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 运动能消除胆囊息肉吗(视频)

    运动能消除胆囊息肉吗
    胆囊息肉形成的具体原因尚未明确,但运动并不能消除胆囊息肉。多数胆囊息肉为胆固醇性息肉,是胆汁中过饱和的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而形成。由于这种胆汁成分异常,往往提示脂类代谢异常或胆道系统存在功能性疾病。正常人群中胆囊息肉的发生率约为5%,通过运动及饮食调节,可能有助于控制胆囊息肉进一步增大,特别是严重的脂肪肝、肥胖人群,需加强体育锻炼。如果是腺瘤性息肉,由于形成原因尚不明确,且存在一定癌变风险,所以需加强定期检查,必要时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胆囊,而单纯依靠饮食和运动,不能消除这类息肉。此外,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时,可引起炎性增生性息肉,此时运动也不会对这类息肉产生有利影响。
    2023-08-02
  • 胆囊息肉1cm该切除吗(视频)

    胆囊息肉1cm该切除吗
    胆囊息肉达到1厘米,按照现有的临床诊疗指南,通常是建议手术切除。但是由于我国年轻人胆囊息肉的发生率比较高,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不存在癌变的风险,过早地切除胆囊,会引起胆囊储存、浓缩胆汁功能的丢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容易表现为腹胀、腹泻等。所以对于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不仅要看息肉的大小,还要根据息肉生长的速度,息肉的形态、数量,附着在胆囊基底是否明显地增宽,以及息肉内是否有血流,以此判断胆囊息肉的性质。可以通过超声造影、腹部增强CT或核磁,观察胆囊息肉的强化方式。如果考虑为胆固醇性息肉,通常建议改善饮食结构,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控制胆囊息肉的增长速度。如果胆固醇性息肉通过治疗,可以缩小、稳定,就可以长期地观察。而对于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腺瘤性息肉,或是息肉生长较快,息肉位置堵塞胆囊管开口引起了明显的症状,建议尽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0.4cm严重吗(视频)

    胆囊息肉0.4cm严重吗
    胆囊息肉0.4cm不算严重,属于较小的胆囊息肉,多数患者在查体时可发现胆囊内有息肉,息肉可大可小,有单发也有多发,而胆囊大小、形态可能正常,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等。不同胆囊息肉以及是否合并有胆囊其他疾病,是判断胆囊疾病是否严重,较为重要的诊断依据。若为单纯性胆囊息肉,多数属于胆固醇性,且息肉生长较为缓慢,不会引起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此时定期检查即可。对于胆囊息肉0.4cm,如果患者没有同时合并其他胆囊疾病,且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无论为单发、多发,都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不需要过早采取药物或进行外科手术干预治疗。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胆囊息肉增长较快或位置较为特殊,则需考虑外科手术干预。
    2023-08-02
  • 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是什么(视频)

    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是胆囊息肉最常见的类型,胆囊息肉泛指附着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灶总称。胆囊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胆固醇性息肉是由于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结晶凝结,其附着在胆囊壁上形成,体检时通过B超可以发现胆囊壁上有多个较小息肉存在。胆固醇性息肉一般不存在癌变风险,且生长较为缓慢。胆固醇性息肉的形成可能与饮食、生活习惯有一定相关性,但多数胆囊息肉的具体形成原因尚不明确。发现胆囊息肉时,建议至少每半年复查超声,平时饮食要注意控制糖分、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对于快速增长的胆囊息肉,特别是单个基底较宽且内部有血流信号时,则考虑为腺瘤性息肉,一般需外科手术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3x2mm怎么治疗(视频)

    胆囊息肉3x2mm怎么治疗
    一般3×2mm的胆囊息肉不需要特殊治疗,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即可。胆囊息肉在临床较为常见,约5%的正常人群会发生胆囊息肉,多数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多数胆囊息肉为胆固醇结晶,附着于胆囊壁形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易形成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可见于肥胖、糖尿病、饮食不规律、少运动、久坐的人群,部分年轻人常不吃早饭,易出现胆囊疾病,所以发现胆囊息肉后需注意饮食和生活健康。患者饮食应强调均衡,避免偏食、挑食,或食用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应尽量避免烟酒,适当锻炼、控制体重,有助于脂肪肝的改善。较小的胆囊息肉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部分人群定期检查时,息肉可能变小甚至消失。但即使息肉增大,通常较小的胆囊息肉,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及癌变风险,一般不需要行外科手术。
    2023-08-02
  • 胆囊息肉一定要手术切除吗(视频)

    胆囊息肉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胆囊息肉不一定需要外科手术切除,即多数胆囊息肉不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指附着在胆囊壁上,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总称。胆囊息肉多数属于胆固醇性息肉,是由于胆汁中过多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形成,不存在癌变风险,不会引起明显临床症状。患者需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定期检查,无需进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建议手术情况指直径较大,如单个息肉直径>1cm,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确定性质,包括超声造影、增强CT或核磁。根据息肉内部有无血液供应、胆囊息肉基底是否增宽、局部胆囊壁是否增厚,判断是否为腺瘤性息肉。如果属于腺瘤性息肉,由于有一定癌变风险,所以建议尽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总体而言,胆囊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发生率较低。
    2023-08-02
  • 胆囊息肉2mm会消失吗(视频)

    胆囊息肉2mm会消失吗
    患者2mm大小的胆囊息肉可能会自行消失,但多数情况下一旦形成胆囊息肉,自行消失可能性较小。胆囊息肉是指附着于胆囊壁并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按性质可分为胆固醇性结晶、腺瘤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较小的胆囊息肉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多数多发性胆囊息肉则属于胆固醇性结晶,患者无需进行外科干预,可通过减少食物中脂肪、热量摄入等饮食控制,和定期体检、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方式进行干预。胆囊息肉可能长期维持稳定状态,部分胆囊息肉也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对于进行性增大的胆囊息肉而言,患者需加强定期检查,如果单发的较大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通常建议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核磁,以判断胆囊息肉性质。若担心胆囊息肉存在癌变风险,还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以明确息肉性质,但不排除少数胆囊息肉已经发生癌变的可能。
    2023-08-02
  • 有胆囊息肉能喝豆浆吗(视频)

    有胆囊息肉能喝豆浆吗
    一般胆囊息肉患者可以喝豆浆,豆浆主要成分是水、少量蛋白质、少量脂肪。多数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进食少量胆固醇对胆囊息肉生长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一般胆囊息肉患者正常饮食即可,不必过于限制,但也反对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豆制品对于人体,特别是女性患者,有一定好处,既可补充营养、蛋白质,也可补充类雌激素样物质,如大豆异黄酮等。胆囊息肉患者应定期检查,对于快速增长、较大的单发息肉,或基底较宽、内部有血流信号的息肉,因其易发生癌变,所以建议及早手术。
    2023-08-02
  • 胆囊息肉怎么区分良恶性(视频)

    胆囊息肉怎么区分良恶性
    胆囊息肉良性、恶性的区分,需进行影像学检查,但最终需根据病理结果进行诊断。多数胆囊息肉为胆固醇性或者非肿瘤性良性息肉,通常表现为多发,体积较小、基底较窄,内部没有血流信号。定期检查发生胆囊息肉生长速度较缓慢时,通常是良性病变。此外,腺瘤性息肉属于增长速度较快、具有潜在癌变风险的病变,通常表现为单发、基底比较宽、内部有血流信号。虽然腺瘤性息肉有发生癌变风险,但病理检查才是确诊金标准。所以对于较大、单发、有血流信号的胆囊息肉,建议首选外科手术。手术后要对息肉进行病理切片分析,最终病理诊断才是判断息肉良性、恶性,或者是否有恶变风险的最准确检查手段。任何影像学以及临床判断,均有一定误差。
    2023-08-02
  • 胆囊息肉不规则一定是恶性的吗(视频)

    胆囊息肉不规则一定是恶性的吗
    胆囊息肉不规则是影像学检查对胆囊息肉外观的描述性用语,指息肉不是圆形或标准形态,表面可能出现不光滑、凹凸不平、不规则的形状,与癌变并无直接关系,并且息肉多数属于良性病变。对于胆固醇性息肉,通常不存在癌变风险。而腺瘤性息肉虽然有癌变风险,但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证实,发生癌变的几率较低。对于胆囊息肉是否癌变,需要依靠病理切片结果进行判定。若内部有丰富血流信号、基底较宽、外形不规则,则提示发生癌变的风险较高,此时建议患者尽快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胆囊,手术后通过病理检查进行确诊。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