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锋

  • 什么是急性尿路感染?(音频)

    什么是急性尿路感染?
    讲解医师:张敬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寄生虫等均可引起尿路感染。尿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尤其妊娠妇女发生率较高。尿感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可分为急性、慢性肾盂肾炎,急性、慢性膀胱炎,无症状性细菌尿等。其中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急性尿路感染。成年妇女膀胱炎的主要表现是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白细胞尿,偶可见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膀胱区可有不适。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但少数患者可有腰痛、低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5℃,血白细胞计数通常不会增高。膀胱炎常发生于性交后,亦可见于妇科手术、月经后以及老年妇女局部外阴瘙痒者。急性肾盂肾炎常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临床表现有两组症状群:一、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腰痛和(或)下腹部疼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的压痛、叩痛。二、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和血沉的增快,但一般无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 什么是急性肾炎?(音频)

    什么是急性肾炎?
    讲解医师:张敬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急性肾炎。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病,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以及肾功能损伤为常见临床表现,这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之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炎的病理变化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性变化为主。本病常出现于感染之后,有多种病因,目前仍以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最为常见。此外,偶尔可见于其他细菌或病原微生物感染。
  • 什么是复杂性尿路感染?(音频)

    什么是复杂性尿路感染?
    讲解医师:张敬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在尿路结构功能解剖上的异常。根据这种异常,尿感分为复杂性尿感和非复杂性尿感。复杂性尿感是指伴有尿路梗阻、尿流不畅、结石、尿路先天畸形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解剖和功能上的异常,或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发生的尿感。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与普通尿路感染治疗是截然不同的,努力清除复杂因素,结合抗生素治疗,如果能够手术纠正,一个长程4到6周有效的治疗,结合外科操作是恰当的;如果无法手术治疗,7到14天的疗程似乎更恰当,目的是在于控制症状。长程抑菌治疗取得经常性的症状缓解也是可以尝试的。对于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性膀胱的患者,这是一个复杂尿路感染的特殊人群,对于该人群使用乌洛托品预防,间歇使用清洁尿管自行导尿,可以减少尿感的发病率。
  • 尿路感染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音频)

    尿路感染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讲解医师:张敬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
    对于尿路感染来说,饮食注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每天多饮水,保证每2到3小时排尿一次,以便于冲刷膀胱、尿道,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这是最实用、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饮食宜忌。其次,在饮食中尽量避免辛辣、强烈刺激性食物摄入。中医认为尿路感染是属于湿热下注所致的一系列疾病,所以凡是能助生湿热的食物应尽量避免,比如说辣椒、白酒、啤酒、香烟、狗肉、羊肉等等,温热类食物尽量避免。其次,可以多吃一些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比如说水果,瓜果、梨、桃等等。
  • 膜性肾病的症状(音频)

    膜性肾病的症状
    讲解医师:张敬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
    特发性膜性肾病起病隐袭,水肿会逐渐加重,患者80%有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余为无症状性蛋白尿。20%到55%的患者有镜下血尿,肉眼血尿罕见,20%到40%伴有高血压,大多数患者起病时肾功能正常,但有4%到8%的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部分患者可于多年后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膜性肾病可以见到诸如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出现营养不良、急性肾损伤或慢性肾损伤等等并发症。膜性肾病最突出的并发症是血栓及栓塞,常见于下肢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为10%到60%。
  • 什么是肾小管性酸中毒?(音频)

    什么是肾小管性酸中毒?
    讲解医师:张敬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
    肾小管性酸中毒是指由肾小管碳酸氢根重吸收障碍,或氢离子分泌障碍,或二者同时存在,所致的一组转运缺陷综合征,表现为血浆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与此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则相对正常。肾脏对尿液的酸化作用由肾小管完成。简单地说,近曲小管主要负责重吸收,滤过的碳酸氢根,而远端肾单位则主要通过生成氨根离子和可滴定酸的形式泌氢,从而达到酸化尿液的效果。参照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其生理基础,一般将其分为四大类。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是由远端肾小管泌氢障碍所致;近端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障碍,而远端酸化功能则完好无损;Ⅲ型肾小管酸中毒,则同时具有近端和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特点;合并高血钾的肾小管酸中毒,可能继发于醛固酮不足或肾小管对醛固酮不敏感。
  • 什么是低钾血症肾病?(音频)

    什么是低钾血症肾病?
    讲解医师:张敬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
    低钾性肾病是指机体缺钾后引起的肾损害,实际上长期低血钾引起肾损害是十分罕见的。理论上说,任何引起低血钾的原因都可以引起低钾肾病,实际上长期的低血钾才可能引起低钾肾病。人类疾病中能够引起长期低血钾的疾病并不多见,常见于一些可以引起肾性失钾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在这些疾病中低血钾不易被纠正。人类低钾肾病的相关资料并不多见,目前认为低钾肾损害的特征性改变是近曲小管内大的空泡变性,空泡内的具体成分不清。同时低钾肾病会合并各种类型的肾小管间质肾病。缺钾为何会引起肾小管间质肾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动物模型提示低钾血症可以引起细胞外碱中毒,细胞内的酸中毒,使氨产生增加,激活补体,使炎症细胞浸润到肾间质引起间质性肾炎。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低钾血症原发病的表现、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肾脏的改变。肾脏改变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持续出现低比重尿、明显的夜尿增多、多尿,重症可误认为尿崩症。
  • 膜性肾病如何治疗?(音频)

    膜性肾病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张敬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
    对于我国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建议以以下方式进行治疗。首先,对于尿蛋白小于3.5g/天的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以ACEI为基本药物,比如贝那普利等等,同时接受合理的生活指导,定期复查;其次,对于尿蛋白在3.5g到6g/天的患者,其肾功能正常者,除ACEI严格控制血压,生活指导定期复查外,应由肾脏专科医师对其密切观察。如6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者,应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尿蛋白大于6g/天的患者以及尿蛋白在3.5到6g之间,但肾病综合征症状突出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立即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首选激素,如泼尼松40到60mg/天,联合CTX,积累量约为8g,效果不佳的患者可用小剂量环孢素A或环磷酰胺进行治疗,后两种药用药疗程在半年以上。对于血肌酐大于352μmol/L或者已经有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广泛间质纤维化患者,不建议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高龄患者,免疫抑制剂应酌情减量,并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具体的用药请结合临床实际,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 什么是肾性骨病?(音频)

    什么是肾性骨病?
    讲解医师:张敬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
    肾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时钙磷代谢及维生素D代谢异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酸碱平衡紊乱等等引起的骨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相关的骨代谢异常的表现,包括高转化性骨病(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低转化性骨病和混合性骨病,其中高转化性骨病最为多见。低转化骨病包括骨软化症或骨再生不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即高转化性骨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骨病,主要组织学特征是骨转化明显增加,骨小梁周围出现大量的纤维化,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和吸收表面均明显增加,破骨细胞穿入骨小梁,形成大量吸收腔隙;低转化性骨病,特点是骨转运和重塑降低,伴随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减少及活性降低。组织形态学有两种表现,一是骨软化,二是骨再生不良。铝相关性骨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性骨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服用含铝的制剂,以降低血磷,导致了铝中毒性骨病的高发病率。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铝的毒性,80年代以后,含钙的磷结合剂逐渐取代了含磷的制剂,铝中毒性骨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 什么是肾性糖尿?(音频)

    什么是肾性糖尿?
    讲解医师:张敬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
    如果在血糖正常情况下尿糖阳性,可视为肾脏重吸收葡萄糖能力下降或称为肾性糖尿。肾性糖尿分为原发性肾性糖尿、其他遗传病伴发糖尿、后天获得性肾性糖尿。原发性肾性糖尿其特征是在血葡萄糖正常的情况下,尿葡萄糖排出增加,发生率约为0.2%到0.6%,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和小肠吸收葡萄糖能力正常。目前认为至少存在三型原发性肾性糖尿,A型、B型、O型。A型肾性糖尿表现为肾糖阈下降,患者血糖水平正常,存在大量尿糖,有些范可尼综合征的患者属于这一型;B型肾性糖尿表现为肾糖阈下降,通常是孤立性的肾性糖尿,也可能发生葡萄糖甘氨酸尿或肾性磷酸脲;O型肾性糖尿,表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重吸收葡萄糖,其遗传的机制不清。后天获得性肾性糖尿并不少见,这些因素包括感染性,如肾盂肾炎、药物性如马兜铃酸肾病及免疫介导的肾损伤。后天获得性肾性糖尿既可孤立存在,也可与其他物质转运障碍同时存在,或作为范可尼综合征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