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

  • 电除颤对心脏的危害大吗(视频)

    电除颤对心脏的危害大吗
    一般情况下,急救过程中电除颤对于心脏损害较轻。电除颤的电击本身是一种抢救的治疗手段,可以使心脏从紊乱状态恢复到正常心率的稳定状态,其危害性较小。心脏电除颤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也是抢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手段,电除颤是用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 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博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尤其像大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称为猝死。引起心脏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颤,电除颤适用于治疗心室纤颤的方法,在发病5分钟内,如果能使用自动除颤器,存活率可增加到75%。
    2023-08-03
  • 导致心搏骤停常见原因(视频)

    导致心搏骤停常见原因
    导致心搏骤停常见原因是位于全球前三位致死性的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它们共同的原因是血栓。血栓是人体血管里的有害物质,如同下水道淤泥,常常会堵塞动脉和静脉,如血栓堵塞心脏的冠状动脉会引起心肌梗死,堵塞脑动脉会引起脑梗塞,堵塞肺动脉会引起肺栓塞。 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衰等,尤其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功能受到障碍,临床表现往往无特异性,很容易漏诊和误诊,延误治疗,所以死亡率比较高。有研究显示,每静坐1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抗疫期间因居家久坐不动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诱发肺栓塞的案例,时有报道。肺栓塞如果不能及时确诊和治疗,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另外,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以及其它电解质异常、酸碱平衡紊乱等,都有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或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心脏骤停。
    2023-08-03
  • 心脏骤停前有什么征兆(视频)

    心脏骤停前有什么征兆
    心脏骤停前的先兆症状包括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极度疲劳、乏力、呼吸困难、心悸都是心跳骤停前常见的先兆症状。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短时间内明显加重,也提示患者存在猝死风险。但实际上更多患者心脏骤停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之后突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所以心脏骤停前的先兆症状,对于诊断或者预测心脏骤停并不是100%准确。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呼吸、心跳停止后大概4分钟,大脑内糖原消耗殆尽,可能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应该在4分钟之内开始心肺复苏抢救,否则即使患者的呼吸、心跳恢复,也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脑功能损害。患者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应该立刻给予患者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的按压部位位于两乳头连线和胸骨交界处,相当于胸骨的中下1/3的部位,给予患者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通气,因此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的比例是30∶2。
    2023-08-03
  • 心脏骤停吃什么药(视频)

    心脏骤停吃什么药
    心脏骤停时,由于患者没有意识,处于昏迷状态,称为心源性猝死,此时患者无法服用药物。部分患者心脏骤停后,通过心肺复苏,如心脏按压,包括电击除颤、复律,通过静脉、气管,或骨髓腔给药,给予肾上腺素类强心药物、复苏药物,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可以使患者存活。此后需要根据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选择不同种类的药物,如果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引起心脏骤停,可以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降压、降脂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如果是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可以服用胺碘酮、倍他乐克、心律平等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果心脏骤停是由于完全心电静止、传导异常、心动过缓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通过心脏起搏器治疗。
    2023-08-03
  • 蛛网膜下腔出血活多久(视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活多久
    蛛网膜下腔出血存活时间取决于能否及时治疗以及后遗症轻重。若完全恢复、无后遗症、不再复发,则不影响患者存活。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系统唯一能引起猝死的疾病,约10%患者到医院前已经死亡。如果患者可以立刻进行治疗,比如明确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刻行动脉造影手术,发现动脉瘤给动脉瘤做栓塞止住出血,出血量较少对大脑刺激较小,血液吸收后未引起蛛网膜阻塞、未造成脑积水,则患者生命不受任何影响。
    2023-08-03
  • 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方法(视频)

    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的炎症性疾病,一般发病比较迅速、症情比较危重、猝死率比较高,是临床上比较凶险的一种疾病。诱因见于胆囊疾病,多见胆结石、胆道梗阻、暴饮暴食。中医治疗比较有效,能够清热解毒、通腑、活血、凉血等,即挽救重症于顷刻之间。如果再配合西药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现在的西医院也在用中医治疗方法,即在用西药抗生素对症治疗时也会加上中医中药治疗。另外,还用芒硝外敷腹部,对缓解腹痛、腹胀、大便不通、发热都有好处。
    2023-08-03
  • 心源性休克是什么疾病(视频)

    心源性休克是什么疾病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泵功能障碍导致休克,常见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甚至心包填塞。早期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早期神志可能清楚,逐渐出现神志淡漠、意识模糊、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心源性休克属于危急重症,是目前引起猝死的原因之一,容易引起多项功能衰竭。 尽管现在治疗技术已有长足发展,使心源性休克患者存活率有所提高,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较高。因此,对心源性休克需要引起重视,预防慢性心脏疾病的急性发展,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控制体重,戒烟,避免过度劳累。
    2023-08-03
  • 心脏病猝死的前兆(视频)

    心脏病猝死的前兆
    这是老百姓较关心的问题,一旦发生有不适症状,或无任何不适症状,均喜欢咨询医生,尤其是心内科专科医生,此症状是否较重,是否会发生危险。其实心脏病猝死的前兆,有些患者有表现,有些患者无表现。 首先我们需注意在猝死前患者是否有引起疾病的诱因,如劳累、情绪激动或部分患者因感染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衰加重,引起恶性心律失常而发生猝死,患者本身的疾病也非常重要,有些是先天性病因,患者生下后由于基因异常,导致其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基因异常在未发病时有时较难检测,需询问患者家族史才能明确,甚至有些需进行一些基因的相关检查,其它相对易发现的到医院检查即有症状。 患者有胸痛或心悸这些症状时,到医院检查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疾病,可评判是损害心脏的一些恶性并发症导致猝死,所以猝死前部分患者有表现,部分患者无任何表现也可导致猝死。 如一些网吧的年轻人熬夜发生猝死,这些年轻人平时身体较好,但由于长期劳累可导致心肌损害而至心律失常,也可引起猝死,所以年轻人应减少过度体力劳动或劳累,避免猝死的发生。
    2023-08-03
  • 痛心,31岁医生猝死!人人都应知道的急救知识,转发给所有人!(视频)

    痛心,31岁医生猝死!人人都应知道的急救知识,转发给所有人!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超过54.4万,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1个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然而却有高达39%的人不知道心源性猝死是可以预防的,54%的人不了解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分钟。目前,我国心肺复苏成功率不到1%。 分享此片给您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学习急救知识。 掌握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2023-08-03
  • 猝死的前兆(视频)

    猝死的前兆
    猝死的主要原因为心源性猝死,另外脑血管疾病也会引发猝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别留意以下几个异常表现防止猝死的发生: 1、近期出现或胸闷加重,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以缓解,或以前偶尔有胸闷,近期胸闷变得更加频繁,程度更加严重,提示有可能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2、心慌,如果出现心慌是心脏出现异常的表现,虽然多数心律失常不会出现猝死,但如果频繁出现而且越来越严重,便有可能猝死; 3、心动过缓,老年人应该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如果心率<50次/分血压变低,就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4、晕厥,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脏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 5、不明原因的疲乏,如今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非常大,容易出现疲劳,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便应该警惕猝死的发生,该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 6、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无力,如果出现眼前发黑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应该警惕有无脑卒中的发生,应该及时就诊。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