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伟

  • 食管癌手术体位摆放(视频)

    食管癌手术体位摆放
    体位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护要求时采用的一种姿势,适当的体位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和缓解疲劳都有良好的作用。 食管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由于其吻合方式和手术方式的特殊性对体位有较高的要求,患者手术时采用侧卧位、胸部侧卧位。 手术患者前胸和后背都放置固定的软垫和腰垫,两腿间屈膝放置皮垫,同时固定臀部和膝关节,松紧适宜,两上肢交叉摆在前方且约束固定好,这样既舒适又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也便于手术操作。 全麻患者术后清醒时平卧位,头偏向一边便于排痰,术后第一天后建议患者半卧位15°-35°便于排痰,也便于减少胃液的反流,对引流有帮助,但不建议患者抬头15°以上,这样容易出现吻合口受张力比较大,出现吻合口瘘的机会增多。
    2023-08-02
  • 早中期食管癌常用的手术方法(视频)

    早中期食管癌常用的手术方法
    早、中期食管癌常用手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内镜手术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EMR),还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两种重要方法,内镜下切除另一个作用是诊断和分期,目前早期食管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2、手术治疗:食管癌切除术是食管癌治疗的基石,术式还有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目前存有较大争议,已经发表的研究报告中间三野淋巴结清扫比两野的清扫改善预后,但目前也提出了电视胸腔镜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比开放手术有更好的短期生活质量。
    2023-08-02
  •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发病原因(视频)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发病原因
    食管梭形细胞癌是鳞癌中间的一种特殊亚型,发病率较低,显微镜下具有双向性的特点,上皮细胞成分常是高、中分化的鳞状细胞或原位癌,成分是高级别肉瘤样成分。目前食管梭形细胞癌侵袭性较低,转移率也较低,生存率较高,效果特别好,但由于食管梭形细胞目前发病率太低,关于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组织来源和预后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根治手术是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
    2023-08-02
  • 良性胸腺瘤需要治疗吗(视频)

    良性胸腺瘤需要治疗吗
    良性胸腺瘤是一种最常见的纵隔肿瘤,来源是不同的胸腺上皮细胞,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或多种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也伴有综合指标,大约50%的胸腺瘤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多数在体检或胸部X线时发现。随着肿瘤的长大或外侵,患者可以表现出肺部压迫的全身症状,有时累及到胸壁可以出现胸背部疼痛,气管受压时有咳嗽、气促、胸闷等呼吸困难症状,神经受压时出现声音嘶哑、呃逆等情况,上腔静脉压迫时出现面部青紫、浅静脉膨出的怒张表现,还有消瘦、贫血、低热、盗汗等症状。40%的胸腺瘤病人跟自身免疫有关,有时可合并自身免疫疾病,如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疾病,有30%-70%的患者出现这种症状,还可出现红细胞再生不良症、低丙种蛋白血症、红斑狼疮,还有伴随其它器官的一些肿瘤,一旦发现胸腺瘤一定尽早手术治疗。
    2023-08-02
  • 直肠腺癌手术后拉肚子怎么办(视频)

    直肠腺癌手术后拉肚子怎么办
    直肠癌术后患者经常不同程度出现排便次数的增多或腹泻现象,有时候出现腹痛、腹泻、水样便有较多黏液或肛门里急后重的感觉,但一般较少出现血性黏液,这种情况一般同以下因素有关: 1、局部器官和功能的丧失:直肠癌术后造成肠道形态和功能出现严重改变,大肠黏膜吸收的面积减少,直肠作为储便器官和储存吸收水器官受到很大影响,术后在一段时间出现粪便像坐直通车一样,有多少排多少,以至于患者较容易出现不同程度大便次数的增多或腹泻现象,这种腹泻大多为吸收不良的腹泻,如大便形态是正常,单纯次数增多,一般2-3个月人体适应后可以减轻或消失; 2、大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肠道是同肿瘤一起被切除的,大肠植物神经功能有时候会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是一个需要间断恢复并且逐渐代偿的过程; 3、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切除肿瘤后由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刺激及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一些年老体弱的病人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如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需要接受药物治疗; 4、化疗:术后接受化疗的病人化疗药物对肠黏膜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作用,也会出现腹泻现象,但是这种腹泻可以恢复,随着药物的排泄,病人逐渐腹泻减轻; 5、饮食失调:由于术后进食较油腻的汤水和较寒的瓜果、牛奶、奶制品等都容易出现腹泻,通过改变饮食可以控制。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