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 胆囊息肉能保胆手术吗(视频)

    胆囊息肉能保胆手术吗
    胆囊息肉能否做保胆手术,在技术上可行。但从治疗疾病的原则考虑,不建议予以保胆手术。胆囊息肉是指附着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凸起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又可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癌变息肉,胆囊息肉最主要的是判断息肉是否存在癌变风险。胆囊息肉中胆固醇性息肉占大部分,是由于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而形成。若只是将息肉摘除,胆汁成分并无任何改变,且还会再次形成胆固醇性息肉,切开胆囊也会引起胆囊功能受损,所以不建议做保胆手术。腺瘤性息肉或已经癌变的息肉,切开胆囊进行息肉切除,可能会由于胆汁渗漏,从而增加肿瘤播散、转移风险,而且有可能无法切除彻底。因此此类息肉也不建议进行任何形式的保胆手术。所以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是否有必要做手术,需根据息肉的具体性质,以及是否引起胆囊功能异常决定。
    2023-08-02
  • 胆囊息肉切除息肉还是胆囊(视频)

    胆囊息肉切除息肉还是胆囊
    胆囊息肉如果采取手术治疗,需要切除胆囊,而不是只切除息肉。胆囊息肉指附着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根据息肉的性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胆固醇性息肉:大多数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是由于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形成,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不存在癌变风险,所以无需外科手术治疗;2、炎性息肉:可能同时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在胆囊出现问题时,保留生病的胆囊不仅容易出现结石和息肉复发,同时也存在着胆囊癌变的风险,所以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而不是只切除息肉;3、腺瘤性息肉:指有潜在癌变风险的腺瘤性息肉,甚至是已经有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如果仅切开胆囊并只切取息肉,有可能会造成肿瘤播散,治疗不彻底,并且不安全。所以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而不是只切除息肉。
    2023-08-02
  • 胆囊息肉样病变5mm严重吗(视频)

    胆囊息肉样病变5mm严重吗
    胆囊息肉样病变,实际是指胆囊息肉,5mm的胆囊息肉不是较大,因此不算严重,不必过于担心,通常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即可。如果观察过程当中一直维持此状态,没有必要过早手术干预。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具体如下:1、胆固醇性息肉:较常见,通常没有症状。影像学检查时胆囊壁附着多发、较小的息肉,比如直径5mm左右,通常提示属于胆固醇性息肉,不需要特殊干预。患者可定期检查,平时饮食应保证结构合理、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和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此类型的胆囊息肉通常发展会比较缓慢;2、腺瘤性息肉:观察过程中发现快速增长的息肉,特别是单发息肉,基底宽,外形不规则,内部有血流信号,应考虑是腺瘤性息肉,有发生癌变的风险,可进行手术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病变样是什么意思(视频)

    胆囊息肉病变样是什么意思
    胆囊息肉样病变就是通常所说的胆囊息肉。所谓胆囊息肉,是指附着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凸起的隆起性病灶的总称。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所谓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并不意味着胆囊息肉是恶性,或者是存在恶变的风险,这是一种医学的专用术语,病变和癌变完全不同。很多人会担心,息肉样病变会癌变,实际上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不存在癌变的风险,是由于胆汁当中,过多的胆固醇结晶、沉着,附着在胆囊壁上而形成的,这种胆固醇性息肉不存在癌变的风险。少数的胆囊腺瘤性息肉,通常在影像学,可以表现为单个较大的息肉,基地比较宽、外形不规则,生长较为迅速,内部有血流信号,这种情况的腺瘤性息肉,则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建议尽早外科手术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吗(视频)

    胆囊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吗
    对于大多数的胆囊息肉而言,无需进行手术。胆囊息肉是附着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大多数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即非肿瘤性息肉,是由于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形成,不存在癌变风险。此类息肉通常生长较缓慢,不会有明显临床症状,年轻人在体检时发现的胆囊息肉通常判断是胆固醇性息肉。但需警惕单个息肉,如体积较大、基底较宽、生长较为迅速、内部有血流信号的息肉,考虑为腺瘤性息肉,此类息肉存在一定癌变风险。对于高龄患者,如果息肉较大或通过超声、造影、增强CT等,考虑是腺瘤性息肉,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另外,胆囊息肉可能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此时是否进行手术治疗主要根据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状、胆囊功能进行选择。
    2023-08-02
  • 3mm胆囊息肉要切除吗(视频)

    3mm胆囊息肉要切除吗
    直径3mm的胆囊息肉,一般不建议做外科手术切除。多数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由于胆汁中过多胆固醇凝结而附着在胆囊壁上形成,一般表现为较小的多发性息肉,较多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患者可在体检时发现胆囊壁上的小息肉,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超声,以观察胆囊息肉的变化情况。少部分息肉为真性息肉或腺瘤性息肉,可快速增长。如果每次复查增大30%以上或基底较宽、出现内部血流信号,一般考虑为腺瘤性息肉。息肉直径超过1cm时,有潜在癌变风险,此时建议外科手术切除,而多数3-4mm的小息肉无需外科手术切除。
    2023-08-02
  • 胆囊息肉是不是肿瘤(视频)

    胆囊息肉是不是肿瘤
    胆囊息肉与肿瘤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绝大多数胆囊息肉并非肿瘤。腹部B超等检查单经常描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大部分人可能会认为病变即癌变或者肿瘤,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胆囊息肉样病变即胆囊息肉,是指附着在胆囊壁上并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包括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又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大部分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或称为非肿瘤性息肉,为一种胆固醇的结晶,无正常的细胞结构,更不存在癌变的风险,通常定期检查即可。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可见胆囊壁黏膜的腺体或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内部可以存在血流信号,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通常建议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6x4mm恶变的概率高吗(视频)

    胆囊息肉6x4mm恶变的概率高吗
    胆囊息肉是指附着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又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胆囊息肉6×4mm,癌变几率非常小,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1、胆固醇性息肉:大多数胆囊息肉为胆固醇性息肉,通常多发,直径不超过1cm,基底较窄,内部也并无血流信号,患者一般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此种胆囊息肉不存在癌变的风险,仅需定期检查,注意饮食即可;2、胆囊腺瘤性息肉:而胆囊腺瘤性息肉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而癌变的几率也可伴随着息肉的逐渐增大,而出现增高。目前国内外临床指南认为,直径超过1cm、基底较宽,或内部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的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但至今并没有明确的数字或数据,可以提示胆囊息肉总体癌变率,特别是进行普通超声时,若无法确定胆囊息肉性质,建议对于较大的息肉采取进一步检查方法,或进行积极手术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超过一公分就一定是癌吗(视频)

    胆囊息肉超过一公分就一定是癌吗
    胆囊息肉的直径如果超过1cm,并不一定是癌。胆囊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息肉的直径可能会长到1cm以上。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后,最终病理证实多为胆固醇性息肉,而胆固醇性息肉通常不存在癌变的风险。因此,即使是直径超过1cm的胆囊息肉,通常也不存在癌变的风险。存在癌变风险的主要指胆囊腺瘤性息肉,此类型的息肉通常表现为单个、基底较宽、外形不太规则、内部有血流信号。而腺瘤性息肉越大,发生癌变的风险也越高,但是并不代表均会发生癌变。因此,胆囊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应根据息肉的数量、大小、形态、生长速度、血流信号等进行判断,最终需要通过手术之后的病理结果才能够确诊。
    2023-08-02
  • 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有什么区别(视频)

    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有什么区别
    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同属于胆囊良性疾病,成分可能有相似之处。最主要区别是胆囊息肉附着在胆囊壁上,不会随体位改变或胆囊收缩移动。而胆囊结石则是游离在胆囊腔内,相对硬度较硬,会伴随着体位改变或胆囊收缩而发生移动。胆囊结石容易引起临床症状,包括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如果从形成原因观察,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有一定相似之处。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胆固醇性,而胆囊内结石大多数也属于胆固醇性,所以息肉和结石形成和遗传、饮食、环境、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胆囊息肉附着在胆囊壁上,如果是较大的胆囊息肉脱落进入胆囊腔内,可能形成结石。而结石则由于在胆囊内可以移动,如果堵塞胆囊管,会引起胆囊内压力升高,导致胆绞痛。胆囊息肉由于不会自由移动,所以无论是大息肉或小息肉,通常不容易出现临床症状,特别是<1cm胆囊息肉,一般建议定期检查。如果是位于胆囊颈部,容易堵塞胆囊管或胆囊息肉快速增大,有发生癌变风险时,建议通过外科手术将胆囊切除。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