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

  • 如何开导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视频)

    如何开导更年期抑郁症患者
    更年期情绪有较大改变,很多患者会出现烦躁、易怒或者抑郁。更年期女性抑郁发病率高达23.6%,即将近1/4更年期女性可能伴发抑郁症状。抑郁患者有轻、中、重不同程度,家属更多要给予陪伴、倾听,让患者讲述心理痛苦,表示理解支持,或默默陪伴在患者身边,也可能是更好的安慰。如果明确有抑郁症,患者要通过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通过药物长期治疗。
    2023-08-02
  • 更年期小腿酸怎么治疗(视频)

    更年期小腿酸怎么治疗
    更年期小腿酸要明确原因,建议到医院做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是否存在动静脉问题、肌酶是否有升高、电解质是否紊乱等。解决这些问题以后,小腿酸痛可得到较好缓解。如果这些问题都不存在,还可以通过局部按摩、热敷或者理疗方式进行缓解。 更年期雌激素下降导致骨代谢问题,从而导致血钙、血镁电解质紊乱,可引起肌肉痉挛或者肌肉酸痛。另外,更年期雌激素下降,对心脑血管保护作用下降,使下肢血管更容易出现硬化、斑块或者狭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下肢肌肉内乳酸聚积,出现小腿酸痛。
    2023-08-02
  • 更年期手指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视频)

    更年期手指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
    更年期手指关节疼痛在女性患者中较常见,要排除有无引起手指疼痛的其它系统疾病。有些女性在更年期激素调节变化后,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在更年期高发,需要到风湿免疫科检查是否存在类风湿关节炎。 除外类风湿关节炎,手指疼痛主要是由于女性雌激素断崖式下降,导致骨密度断崖式下降所致。更年期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升高,可因为骨质疏松、钙流失导致手指疼痛,这是女性更年期手指疼痛最常见原因。
    2023-08-02
  • 治更年期出汗的方法(视频)

    治更年期出汗的方法
    潮热出汗是困扰更年期女性的症状,表现为突然出汗、突然消汗,持续时间为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更年期出汗进行调理,可以在穿着上改变,比如可以采用多件穿搭的方式,即可以多穿几件衣服,出汗时可以适当脱衣,汗消失后再把衣服穿上,也可避免着凉,所以多件穿搭对更年期女性很重要。 还可通过药物调整出汗症状,常用植物神经调节药物,比如谷维素可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但是建议先从生活改变入手,如果出汗难以耐受,再采用药物治疗。
    2023-08-02
  • 正确的回奶方法(视频)

    正确的回奶方法
    回奶是指母亲停止给婴儿哺乳以后,使乳房不再分泌乳汁。回奶期间应注意尽量少喝汤以及少吃下奶的食物,减少对乳房乳头的刺激。如果出现乳房胀痛明显,可以挤出部分乳汁,但不是全部。如果发现乳房里有硬块,可以进行局部轻柔按摩,防止发生乳腺炎。 一般情况下哺乳期在1年左右,随着宝宝辅食的增加,吃母乳的频次和量逐渐减少,当母亲停止哺乳以后,乳房会自然减少且逐渐停止分泌乳汁。如果是因为特殊原因需要提前回奶,在原本奶水不多的情况下可自然回奶。如果自然回奶效果不好,可用人工回奶的方法,传统回奶的方法是用炒麦芽,一般用60g炒麦芽煮水喝,也可加红糖,每天喝一次,一般5-7天左右可回奶。
    2023-08-02
  • 涎腺混合瘤会影响视力吗(视频)

    涎腺混合瘤会影响视力吗
    涎腺混合瘤在口腔颌面部是多发的常见良性肿瘤,患者常常没有自觉症状,可以长到很大,但是如果出现刺痛、麻木或者面瘫症状,这时要当心,因为很有可能恶变,所以对于小涎腺混合瘤建议早期切除。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临床中发现涎腺混合瘤与视力有直接关系,国际上也没有明确文献支持患涎腺混合瘤后视力会有改变。除腮腺可以发生混合瘤外,经常发生混合瘤的腺体是颌下腺。颌下腺发生混合瘤后的治疗方法和腮腺治疗方法一样,都会采取手术区域性腺体切除,将肿瘤完整切除。
    2023-08-03
  • 一天做两次CT危害大吗(视频)

    一天做两次CT危害大吗
    一天做两次CT危害不大。CT检查中确实辐射,平扫CT射线剂量在2-8mSv,具体辐射剂量与患者检查部位、仪器型号、投照条件不同有关。但头部辐射剂量相对低,大概在2mSv。而胸部、腹部辐射剂量相对高,为5-7mSv,一般一天做两次CT检查,总体辐射剂量不超过15mSv,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值。每年受到自然辐射大概3-4mSv,一般一天两次CT检查,相当于4-5年自然辐射总量。 所以,患者一天做两次CT检查危害不大,在安全范围内。另外根据计算,CT如果百分之百造成可观察损害,至少要在一定时间内做上上千次检查。故患者完全不用担心一天做两次CT检查的辐射量。医生1天开两次CT检查,主要根据病情情况需求而做的决定。
    2023-08-03
  • 口腔颌面部囊肿检查方法(视频)

    口腔颌面部囊肿检查方法
    口腔颌面部囊肿在口腔颌面外科是非常常见的良性病变,主要包括骨组织囊肿和软组织囊肿。位于颌骨中的囊肿主要检查方法是X线片,比如一张全景片、一张牙CT或者普通CT可以看到囊性病变区域表现为低密度,原因是该部位有囊肿后骨质会减少,其它部位骨质正常,此时在X线片上可以清晰发现明显骨腔,即低密度影。 软组织囊肿最好检查方法是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以氢离子震荡成像而产生的图像,如果囊性病变里是液体或者接近液体的物质,比如豆渣样东西,这时拍核磁共振T2加权像可以看到该部位表现为高信号区域,所以核磁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最佳检测手段。
    2023-08-03
  • 颌面部囊肿手术多久能消肿(视频)

    颌面部囊肿手术多久能消肿
    口腔颌面部囊性病变在口腔颌面外科是种常见病、多发病,囊性病变主要包括软组织囊肿和骨组织囊肿,目前在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方法。对于软组织囊肿,比如小朋友常见的黏液囊肿,是由于黏液性损伤导致黏液外渗到组织间隙中形成囊肿,小囊肿只需要做个小手术,一般恢复期在10天左右。对于皮肤上经常发生的囊性病变,即中医俗称的粉瘤、颌面外科称的皮脂腺囊肿,还有些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基本上手术时间可以控制在1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甚至十几分钟之内,一般术后恢复也在10天左右,7天左右可以将缝线拆除。 位于颌骨内囊肿往往需要开窗减压治疗或者刮治手术切除,恢复时间相对稍长,肿胀消退时间也会相应延长。患者自身原因会影响愈合时间,比如身体比较强壮、恢复能力较强人群消肿愈合时间会比体质较弱人群稍快。
    2023-08-03
  •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症状(视频)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症状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有很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婴幼儿血管瘤,可以达到血管瘤的95%以上。对于婴幼儿血管瘤,主要临床表现是在患儿出生后几天或者一星期内四肢躯干、头颈部有红色小点,在1-2个月以及4-5个月有两个快速增殖过程,突出皮肤、鲜红色、不规则,可以多发,也可以单发,其中头颈部发生率可以达到75%以上。 还有种血管瘤位于皮下,可以看到皮肤发青、发紫。有时候也可以是皮下和皮肤上两种混合,在临床上称为混合型。皮内型和混合型发病率较低,大部分血管瘤是位于皮肤。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