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

  • 子宫内膜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视频)

    子宫内膜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目前在没有比较好的筛查办法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尽量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常见方法如下:1、自我监测:当出现月经不规律或绝经之后阴道出血时,及时到医院就诊;2、影像学检查:对于成年的女性,通常建议每年应该做一次超声检查,尤其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绝经之后出血的情况,要到医院及时就诊,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做CT或核磁检查;3、诊断性的刮宫:对于年龄比较大、合并症比较多且不适合做刮宫的女性,可以考虑做子宫内膜的活检。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的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办法,一般对一个疾病的有效的筛查办法,通常需要有两个特点,首先是要有可及性,即操作方便,通常要求无创,其次是要求准确度高。对于超声,可及性好,但筛查准确度相对比较差,对于整刮准确度通常比较高,但有创的检查,可及性比较差。
    2023-08-02
  • 子宫内膜癌术后复查项目(视频)

    子宫内膜癌术后复查项目
    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包括近期复查和远期复查,主要如下:一、近期查体:检查术后的恢复情况,伤口是否愈合,有无阴道流血或腹胀、腿部水肿等,是由于切除淋巴结后存在回流障碍,有时会引起腿肿。二、远期检查:1、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盆腔有无新增的包块,腹主动脉旁有无淋巴结肿大等。其次可行磁共振、CT,检查肺部有无肿块,肿块有无转移;2、CA125检测:一些子宫内膜癌患者CA125通常会升高,但升高得并不明显,术后可监测是否升高或之前升高的是否下降以及下降后是否又回升,但一些患者并无升高,所以肿瘤标志物并无特异性。子宫内膜癌通常会存在一些症状,需及早发现、规范治疗,术中通常需切除子宫、双侧的附件即输卵管、卵巢,进行相应部位淋巴结的清扫。
    2023-08-02
  • 子宫内膜癌20年生存率(视频)

    子宫内膜癌20年生存率
    子宫内膜癌的生存率主要取决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分型,以及是否得到合适且正规的治疗。子宫内膜癌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若子宫内膜癌早期发现,且得到正规的治疗,如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同时术后发现没有淋巴结浸润,给予综合治疗,患者20年生存率较高。若子宫内膜癌是晚期发现,如Ⅲ期、Ⅳ期,且存在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腹水等情况,20年生存率也会很低。对于子宫内膜癌,要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若出现异常子宫出血、B超下子宫内膜增厚等情况,需做诊刮或宫腔镜检查,以明确是否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2023-08-02
  • 子宫内膜癌怎么检查出来(视频)

    子宫内膜癌怎么检查出来
    子宫内膜癌比较容易发现,因为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有出血症状,可能是月经中出血、月经期延长或绝经后出血。如果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做宫腔镜检查,检查内膜有无异常,比如内膜较厚、部分有坏死或血管比较丰富,将部分异常内膜取出送检,化验的结果最终可以确认有无内膜癌的发生。如果没有宫腔镜,可以直接做刮宫,即诊断性刮宫,同样取部分内膜送检。宫腔镜检查内膜癌被漏诊的几率比较小,如果是盲刮,即传统的刮宫术,如果有内膜癌,早期有漏诊的几率。总之内膜癌的检查需要取出内膜化验,以下几种人群需要注意预防宫颈癌:1、异常出血的患者,尤其是年纪相对偏大,因为癌症的发生通常在50岁上下;2、绝经后出血的患者;3、乳腺癌术后的患者,需要内分泌治疗,比如口服他莫昔芬,可能造成内膜增厚,有一定的癌变机会。
    2023-08-02
  • 子宫内膜癌的饮食(视频)

    子宫内膜癌的饮食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上皮的一组恶性肿瘤,病因大部分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少部分与雌激素的水平无关,也可能与遗传和外界环境有关,具体饮食情况如下:1、忌食雌激素高的物质:子宫内膜内膜癌的患者,忌食含雌激素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对于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在饮食上要注意避免吃含雌激素高的食物、药物以及保健品,如蜂王浆、蜂胶及其口服液。同时注意少吃豆制品,来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2、高蛋白饮食: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肉、鸭肉、红肉、瘦肉等,也可以吃蛋类、奶类;3、其他饮食情况:忌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有利于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调整饮食、粗细搭配、均衡营养,还要调整心态,使心态保持乐观,有利于身体恢复。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主要是正规、标准化的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可以手术治疗,进行子宫全切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有无高危因素,可以给予术后化疗以促进身体恢复。
    2023-08-02
  • 子宫内膜癌的转移方式是怎样的(视频)

    子宫内膜癌的转移方式是怎样的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转移方式如下:1、直接蔓延:子宫内膜癌的病变起源地是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是长在子宫体的宫腔内,可直接蔓延到宫颈部位,形成子宫内膜癌Ⅱ期。也可以穿透子宫浆膜层,到达子宫周围;2、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也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在宫腔的部位不同,因此转移的淋巴位置也不同;3、血液转移:多在癌症晚期时发生,癌晚期时,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转移至肺脏后,血液回心,然后再由心脏泵血至全身各个部位,以便供应营养。只要存在肺转移通道,就会容易产生一些全身其他脏器的转移,如肝脏、肾脏、脑部以及其他等重要脏器。
    2023-08-02
  • 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腺癌有何区别(视频)

    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腺癌有何区别
    子宫内膜腺癌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类型,子宫内膜癌指妇科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上,总称子宫内膜癌。但子宫内膜癌分较多病理型,其中有一个比较常见的类型,占80%的类型,叫子宫内膜腺癌,是子宫内膜癌中的一种类型,实际上都是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除了有子宫内膜腺癌,还有子宫内膜鳞癌等。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诊断性刮宫,或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取活检。如果出现异常出血,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内膜偏厚,经常有异常子宫出血、阴道排液,可以做诊断性刮宫,取子宫内膜做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同时还可以分清子宫内膜癌的类型,是子宫内膜的腺癌、腺鳞癌,还是其他癌,还可分辨分化程度,以决定治疗方向。
    2023-08-02
  • 子宫内膜癌分级和分期(视频)

    子宫内膜癌分级和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和分级常见如下:1、分期:根据病灶范围分为四期,分别是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Ⅰ期是早期,病变仅发生在子宫内膜,Ⅱ期病灶发生在子宫之外,比如到达卵巢,Ⅲ期病灶到达盆腔组织,Ⅳ期病灶转移到身体其他各处;2、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恶化程度以及容易转移的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高分化指接近于正常细胞,虽然也是癌症,但是转移比较少,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也较好。如果是低分化癌,因为更容易转移,可能很早期就发生转移,为预防转移可能还需要补充放化疗。通过以上分期和分级可以判断子宫内膜癌的严重程度,以及应该采用的治疗方式。如果分期比较早,而且分化较好,即高分化,切除子宫的治疗效果较好。如果分期比较晚,而且分化也比较差,单纯切除子宫的效果不佳,还需补充放化疗。
    2023-08-02
  • 子宫内膜癌严重吗(视频)

    子宫内膜癌严重吗
    子宫内膜癌较卵巢癌存活率较高,若早期发现,预后较好,治愈率与5年存活率可以达到90%,关键取决于是否早期发现。对于月经状况较差的女性,尤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经常不排卵、不来潮或每半年来潮一次,虽存在雌激素作用,但无排卵后,孕激素会保护子宫内膜,也使得子宫内膜长期暴露于雌激素刺激下,进而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因此,即使是20岁女性,如果长期月经状况较差且月经稀发,也需警惕发生子宫内膜癌。多数不孕女性进行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内膜病变,甚至不仅是是癌前病变,而是已经进展到内膜癌,此时即需进行切除子宫治疗。所以需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对较好。
    2023-08-02
  • 子宫内膜癌Ⅱ期五年生存率是多少(视频)

    子宫内膜癌Ⅱ期五年生存率是多少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Ⅱ期属于中期,子宫内膜癌Ⅱ期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化疗、放疗,5年生存率通常能达到50%-70%。子宫内膜癌Ⅱ期的预后可直接影响患者五年生存率,导致患者术后生存率有所改变,具体如下:1、手术情况:如手术中有无发生转移、手术是否做得彻底;2、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型通常包括腺癌、鳞癌、腺鳞癌等,通常腺癌预后较差,其对放疗、化疗反应均不敏感,可能会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3、肿瘤分化程度:是高分化还是低分化,通常高分化预后较好,低分化预后较差;4、患者有无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代谢性疾病等,均可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