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道俊

  • 脑积液如何治疗(视频)

    脑积液如何治疗
    脑积液就是通常说的脑积水,大脑里面有脑室,就像房间,房间四周是墙壁,里面是空的,脑子也是中间有脑室、第一脑室、两边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是循环的,里面有液体在流动叫脑脊液。 如果循环流动系统出了问题,液体流不动了储存在那里,脑室越挤越大就会形成脑积液或者脑积水。脑积水的治疗首先应该找到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正常流动的液体不能流动了,储存在这里引起了脑积水。 部分是梗阻性的积水,有肿瘤、炎症,需要通过特定的治疗或者手术消炎; 部分是因为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引起,是交通性脑积水,需要抑制脑脊液分泌或者做引流,就是正常的循环通路不行了放一根管道引流到腹腔。脑积水如果是进行性存在,而且对脑子产生了结构性压迫,需要进行处理。如果长期不处理可能会导致患者痴呆、神经功能损害。
    2023-08-02
  • 脑水肿有几个高峰期(视频)

    脑水肿有几个高峰期
    脑水肿通常出现在脑子受损之后,比如脑出血、脑梗死、脑炎之后,脑细胞肿胀、间质水肿产生占位效应,脑水肿通常只有一个高峰期。如果是小灶性出血,5ml出血,水肿很小,发生的时间通常在24小时以后,很可能3-7天就过去了。假如大面积出血,20ml出血,水肿很可能达到14-21天,而且跟机体状况有关,比如钠平衡障碍,是否有感染,体质、用药情况、体内蛋白水平,都有可能会影响整个水肿高峰期的持续时间。 极少数情况水肿会复发,有可能出现新的病变,比如梗死之后其它血管壁受到损害产生继发病变,比如后期使用甘露醇不当导致甘露醇渗透性水肿,都有可能会出现水肿高峰期过长或者水肿峰值出现波动。因此根据病理生理过程,脑水肿都是一个高峰,只是根据造成水肿的原因,高峰持续发生的时间和持续的严重程度会有区别。
    2023-08-02
  •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什么病造成的(视频)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什么病造成的
    带状疱疹是病毒,是嗜神经病毒,非常容易侵犯到周围神经和颅神经,引起沿着神经走行分布的疼痛,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疱疹的改变,很多患者会出现比如肋间神经痛,枕大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只有一半左右患者才会长出疱疹。没有长疱疹的并不代表就不是带状神经炎或者带状神经疱疹感染,带状神经的感染很多是在糖尿病的患者或者抵抗力下降的患者,HIV患者或者骨髓移植患者,消耗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带状疱疹感染。出现了带状疱疹感染或者神经痛的时候,首先要抗病毒治疗,急性期很严重可以给予适当的激素,减轻炎性反应,可以给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止痛药,可以运用神经营养药,比如甲钴胺、维生素,此外辅助热疗或者理疗,是综合性的治疗。
    2023-08-02
  • 肌肉萎缩症能治好吗(视频)

    肌肉萎缩症能治好吗
    肌肉萎缩能否恢复,与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有关。肌肉萎缩顾名思义,是指肌肉萎缩了、没有力气了,可能是肌肉本身的问题导致,比如肌营养不良、肌炎等,也有可能是神经损伤所致,肌肉需要神经支配,支配的神经出了问题肌肉也会萎缩。 对于肌营养不良所致肌肉萎缩,治疗效果不好; 肌炎所致肌肉萎缩还可以治疗; 如果是神经损伤所致肌肉萎缩,找到了神经损伤原因,慢慢的神经会代偿、再生,通过营养神经和康复锻炼,肌肉又会恢复原样。假如是神经广泛受损,可能再恢复的几率也比较小。 因此,肌肉萎缩之后能不能恢复,需要找到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干预,有的能恢复,有的不能恢复。
    2023-08-03
  • 神经性耳聋可以治好吗(视频)

    神经性耳聋可以治好吗
    神经性耳聋是从鼓膜到感应器官,到耳廓以及听神经整个通路上的感音出了问题,导致听力下降,也叫做感音性耳聋,需辨证分析,比如鼓膜穿孔应该做骨膜修复,内耳炎症胆脂瘤、化脓性中耳炎应该做这方面的治疗,如果是听神经肿瘤应该做听神经肿瘤手术,若能够找到原因,继发性的很多患者的听力都能恢复。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年纪老化,特别是感应器官,耳廓感应器,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能的下降,这种神经性耳聋治疗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装人工耳蜗,人工耳蜗这几年的发展比较快,听力学的发展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显着的推动了人工耳蜗的发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配置不同的耳蜗,大部分能够恢复听力。
    2023-08-03
  • 眼皮重症肌无力怎么办(视频)

    眼皮重症肌无力怎么办
    眼皮重症肌无力医学上称为叫做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患者通常表现出波动性无力和疲劳现象,但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很多患者最容易受累的是的眼肌即上眼睑,以及眼球运动。最早出现的是眼睑变小,即上眼睑掉下来,本来眼睛睁的很大,但该类患者睁不开眼睛,出现晨轻暮重的疲劳现象,若让患者盯着看一样东西,过一会眼皮就会不自主的掉下来,或患者早上起来眼睛睁的很大,到中午或者到下午,患者眼睛就会掉下来,这是早期的上眼睑下垂,逐渐进展患者会出现眼球运动,会出现眼球不能左视、右视、上视、下视,通俗讲就是眼睛不能咕溜溜的转。眼球慢慢会固定,这一大类都叫做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单纯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占重症肌无力患者的30%多。部分患者是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起病,逐渐会进展到全身,出现四肢无力,出现经典的肌无力症状。不论是单纯性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还是眼肌型进展为全身型,都应该尽早开始正规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给患者运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类药物,用该药物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效果非常好,60mg,1天3次,能够达到基本上缓解,这时只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不要被迷惑,部分医生、很多家长或患者会觉得达到该程度就已经可以,恰恰因为早期忽略,后期患者会出现全身型或不可控制的病变。针对该类患者同样应该使用免疫抑制调节药物,激素。激素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其获益对该类患者显而易见,给患者长期相应激素治疗,可能治疗过程需要1-2年达到相对缓解,但到最后仅需要很小剂量,如1片或2片的维持量。部分患者可以减药,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使用。若患者进展到全身型肌无力,激素在某时有效,到了后期患者对激素不敏感,需要早期联合运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硫唑嘌呤类药物,这些药物对该类患者可能有效。
    2023-07-31
  • 重症肌无力发病特点(视频)

    重症肌无力发病特点
    重症肌无力特指因为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功能缺损而出现的一组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其临床主要特点是表现出疲劳现象或波动现象,具体如下: 1、常见的是晨轻暮重,即患者睡觉起来时觉得还可以,能够睁眼睛,能够起来洗漱,能够动一动,整个半响午都还好,但等到了9-10点钟或到了下午甚至到了晚上,患者会觉得严重无力,眼皮打不开,手脚抬不起来,步子迈不开,患者上午与下午有显著差别称为晨轻暮重; 2、疲劳现象,即患者运动之后会觉得越来越没力气,如吃一碗饭,一开始扒几口饭,觉得吞下去很顺畅,咬的还可以,但吃到中间时觉得越咀嚼越没有力气,越吃饭越吞不下去,到了最后完全吞不下,这便是一种疲劳现象。患者走路时开始走几步还有力气,但是走了几十米之后,患者便完全走不动了,需要坐下来休息,休息一会儿,又觉得有力气可以开始走路,但过一会又没有力气。不停的疲劳休息,出现波动性无力,是该病最核心的现象。除此之外该病还有伴随症状,如果出现该类状况,建议尽早到神经科就诊。
    2023-07-31
  • 重症肌无力可以停药吗(视频)

    重症肌无力可以停药吗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即改善症状,如使用溴吡斯的明药物,该药物可以让肌无力症状显著改善,但最主要的是给患者进行对因治疗,即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一线治疗通常是激素类药物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相对比较快速的改善肌无力症状,但丙种球蛋白是针对危象或重症患者的治疗,只需要使用5天,1个月后可以进行重复。但激素治疗是非常长期的治疗方法,一般按照1mg/kg体重强的松量给患者用到1-2个月,然后2周半片或2周1片的减量,减到半量时,即0.5mg/kg体重时还需要维持很长时间,再开始逐渐减量,部分患者改善到2-3片时便不能继续往下减,再往下减大多数患者容易复发。所以针对重症肌无力的患者,2-3片激素是终身用药,激素治疗是一种相对可控副作用偏小的方法,如果药物控制不好,还要选用他克莫司、环孢素A、硫唑嘌呤等药物,该类药物副作用大,但其改善或维持作用对于激素抵抗型患者更好。该类药物的使用到了后期因人而异,部分可能需要2-3年,部分甚至需要更长的维持时间。
    2023-07-31
  •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法(视频)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通常是指老年痴呆,英文简称为AD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主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程早期可给予抗胆碱药物减慢或者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到了晚期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可以应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控制其精神行为异常。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生活护理和照看比较重要。 随人的年龄增长,脑内神经元细胞特别是皮层神经元细胞逐渐丢失,丢失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记忆力、认知能力、空间定向力、人格、情感、语言能力综合下降。最早期症状通常是近记忆力下降,表现为丢三落四,刚刚发生的事情一转身就不记得了,到了后期可能会有迷路、学习能力下降,再到晚期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举止古怪。
    2023-07-31
  • 脑鸣治疗方法(视频)

    脑鸣治疗方法
    脑鸣是主观体验,觉得脑子里嗡嗡响,需与耳鸣鉴别,耳鸣感觉是在双侧的耳部里面的嗡嗡响,耳鸣有生理基础就是神经性耳鸣的听感觉器官产生的异常放电。脑鸣也叫颅鸣,目前的原因认识并不是很清楚,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并不是很清楚,大概分成两大块: 1、脑部血管的问题,特别是脑部静脉问题,脑部静脉回流是在骨性管道里面,如果出现静脉骨性管道狭窄或者是闭塞,血流回流发生改变,血流在里面如果碰到一块石头就会哗哗响,产生共振,出现颅鸣的症状; 2、动脉狭窄或者血管炎,也可能产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产生颅鸣症状,但是时很少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大部分患者找不到原因,认为是功能性的而且伴随焦虑、失眠障碍。出现严重的颅鸣或者是颅鸣干扰睡眠、日常生活,应该去神经科寻求检查,明确会不会有器质性的血管因素,如果没有可以给予安神或者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