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金玕

  • 小孩肠胃炎引起的发烧怎么办(视频)

    小孩肠胃炎引起的发烧怎么办
    儿童肠胃炎可能出现发热,常见处理方法如下: 1、监测体温:与其它疾病所致发热类似,如果体温超过39℃以上,可口服退热药,避免体温过高导致抽搐或其它情况; 2、补液治疗:发热可能提示感染性腹泻,最多见于病毒感染,一般无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根据发热情况、大便性状改变,如稀水样便,针对性进行补液治疗,避免脱水; 3、药物治疗:如果大便带黏液、脓血,需高度怀疑细菌性肠炎。另外,儿童排便时可能出现明显里急后重,哭闹比较厉害,拉出来大便量不多,带大量黏液。针对细菌性肠炎,可能需选择适当抗生素、抗菌素进行治疗。 如果儿童无发热,更多考虑是非感染性腹泻或其它饮食因素所致。
    2023-07-31
  • 幽门螺杆菌指标高严重吗(视频)

    幽门螺杆菌指标高严重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一般指标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即并不是指标越高,疾病越严重,通常结果阳性代表幽门螺杆菌可能存在或治疗后未清除,具体疾病的轻重需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表现判断。部分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无任何症状,部分是在体检中发现,因此病情不一定严重。但也可出现严重症状,如食欲下降、生长发育迟缓、不明原因的贫血,甚至可能出现呕吐。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相对无任何症状的情况更严重,可通过胃镜检查评估严重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镜下可观察胃黏膜炎症程度、病变范围,如溃疡的数量、深度、是否出血,以及是否合并梗阻等情况。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不在于观察指数高低,而在于通过临床表现评估严重程度。
    2023-07-31
  • 肠胃弱的宝宝怎么调理(视频)

    肠胃弱的宝宝怎么调理
    儿童肠胃功能与体重呈正比,如果体重能够达到一定程度,消化功能也会好转。因此小年龄儿童脾胃功能较弱、消化功能较弱,宏观角度而言,需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增长后,消化功能也可逐渐恢复、完善。 短期间内需少量多餐,避免每次进食量过多,超过儿童的消化吸收能力,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的表现。具体需要为每个儿童算出适合的摄入量,通过日常生活观察,即不会有太大问题。而进食量过多,则需适当控制。 因此不同儿童消化功能有所不同,要尽量选择适合每个不同年龄儿童适合的食物,尽量选择容易消化食物。即根据儿童不同食物耐受性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做一些判断。此外,对于儿童来讲,吃食物应尽量多咀嚼,可以帮助消化。多数儿童进食食物可能较快、直接吞,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不适合肠胃功能不好的儿童。
    2023-07-31
  • 三个月宝宝肠绞痛怎么办(视频)

    三个月宝宝肠绞痛怎么办
    3个月左右婴儿出现肠绞痛,表现为明显的夜间哭闹或不明原因哭闹,部分患儿合并大便性状改变。一般可通过日常生活中饮食、行为的调节,减少肠绞痛的发生,具体如下: 1、饮食调整:3个月婴儿正常摄入食物后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应尽量避免刺激,坚持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对肠道刺激最小。同时有部分儿童可能需人工喂养,如果普通奶粉对肠道刺激比较明显,有哭闹情况,可以改成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以减轻肠道刺激; 2、药物治疗:肠道动力功能问题或产气较多,可以出现肠痉挛、哭闹情况。一般可以选择益生菌适当调整肠道功能,减少肠胀气的发生。还可以选择消气药物,减轻肠胀气、避免肠痉挛,以避免哭闹情况。如果排便不通畅导致肠痉挛、哭闹,可以用开塞露辅助通便,观察通便后哭闹、肠痉挛情况是否好转。如果症状好转,则提示可能与排便不畅有关。
    2023-08-01
  • 宝宝大便黏液是肠黏膜损伤吗(视频)

    宝宝大便黏液是肠黏膜损伤吗
    大便黏液不一定是肠黏膜损伤。肠黏膜损伤代表肠道可能有炎症、溃疡或其它情况,最直接证据是进行肠镜检查,但并非所有儿童均需进行肠镜检查,可通过一些方法判断是否为儿童肠黏膜损伤。肠黏膜损伤后往往表现为大便出血,可能出现发热、炎症指标增高,如果有类似情况,提示肠道黏膜损伤。 如果仅仅表现为大便黏液,多数不是肠道黏膜损伤。因为正常肠黏膜在代谢过程中会有黏液样物质排出。如果是单纯大便黏液,不需要过度担心。如果出现血便症状,且不能用过敏解释,则需通过肠镜评估,做病因分析,并进行相应治疗。
    2023-08-01
  • 婴儿便便有黏液状是肠炎吗(视频)

    婴儿便便有黏液状是肠炎吗
    大便性状改变,有黏液脓血便,一般提示肠炎,但对婴幼儿而言不一定适用。如果婴儿出现黏液样大便,一般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正常现象:正常肠腔、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脱落等,均会有黏液样物质排出,不应认为是肠炎,可能属于正常现象; 2、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即消化功能紊乱,可能带黏液样物质排出。肠道黏液可能合并细菌性的肠炎,多数情况下黏液颜色偏深,而非透明黏液,可能黏液带血; 3、肠炎:如果是肠炎所致的黏液或血丝,儿童会有其它表现,如食欲明显下降、排便时哭闹,通常症状持续2天左右,因为细菌性肠炎或急性肠炎病程较短。如果儿童大便1-2个月都带黏液,间断出现,则可能不一定为肠道炎症。 此外,部分患者大便经常有黏液,但生长发育正常,可通过血化验评估有无慢性炎症的指标等。如果均无异常情况,一般不认为与肠炎有关系。
    2023-08-01
  • 宝宝肠炎一般几天能好(视频)

    宝宝肠炎一般几天能好
    儿童肠炎如果因为消化功能紊乱导致,通过适当饮食控制,3-5天可恢复正常。如果因病毒感染所致,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只要密切关注饮食、有无脱水情况,适当辅助药物治疗1周左右,多数能够好转。 如果大便带黏液或带血,同时伴发热、排便时明显哭闹,考虑细菌性肠炎,需要用抗菌素治疗。不同细菌性肠炎恢复时间不同,需了解细菌感染的种类,还需观察是否针对细菌用药,恢复时间因人而异、因病种而异。同时儿童腹泻期间按需给予营养,保证正常生长发育,一般肠炎恢复会比较顺利。如果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则恢复时间可能较长,因此生长发育能够维持正常较为关键。
    2023-08-01
  • 宝宝肠鸣是怎么回事(视频)

    宝宝肠鸣是怎么回事
    儿童肠鸣指肚子咕噜咕噜叫,频率较高、响声较大。儿童肠壁相对较薄,如果肠蠕动活跃,即可闻及肠鸣音,属于正常表现。如果肠鸣音比较明显,需注意肠鸣音是近期出现,还是一直均存在。如果一直存在,且无其它表现,也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出现肠鸣音明显亢进,要注意是否合并器质性疾病,具体如下: 1、肠胃道疾病:观察是否存在呕吐、腹泻,如果有明显呕吐、腹泻,伴肠鸣音亢进,可能提示有胃肠炎; 2、肠梗阻:如果有腹胀合并肠鸣音亢进、呕吐,要警惕肠梗阻可能。如果呕吐较明显,肠鸣音异常亢进,或者同时伴哭闹,需及时医院去就诊,拍X线片明确是否存在肠梗阻。 3、腹泻:如果儿童出现腹泻的情况下肠鸣音亢进,通常可按照腹泻进行家庭护理,或选择进一步就诊。
    2023-08-01
  • 宝宝急性肠胃炎怎么治疗(视频)

    宝宝急性肠胃炎怎么治疗
    儿童急性肠胃炎从医学来讲为急性肠炎,治疗方法如下: 1、补充水分:肠胃炎可能导致呕吐、腹泻,液体明显丢失,导致脱水的发生。同时急性肠胃炎可能导致食欲下降、摄入量减少,水分摄入也明显下降。对于急性肠胃炎而言,最大危害即摄入下降、排出增多导致脱水,甚至导致严重电解质紊乱,部分儿童脱水可能威胁生命。因此,对急性肠胃炎治疗,最重要的是需进行液体治疗,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持续进食改善,如果腹泻较严重,可以通过静脉补液避免脱水的发生; 2、保证足够营养:需继续进食,不能通过控制饮食减少腹泻的发生。一方面可以通过营养物质供给帮助恢复,同时也可补充水分,避免脱水的发生; 3、药物治疗:急性肠胃炎最多见的是病毒感染,需对症治疗,常用药物如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道黏膜,减少水分丢失,甚至可将毒素、细菌通过吸附排出体外。此外,可适当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缩短肠胃炎持续的时间。
    2023-07-31
  • 儿童幽门螺杆菌怎么检查(视频)

    儿童幽门螺杆菌怎么检查
    中国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高,如果怀疑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进行以下检查: 1、C13、C14呼气试验:儿童一般选择C13呼气试验,因为无放射线,对儿童不会产生很大影响。C14呼气试验带有射线,成人可以使用,但不建议儿童使用。C13呼气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儿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敏感性、特异性相对较高; 2、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作为幽门螺杆菌是否有活动感染的指标,留大便做化验即可,多数医院均可进行检测。小年龄儿童,如1-2岁儿童呼气试验可能不会呼或呼得不好,可以选择粪便抗原检测。大年龄儿童能够很好地呼气,应尽量选择呼气试验。上述两种方法均为无创性检查,较为安全。 3、胃镜检查:属于有创的检查,即通过胃镜取出黏膜做进一步检查。胃镜下可做幽门螺杆菌的快速尿素酶检测,也可以做病理幽门螺杆菌染色、幽门螺杆菌培养、核酸检测,需到医院根据医生需求诊断的需求进行检查。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