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 如何预防急性失血性贫血?(音频)

    如何预防急性失血性贫血?
    讲解医师:李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预防急性失血性贫血,对没有基础疾病的健康人群来说,主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磕碰、外伤、出车祸等。越年轻的女性尤其应警惕宫外孕存在的可能,不要等出血出太多才治疗,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来说,需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规律有效的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导致出血。对于有止血机制缺陷的患者来说,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轻微外伤、大便干燥,且一旦发生急性失血后需尽快就医,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导致死亡。
  • 急性失血性贫血的症状(音频)

    急性失血性贫血的症状
    讲解医师:李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大多数年轻患者如果失血量在500毫升以下,特别是几个小时以上的逐渐失血,很少引起症状,之后也不容易发生贫血。但如果当失血量达到1000毫升,即总血量的20%时,休息没有明显症状,但稍活动就会有心慌气短之类的心脏血管症状。当出血量达到1500-2000毫升的时候,即使出血后卧床休息,仍不可避免有恶心、头晕,短暂意识丧失。由于血液循环的重新分布,患者还会出现手足厥冷、脸色苍白、尿量减少、血压心输出量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脉搏快。患者主诉头痛,逐渐会出现休克症状,如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脉搏细数、皮肤湿冷、恶心呕吐,最后可导致昏迷。如没有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患者是可以导致死亡的。大量而迅速地出血一旦达到2500毫升以上,也就是全血容量的50%,由于循环血压突然降低,代偿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不能及时治疗,很快会出现严重休克而导致死亡。
  • 粒细胞缺乏症的饮食禁忌(音频)

    粒细胞缺乏症的饮食禁忌
    讲解医师:李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粒细胞缺乏患者由于免疫细胞的极度缺失容易发生严重感染,饮食控制非常重要。目的主要是限制有害细菌进入肠道,从而引起感染。我们需要合理摄取营养以及注意营养卫生。主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要尽量食用煮熟的食物,高温烹饪之后的食物。2、进食生水果、蔬菜、坚果,适当消毒后的果汁也可饮用。3、避免食用质地较硬、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食物。4、避免饮用生水。5、饭前便后接触污物后应及时洗手,预防消化道感染。
  • 粒细胞缺乏症遗传吗?(音频)

    粒细胞缺乏症遗传吗?
    讲解医师:李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粒细胞缺乏症主要是一种继发性、获得性疾病,是否遗传主要取决于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病因是否会遗传。如果是感染、药物、放射线接触所引起的粒细胞缺乏,不存在遗传问题,治愈以后,不会对下一代造成影响。而对于一些本身就有遗传性疾病所引起的粒细胞缺乏,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则存在遗传的可能性。总之,粒细胞缺乏症是否会遗传,需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个原因会不会遗传。
  • 粒细胞缺乏症的症状(音频)

    粒细胞缺乏症的症状
    讲解医师:李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往往会头晕、乏力、失眠、多梦,有的容易感染,如容易得感冒、肺炎、气管炎等等,有一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也不会发生感染,仅仅在体检时会发现白细胞的减少,所以如果出现有反复感染,且伴有乏力、头晕,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白细胞计数以及分类。当出现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时,应注意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起病急,病情凶险,通常伴有高热、恶寒、头痛、多汗、扁桃体脓肿或肛周脓肿等等。常见原因是患者对药物或某些化学物品过敏,要尽快检查白细胞计数以及分类作出确诊,并且针对原因进行积极治疗。
  • 什么是粒细胞缺乏症?(音频)

    什么是粒细胞缺乏症?
    讲解医师:李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健康成人血液中白细胞的计数一般在4000-1万之间,也就是4×10^9/L,而健康成人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一般在2000-7500左右。如果血液中白细胞的计数持续多次检查低于40×10的9次方每升(常规指4000以下),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数正常或稍低时,称之为白细胞减少症。如果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之为粒细胞减少症,而当白细胞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极度缺乏或完全消失,称之为粒细胞缺乏症。这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一般认为降到0.5×10^9/L,即500以下,可以称之为粒细胞缺乏症。
  • 粒细胞缺乏症如何用药?(音频)

    粒细胞缺乏症如何用药?
    讲解医师:李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粒细胞缺乏症在祛除病因后,可根据情况选用升白细胞的药物,效果最快的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它的药物疗效明确,起效快,可以明确缩短粒缺的病期,常用剂量为2-10微克/千克,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肌肉酸痛、骨骼酸痛、皮疹等等,在应用此药物时应严密监测血常规,避免使用过量,用此药时必须到医院面诊,医生根据情况结合临床使用。免疫抑制剂也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的粒细胞缺乏,其他原因导致的粒细胞缺乏症不宜采用。常用口服升白细胞的药物,像利血生、鲨肝醇、利可君等等,口服比较方便,疗效也比较肯定,但起效缓慢,通常在慢性期恢复期时使用较多。
  • 粒细胞缺乏症的危害(音频)

    粒细胞缺乏症的危害
    讲解医师:李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因而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容易反复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粒细胞计数减少的时间和减少的速度直接相关。粒细胞缺乏患者与一般白细胞减少患者临床表现完全不同,起病较急。因为短期内大量粒细胞的破坏,患者可突然出现高热、恶寒、周身不适,几乎都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感染。肺、泌尿系、口咽部、皮肤最容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后情况不易控制,且容易迅速播散,进展为脓毒血症,死亡率很高,因此粒细胞缺乏者应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进展,导致不良后果。
  • 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方法(音频)

    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李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粒细胞缺乏症通常是一种继发性疾病。对继发性疾病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疾病,对于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必须找到起病原因。如果是药物,常见的有抗肿瘤药、氯霉素、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等等以及一些化学物质,比如苯、二甲苯以及有机溶剂等等,还有放射线、X线、放射性同位素等等引起,我们必须停止应用这些药物,或停止接触能够引起粒细胞缺乏的物质。如果是感染引起,一般像伤寒、败血症、肝炎或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我们必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粒细胞缺乏症的中西医治疗方法(音频)

    粒细胞缺乏症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李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中医治疗上粒细胞缺乏症多属于本虚标实证,以阴阳气血亏虚为本,热毒、痰浊、瘀血为标。治疗时大法是扶正祛邪,临床标本兼顾,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去邪解毒的同时,扶正多选用补气温阳、养血填精的药物。西医治疗分三种。1、病因治疗。祛除病因,如药物、辐射等等。2、防止感染。因为粒细胞缺乏症病人容易发生严重感染,所以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致病菌没有明确前,可经验性选用广谱、高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注意预防真菌感染。3、对症升白治疗。可应用鲨肝醇、利血生。严重时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提高粒细胞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