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 宝宝发育迟缓怎么办(音频)

    宝宝发育迟缓怎么办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宝宝发育迟缓,其实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了体格生长迟缓、青春发育延迟或者不发育,同时也包含了精神发育方面的异常,如智力低下,运动异常。大家通常所说的发育迟缓可能也就是体重身高的发育迟缓。主要讲讲如何预防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蛋白质或者能量的摄入不足,还有其他元素的摄入不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体液的主要成分,主要生理作用是修复身体组织,同时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所以要营养均衡。其次拥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与促进增高的生长激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婴儿1天24小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含量都很高,因此睡眠时醒的时候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幼儿的生长激素只有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所以要拥有充足的睡眠。
  • 小儿佝偻病怎么查出来(音频)

    小儿佝偻病怎么查出来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小儿佝偻病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的指标查出来的。一般,假如具备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如缺乏阳光照射,没有及时的补充维生素D,胎儿期的储存不足,有早产或者双胎,患有腹泻,肝、胆、肾的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这些高危因素。再有一些临床表现,如早期的时候有多汗、枕秃、容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小一点的孩子,还可以有颅骨的软化症、方颅,还有肋骨的串珠,可以根据这些临床表现,去医院查血清的25羟维生素D3是不是有降低,骨骼的X线片,长骨的干骺端有没有异常的表现就可以明确,是不是小儿有佝偻病。
  • 小孩佝偻病有什么症状(音频)

    小孩佝偻病有什么症状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佝偻病的孩子在学走路前后,由于身体重力的作用,下肢可以变成O型腿或者X型腿,表现为下肢向外或者向内侧弯曲,并且因此会造成走路不稳,或者经常摔跤的情况。如果稍不注意,还往往会发生病理性骨折。另外,在胸部的两侧肋骨中间的骨骺部会变得庞大,叫做肋串珠,而且两侧的肋骨下缘向外翘起,形成肋缘的外翻;佝偻病还可以出现鸡胸,形状好像鸡胸脯一样。佝偻病孩子的头型可以呈方形,称为方颅,前额及后枕部变得比较突出,而且囟门加大,闭合延迟。佝偻病还会引起多汗,也就是睡熟以后多汗,白天吃奶时或者活动时出汗。另外,还会表现为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间惊醒、哭闹,甚至尖叫,还有一部分孩子会有枕秃。
  •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常见的(音频)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常见的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佝偻病的早期,多见于小于等于6个月,特别是小于等于3个月的宝宝,多有出汗、枕秃、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这个时候经常没有骨骼的改变,血钙、血磷正常,或者是稍微低一点、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者是稍微偏高一点,血清的25羟维生素D3有降低,骨骼的X片,长骨的干骺端没有异常或者是临时的钙化带模糊,有点变薄,干骺端有一点点的增宽。一般,缺乏维生素D的高危因素才有这种表现,高危因素一般包括缺乏阳光的照射,没有及时的补充维生素D,胎儿期的储存不足,包括母孕期缺乏维生素D、早产或者双胎儿;患有腹泻、胆肾等疾病,服用某些药物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等等,都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假如出现了早期的这些表现,就要考虑佝偻病。
  • 小儿佝偻病的症状(音频)

    小儿佝偻病的症状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小儿佝偻病的早期,可以有多汗、枕秃、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早期的时候,经常没有骨骼改变。在活动期的时候,大于6个月的宝宝,可以见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形腿、X形腿等体征。在恢复期的时候,早期或者活动期的患儿经过日光照射或者治疗后,症状就会消失,体征逐渐减轻。到后遗症期,一般见于3岁以后的儿童,因为婴幼儿时期严重的佝偻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这个时候,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查能够恢复正常。所以,假如有以上体征,可以诊断为佝偻病。
  • 佝偻病的症状(音频)

    佝偻病的症状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早期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在枕头上摇头、摩擦出现枕秃。激期以骨髂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主,用手指按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及顶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8-9个月以上,头颅长成方形,前囟大及闭合延迟;18个月时,前囟尚未闭合,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形成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成鸡胸或下陷形成漏斗胸,胸廓下缘向外突起为肋缘外翻;脊柱后突、侧突,会站立的小儿,两腿会形成向内或向外弯曲畸形,o型或者x型腿;患儿的肌肉韧带松弛、无力,因腹部肌肉软弱而使腹部膨大,平卧呈蛙状腹。因四肢肌肉无力,学会站走的年龄都较晚,因两腿无力容易跌倒,出牙较迟,牙齿不整齐,容易发生龋齿。恢复期经过治疗后各种临床表现消失,肌张力恢复。后遗症期多出现在三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重度佝偻病遗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 宝宝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音频)

    宝宝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宝宝甲状腺功能低下,一般有特殊的面容,头大、颈短、皮肤粗糙、面色苍黄、毛发稀疏、无光泽、面部粘液水肿、眼睑浮肿、眼距宽、鼻梁低平、唇厚、舌大而宽厚常伸出口外、身材矮小、躯干长而四肢短、腹部膨隆,常有脐疝。神经系统表现为智能发育低下、表情呆板、淡漠、神经发育迟缓、运动发育障碍。如会翻身坐立,走的时间都延迟、精神差、安静少动,对周围事物反应少,嗜睡、纳差、声音低哑,体温低而怕冷,脉搏、呼吸缓慢,心音低钝、肌张力低、肠蠕动慢、腹胀便秘,可伴有心包积液,心电图呈低电压,PR间期延长,T波平坦等症状。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表现(音频)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表现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往往会表现为青紫,是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症状。在听诊的时候,也会听到有心脏杂音,往往提示有心血管病变。还会有生长发育的迟缓,如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滞,常见于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如果伴随着喂养困难、活动耐力下降,往往提示有心功能不全。有的宝宝还会出现水肿,表现在眼睑、下肢。大点的宝宝还会说自己有心悸,有的宝宝还会主诉有胸痛。有的宝宝缺氧的时候,也会出现晕厥,常见于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宝宝往往也会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常常提示严重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 小孩先天性心脏病症状(音频)

    小孩先天性心脏病症状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孩子轻度的先天性心脏病没有什么症状,有的时候可能是在查体时发现有杂音,然后做心脏彩超发现心脏病。重度的心脏病在活动的时候会出现呼吸困难,脸变紫,或者有的时候会出现晕厥,孩子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总是感冒、生肺炎、拉肚子。有的时候宝宝是在剧烈活动或者哭闹的时候出现呼吸急促、青紫。体格检查的时候会发现孩子的心脏有典型的器质性杂音,心音变得低钝,有心律失常、心脏增大,有的时候已经发生肝大,这个时候可能已经发生心力衰竭。假如孩子有这种情况,都要注意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往往会有营养不良、瘦小、体重不增、发育迟缓,走路可能走一段时间就会蹲下来。
  •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音频)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
    讲解医师:张丽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往往会因为疾病的原因,出现身体发育的不正常,主要表现为身体比较瘦小,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还会出现频繁发绀,有的时候看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红细胞增多,手指、脚趾比较大,周围组织水肿,有的时候会出现活动之后就跑不动了,会蹲在地上。小的孩子会出现吃奶吃一段时间停一下,哭声很低,哭一段时间要停很久,脸憋的通红,严重的会出现心衰症状。当宝宝的身体出现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之后就会出现心衰的问题,孩子会表现为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快的时候会达到每分钟160次甚至200次左右,这时患者的血压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