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

  • 鼻炎不能吃哪些食物(视频)

    鼻炎不能吃哪些食物
    鼻炎患者应注意日常饮食。如急性鼻炎,即普通感冒,患者应注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及易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的食物,如辣椒、酒、腌制食品、卤制食品,牛羊肉、虾蟹;过敏性鼻炎患者应避免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慢性鼻炎患者以及肥厚性鼻炎患者无过多食物禁忌,建议发作期间尽量避免进食腌制、卤制、辛辣刺激食品,因该类食物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皮肤起风团、瘙痒。
    2023-07-30
  • 急性咽喉炎吃什么药(视频)

    急性咽喉炎吃什么药
    急性咽喉炎包括急性咽喉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炎,急性疾病的早期均由病毒感染导致,所以应避免应用抗生素,因为即便应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改善病情,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经济负担,同时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影响。慢性咽喉炎的治疗及急性咽喉炎的治疗,要做到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把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当确实有症状体征以及菌培养结果提示细菌感染时,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V。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喉咙痛耳朵里面也跟着痛是什么原因(视频)

    喉咙痛耳朵里面也跟着痛是什么原因
    喉咙痛耳朵里面也跟着痛常见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通常包括急性鼻炎、急性咽喉炎,与病毒感染有关。因为鼻子后端鼻咽部和中耳腔有咽鼓管相通,所以感染可能循着咽喉管进入到中耳腔导致中耳炎。所以耳朵里也会出现疼痛,属于感冒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喉咙痛耳朵里面也跟着痛症状较轻,在1-3天内逐渐缓解,无需药物治疗。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会在1周左右逐渐缓解和自愈。如果症状超过24-48h仍然持续加重不缓解,考虑存在细菌性感染导致的急性中耳炎。需要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来使其得到缓解。喉咙痛持续加重时,也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来进行治疗,一般会得到比较好的缓解和控制。
    2023-07-30
  • 鼻子流黄水是什么原因(视频)

    鼻子流黄水是什么原因
    鼻子流了黄水,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鼻窦囊肿:可以是鼻窦囊肿引起,特别是上颌窦囊肿,其自行溃破时,可以从前鼻孔流出来淡黄色的液体;2、鼻窦炎:此时淡黄色的液体通常具有比较高的黏性,可以呈现拉丝状。除此以外,鼻窦炎发作之前可能还会有感冒的病史,也就是急性鼻炎病史,急性鼻炎没有得到控制,导致炎症播散到鼻窦黏膜,从而引起了鼻窦炎;3、脑脊液鼻漏:比较少见的就是脑脊液鼻漏,特别是脑脊液,如果出现了颅内感染,此时也可以出现鼻子里面流黄水的症状。但是同样的这种黄水和鼻子的鼻涕很难进行鉴别,需要进行脑脊液生化,通过一些特殊的检查来进行鉴别。所以如果鼻子偶尔一次流黄水不用太过担心,如果反复地流黄水,就一定要去耳鼻喉科就诊,可以做电子鼻咽镜,甚至可以做鼻咽、鼻窦的CT平扫,轴位、冠位加三维重建,查明黄水的来源。
    2023-08-03
  • 鼻炎的类型(视频)

    鼻炎的类型
    鼻炎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急性鼻炎:主要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常见的早期症状为鼻腔干燥感或鼻内灼热感,中期可以出现流清水样鼻涕、鼻塞以及闭塞性鼻音,晚期合并细菌感染以后,可以出现黏性或黏脓性鼻涕。急性鼻炎的治疗主要以全身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以口服抗感冒药物,应用鼻内减充血剂。晚期合并细菌感染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二、慢性鼻炎:根据是否存在过敏性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变异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鼻腔黏膜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阵发性连续性喷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以及鼻塞。一旦明确诊断为过敏性鼻炎,首选抗过敏药物治疗,常见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口服抗组胺药物,如开瑞坦,口服抗白三烯药物,如顺尔宁,以及局部鼻腔黏膜的生理盐水冲洗等治疗;2、非变异性鼻炎:可分为血管运动性鼻炎、老年性鼻炎、妊娠性鼻炎、干燥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等,此类鼻炎通常好发于特定人群。无论哪种类型的鼻炎,都应及时前往当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3-08-03
  • 鼻炎怎样能治好(视频)

    鼻炎怎样能治好
    鼻炎类型不同,治疗方式有所不同,一般能治好,常见类型如下:1、急性鼻炎:若为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抗病毒药物以及抗生素能发挥较好效果,常见蒲地蓝、蓝芩口服液、头孢克洛、头孢克肟,以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建议追问患者是否对上述药物过敏,同时辅以中医中药治疗,如鼻渊舒口服液等,亦可取得较好效果。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清淡饮食,提高局部以及全身抗病能力,急性鼻炎通常能好,病程一般不超过1周;2、慢性鼻炎:若混有过敏性因素,如过敏性鼻炎,首选治疗是抗过敏治疗,同时要避免接触变应原。常见抗过敏治疗的一线用药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如开瑞坦等,口服抗白三烯药,如顺尔宁等,以及局部鼻腔生理盐水冲洗,均能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而对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有效对因治疗,通过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特异性过敏原,使机体对此种过敏原耐受,逐渐脱敏。对于慢性鼻炎不含有过敏性因素,常见慢性肥厚性鼻炎,若同时存在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在规范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鼻炎也能够治好。
    2023-08-03
  • 空调对鼻炎有影响吗(视频)

    空调对鼻炎有影响吗
    空调对鼻炎是有影响。空调是夏天较常用的一种降低室内温度的工具,夏天气温特别高,使用空调可以降低室内温度,使人有合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但是对于鼻炎患者而言,需要科学使用空调,首先空调如果直吹人体,冷风的刺激会对人的鼻腔产生影响,对于鼻炎患者的影响更重,可以引发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发作。而空调直吹人体,人体过凉也有可能会导致急性鼻炎的发作,即人体吹空调时,如果温度过低,风又直吹到人身上,对人体有特别不利的刺激,可能会引发过敏性鼻炎或急性鼻炎。另外,空调在开启前,一定要进行充分清洁,如果空调已经闲置一个冬天,未经过充分清洁,空调内部积存灰尘,会随空调的风吹到室内,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此种灰尘会引起过敏性鼻炎发作或加重症状,对人体也是特别不利的一个因素。因此,空调对于鼻炎的患者,有较多影响,一定要科学使用空调。
    2023-08-03
  • 常见鼻出血有哪些原因(视频)

    常见鼻出血有哪些原因
    鼻出血是鼻腔常见的一个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会出现鼻出血。导致鼻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 1、局部原因:炎症因素比如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或者是慢性非过敏性鼻炎,如果炎症持续的时间较长,由于鼻腔黏膜充血或者患者有时刺激鼻黏膜,比如揉搓鼻腔,特别是小孩会揉鼻子,则可导致鼻出血,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处于比较充血的状态,用力擤鼻涕都可造成鼻出血。鼻中隔偏曲也比较常见,很多患者都有鼻中隔偏曲,如果鼻中隔偏曲的一侧空气流速比较快,侧壁就容易干燥,比如北方或者是空气干燥的地方,由于鼻黏膜干燥就可引起黏膜的血管扩张和出血;有时鼻中隔偏曲的这一侧鼻腔比较塞,患者抠鼻子也会造成黏膜破损,造成鼻出血。鼻腔局部有小的血管性病变,比如小的血管瘤可引起比较剧烈的鼻出血。小动脉的局部扩张也会出现较为剧烈,出血不止,滴滴答答的出血,这是因为局部的血管扩张所引的;外伤以后,鼻子出血也很常见,还有鼻腔的特殊感染,比如真菌性鼻窦炎; 2、全身因素:比如感冒以后发烧可使鼻黏膜血管扩张,若刺激可导致鼻出血,所谓的血液病也会造成鼻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如果是持续的、经常性的鼻出血,排查一般因素后,可考虑是血液病的因素。鼻炎也会引起鼻出血,特别是儿童,小孩患有过敏性鼻炎,其症状不是特别典型,不以打喷嚏、流鼻涕为主,经常鼻痒和由于揉鼻子而导致鼻出血。所以,如果小孩出现鼻出血或者是伴有鼻炎症状,家长就可考虑小孩是不是患有鼻炎。
    2023-08-03
  • 小儿鼻炎怎么治疗(视频)

    小儿鼻炎怎么治疗
    小儿鼻炎病因不同,治疗也有所区别: 小儿急性鼻炎: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如全身发汗、抗病毒口服液及全身的抗生素。多饮水、清淡饮食。如果不能及时带患儿到院进行诊治,家长可使用生理海盐水,对患儿进行1-2周的鼻冲洗初步治疗。如果经过鼻冲洗治疗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带患儿到院,由医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小儿慢性鼻炎:病因治疗为主,局部的激素治疗,鼻腔冲洗及鼻内减充血剂等。慢性鼻炎患儿平时要注意鼻腔卫生,注意擤鼻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压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 小儿过敏性鼻炎:最根本保健措施是了解引起孩子过敏的物质,即过敏源,并尽量避免它。 小儿鼻炎治疗要谨防误区 误区一:长期使用滴鼻液 滴鼻液只适用于急性鼻炎早期,如果长期、频繁地食用滴鼻液,会出现反作用,损伤鼻部黏膜,同时加重鼻炎症状,并可能引起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误区二:滥用消炎药 过量服用消炎药会使身体产生抗药性,当鼻炎复发、症状较重时,最好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决定你应该吃什么药。 误区三:盐水洗鼻能治鼻炎 盐水洗鼻法是完全不能治疗鼻炎的,它只能使鼻黏膜恢复湿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鼻塞、鼻干的症状。
    2023-07-30
  • 鼻炎难治吗(视频)

    鼻炎难治吗
    鼻炎是否难治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包括以下几点: 1、部分急性鼻炎即普通感冒,若患者身体抵抗力、平衡免疫状态好,1周可自愈; 2、部分慢性鼻炎患者有遗传携带基因的遗传易感性,通过部分药物仅能达到缓解。研究证实过敏性鼻炎患者存在易感基因,且无法消除,通过药物可以暂时控制不适症状。建议患者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