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 上呼吸道梗阻主要临床表现(视频)

    上呼吸道梗阻主要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梗阻常见的病因有气管、支气管异物,以及急性的喉痉挛、喉水肿,也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突发性的气道梗阻的重要原因;支气管哮喘是引起周期性的急性呼吸梗阻的另一个常见原因。以上原因阻塞气道,患者在吸气时气流受到阻塞,会出现以吸气性的呼吸困难为主,吸气会延长、费力。若患者有喘鸣、喉鸣,伴颈胸部软组织吸气性下陷时,则提示有上气道阻塞。 部分阻塞患者,常有强烈的咳嗽,可听到喘鸣、嘈杂的空气流动声,遇到换气不良时,咳嗽无力,吸气末带有高调的喘鸣音。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干,皮肤、嘴唇、指甲发紫等情况。呼吸道完全阻塞的患者,会出现急性喉梗阻,突然不能讲话、咳嗽或极度的呼吸困难,此时患者常常面容痛苦、发不出声音。病情严重的患者,除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缺氧表现外,还会有三凹征,即胸骨的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都会出现明显的凹陷,以及鼻翼煽动。再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烦躁不安,甚至意识障碍。
    2023-08-01
  • 呼吸道梗阻的抢救流程(视频)

    呼吸道梗阻的抢救流程
    如果患者有明确的异物吸入时,且呼吸道梗阻较轻,可进行自我解除,如可通过力咳嗽、尽力呼吸。若出现严重的气道梗阻征象时,要尝试进行气道异物的清除。一旦气道异物造成严重的气道梗阻,必须尽快解除梗阻,对有意识的成年人和>1岁的儿童患者,可采用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拍背,这是解除气道异物可行和有效的手段。但首先推荐先反复快速进行腹部冲击,直到患者梗阻解除,但该方法不适用于1岁的婴儿。如果腹部冲击无效果,可考虑胸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还用于肥胖而不能环绕腹部的患者,以及妊娠末期的孕妇。 冲击法无效或严重气道梗阻,应立即建立人工气道,可采用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方法,给予患者大量吸氧,力争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2%以上。对于严重梗阻的患者或上述治疗无效,可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一旦气道梗阻的成年患者意识丧失、心脏骤停时,要立即心肺复苏,解除梗阻,稳定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2-4小时。
    2023-08-01
  • 急性呼吸道梗阻的直接后果(视频)

    急性呼吸道梗阻的直接后果
    气道梗阻,如果是气道有异物堵塞,或有急性喉痉挛、急性喉水肿等,患者会出现突发性的呼吸困难、呼吸费力,甚至窒息感。患者临床表现可出现呼吸频率增快,患者可出现紫绀,呼吸节律、深度改变等。 病情严重的患者,除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明显的缺氧表现外,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的凹陷,还可有鼻翼扇动,再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还会影响到心脏功能,可致急性呼吸衰竭,如果呼吸道梗阻未及时解除,在短时间内会危及患者生命。
    2023-08-01
  • 心源性猝死怎么回事(视频)

    心源性猝死怎么回事
    猝死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全国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猝死。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特别是中青年生前大多有基础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源性猝死首因是冠心病,在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为病因的占到八成以上。以前冠心病多为头发花白的老人,如今40-50岁的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 心脏骤停指心脏肌腱活动突然停止,脑血流量急剧减少,造成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会即刻死亡,因此心源性猝死一旦发生,能挽救的概率非常小,若想避免悲剧,还需未雨绸缪。心源性猝死往往有一些先兆,如胸闷、心慌等症状,所以平时要加以重视,只要有相应信号,要高度重视,避免悲剧发生。
    2023-08-03
  • 电除颤对心脏的危害大吗(视频)

    电除颤对心脏的危害大吗
    一般情况下,急救过程中电除颤对于心脏损害较轻。电除颤的电击本身是一种抢救的治疗手段,可以使心脏从紊乱状态恢复到正常心率的稳定状态,其危害性较小。心脏电除颤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也是抢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手段,电除颤是用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 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博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尤其像大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称为猝死。引起心脏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颤,电除颤适用于治疗心室纤颤的方法,在发病5分钟内,如果能使用自动除颤器,存活率可增加到75%。
    2023-08-03
  • 导致心搏骤停常见原因(视频)

    导致心搏骤停常见原因
    导致心搏骤停常见原因是位于全球前三位致死性的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它们共同的原因是血栓。血栓是人体血管里的有害物质,如同下水道淤泥,常常会堵塞动脉和静脉,如血栓堵塞心脏的冠状动脉会引起心肌梗死,堵塞脑动脉会引起脑梗塞,堵塞肺动脉会引起肺栓塞。 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衰等,尤其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功能受到障碍,临床表现往往无特异性,很容易漏诊和误诊,延误治疗,所以死亡率比较高。有研究显示,每静坐1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抗疫期间因居家久坐不动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诱发肺栓塞的案例,时有报道。肺栓塞如果不能及时确诊和治疗,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另外,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以及其它电解质异常、酸碱平衡紊乱等,都有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或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心脏骤停。
    2023-08-03
  • 心肺复苏cab是什么(视频)

    心肺复苏cab是什么
    心肺复苏CAB代表心脏骤停抢救的三个步骤: 1、C代表心脏骤停抢救的第一步,即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指通过胸外心脏的按压,形成人工循环,目的是通过对胸廓的按压,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把血流泵入到各个脏器,尤其是人的大脑,因为大脑缺氧在5分钟以上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胸外按压是心脏骤停后最首选、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 2、A代表开放气道,是为保持患者气道通畅,观察口腔是否有异物,假如有假牙、口腔分泌物等,应该把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深入到口腔内清除异物。开放气道包括仰头举颌法和下颌前推法; 3、B代表保持呼吸道畅通,捏住患者的鼻前庭,用正常呼吸时的吸气量,每次送气一秒,使患者的胸廓起伏。
    2023-08-03
  • 心肺复苏人工急救法(视频)

    心肺复苏人工急救法
    如果在院外遇到倒地需要急救的患者,不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应该首先判断现场的安全性,可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嗅味,做出判断。如有无山体滑坡、房屋有无倒塌,有无毒气体等,要保证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抢救; 迅速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首先要判断意识,可通过轻轻拍打患者的双肩,分别在双耳进行呼喊,若无反应者确定为意识丧失。还要要判断患者呼吸,看胸廓的起伏,用脸颊感受有无气流;要判断脉搏,可通过触摸颈动脉的搏动来判断。一般颈动脉的搏动,推荐医务人员使用,一般判断的时间是5-10秒。另外,胸外按压采用的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下段,按压深度是5-6cm,频率在100-120次/分钟,按压与松弛时间比例为1:1,让胸廓充分回弹。成人的心肺复苏,无论双人或单人,比例均为30:2。
    2023-08-03
  • 脑死亡恢复的可能性(视频)

    脑死亡恢复的可能性
    出现脑死亡后全脑已无残余的神经元,所以心跳、呼吸恢复的可能性也基本为零,抢救脑死亡患者对患者起死回生毫无意义。 现行的心脏死亡的标准,实际上不仅浪费医疗资源,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在临床,已经越来越多的家属面对脑死亡诊断结果,已接受放弃抢救。由于中国未为脑死亡立法,脑死亡的概念得不到法律承认,因而医生即便医学标准依据,宣布患者脑死亡去世,若家属不认可,也不能撤出治疗措施。
    2023-08-03
  • 遇到中暑如何处理(视频)

    遇到中暑如何处理
    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首先迅速脱离高热环境,尽快到阴凉环境脱去外套,需要好好休息,可饮用绿豆汤或含有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服用中药,如藿香正气水,或进行物理降温,如用冰水或冰块冷敷头部、颈部、腋下、大腿根。 对于重症中暑的患者处理,需要其他人帮助,因为重度中暑,随时会危及到生命,患者往往意识已受到影响。首先要立即把患者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解开衣服,可使用空调或电风扇吹风,用冷水冲洗或用冰块、冰袋放到患者头、颈、腋下、大腿,进行迅速降温。如果中暑患者能饮水时,可喝冷盐水或清凉的饮料,补充水分和盐分,随后可在陪护人的陪护下到医院就诊。如果患者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痉挛、抽搐、呼吸急促、意识不清等严重情况时,应及时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重症中暑是中暑中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一定要高度重视,近几年发病率较高,医院一定要采取“九早一禁”,即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早抗感染、早肠内营养、早免疫调理,在凝血功能紊乱期间禁止手术等措施。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