微的,所以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它的病因大体上分成三大类: 1、药物引起的,这也是最常见的病因; 2、第二类是感染因素,在儿童期最常见的就是EB病毒感染,EB病毒可以引起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3、第三类较少见,是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引起的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小管肾炎。
    2023-08-01
  • 肾病的检查有哪些(视频)

    肾病的检查有哪些
    慢性肾脏病检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慢性肾脏病时血常规检查结果可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出现下降,部分患者可能还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情况。还包括尿常规检查,可帮助确定慢性肾脏病的病因,还可依据尿液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可存在不同程度血尿、蛋白尿、有管型或尿比重下降情况。显微镜下看到红细胞管型通常提示肾小球肾炎,如果尿液中看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代表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功能检查用于检查患者体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肾功能异常; 2、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超声检查、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肾脏是否增大或萎缩,以及泌尿道是否堵塞,从而评估肾脏结构和大小; 3、病理学检查:在超声引导下取出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帮助明确慢性肾脏病的病因,有时可对慢性肾脏病进行分期。
    2023-08-01
  • 发烧多少度会影响精子(视频)

    发烧多少度会影响精子
    高温对睾丸会产生损害。但是究竟多高的温度和在这种温度下暴露的时间多长才会对睾丸产生影响,目前在学术界仍然有争论。有动物试验表明,将雄性动物至于38.5℃下55分钟后,其生育能力会下降。有专家认为,精子的生存温度不能超过35℃,这比人的体温还要低2度,发烧超过38.5℃,就会影响精子质量三个月。 还有专家认为,如果泡热水澡、泡温泉的水温在40℃以上,时间在20分钟以上,精子的质量需要一个月以上才能恢复。因此男性应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长时间,如洗桑拿浴和用热水泡澡等。 此外还需要准爸爸们重视的是要改变久坐的习惯。IT行业的人和的哥都属于不育高风险人群,他们的工作特点是久坐,特别是当椅子或裤子是不透气的面料时,容易导致睾丸温度过高,影响精子的存活。
    2023-08-02
  • 小孩一哭就尿裤子怎么回事(视频)

    小孩一哭就尿裤子怎么回事
    儿童哭尿裤子需根据年龄进行判断,通常儿童白天控制小便,排尿功能到3-4岁较完善,因此3岁以内儿童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未完全发育好,因此哭闹时尿裤子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可通过训练,或随儿童长大后逐渐好转。建议不要过于严厉批评指责,逐渐鼓励引导,避免憋尿。小学生哭尿裤子需分析原因,如果仅在哭闹、剧烈咳嗽或剧烈运动后出现尿裤子的情况,称为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通常和骨盆肌的盆底肌肉与筋膜松弛有关,由于肌肉与筋膜松弛导致膀胱和尿道无良好支撑,因此易出现尿裤子的情况。如果给予普通处理后情况无好转,需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尿流动力学或腰骶部磁共振,进一步明确病因。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