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方法(视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除球囊扩张放置支架外,通过药物涂层球囊,可以抑制血管内皮增生,撤出球囊后药物能够持续作用于动脉血管壁,获得与放置支架接近的临床效果。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急性血栓、慢性斑块者,还可进行血栓抽吸、碎栓,减少血管创伤,达到传统手术拉栓、取栓的效果。随着器材的进步,使用微穿鞘管,对远端动脉进行穿刺,除了股动脉血管、股浅动脉血管、腘动脉血管、膝下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外,部分手术医生还可以穿刺趾间动脉,进行双向开通,减少球囊长度的选择,减少支架的植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3-08-02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泡脚吗(视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泡脚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以泡脚,但是注意水温一定要放在38℃左右的温水。由于下肢动脉的硬化和狭窄,下肢的血流量得到非常大的限制。不仅引发患者下肢发凉、疼痛、色素沉着等甚至溃疡。更重要的是由于血液流量少,下肢组织对于外来细菌、病毒外侵物质抵抗力降低。同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的缺血引起下肢皮肤神经的病变,以及出现下肢皮肤的缺氧性改变,皮肤会变得比较菲薄。 神经的病变会引起病人的感觉减退,这类病人的感觉功能比正常人要迟钝。因此,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脚,避免脚的伤害。可能一个微小的伤口会导致截肢,而泡脚时建议温水泡脚,一般在38.℃左右。如果水温很热,由于病人的感觉迟钝,感觉不到水的实际温度,这时就容易把皮肤烫伤。而小小的破口有可能导致患者形成局部溃疡,坏死,甚至截肢。因此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双脚。
    2023-08-02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大动脉炎的区别(视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大动脉炎的区别
    年龄和发病部位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大动脉炎的鉴别要点,动脉硬化闭塞症以老年多见,以大中动脉多见,常有高血压、高血脂的病史。而大动脉炎多见于年轻女性,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分支起始部,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病变引起动脉狭窄或阻塞,出现脑部、上肢或下肢缺血等症状。临床表现有记忆力减退、头痛、眩晕、昏厥或者发凉、麻木、酸痛、乏力、间歇性跛行,但无下肢静息痛及坏疽。 动脉搏动可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肾动脉狭窄出现肾性高血压,如合并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可有上肢低血压,下肢高血压。胸腹主动脉狭窄可以产生上肢高血压,下肢低血压,在动脉狭窄附近有收缩区杂音。病变活动期有发热等现象。 根据病人的发病年龄及症状、体征、动脉造影等较易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大动脉炎进行鉴别。一般大动脉炎没有动脉壁钙化,没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2023-08-02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怎么锻炼(视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怎么锻炼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锻炼一般不能一概而论,部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适合下肢锻炼,但有些患者则不适合。适合下肢功能锻炼的患者包括早期患者,如早期存在寒冷感患者或第二期存在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建议患者积极进行下肢锻炼。静息痛期或肢体坏疽期患者不建议患者主动锻炼,因为会明显加重患者症状,诱发患者疼痛。患者不适合锻炼还可能因为合并其它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适合大量或高强度锻炼。膝关节病变患者如果大量或过度运动可能会引起关节疼痛,不主张患者大量或高强度锻炼。 适合锻炼患者建议选择简单的锻炼方式,即鼓励患者走路。走路一般要求患者每天走路时长大概在1小时左右,不要求患者一口气走完1小时,可分成两次甚至三次锻炼。锻炼强度一般以引出下肢疼痛为原则,如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是200m,行走200m以后会出现明显下肢疼痛,要求患者继续行走到疼痛无法坚持时原地休息。原地休息几分钟,疼痛缓解后再开始相同强度锻炼,要求每天大概行走1小时左右。这样锻炼主要目的是有效刺激闭塞动脉的周围形成广泛侧支循环,从而改善下肢远端血液供应,从而减轻患者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可以鼓励患者锻炼,而对于在特殊部位植入支架患者,如腘动脉病变植入支架后,如果大量或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引起支架断裂,此类患者锻炼应注意适当,避免强度过高。
    2023-08-02
  • 腹主动脉增宽是怎么回事(视频)

    腹主动脉增宽是怎么回事
    腹主动脉增宽,临床上叫腹主动脉扩张,如果再进一步严重就会导致瘤样扩张,变成动脉瘤。这种扩张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动脉硬化导致,因为动脉硬化必然会对血管内皮,尤其是血管中层的弹力层、平滑肌细胞造成影响,动脉壁的韧性就没有年轻时或者没有病时那么好,会出现支撑力下降。而且在某些薄弱的地方,因为里面都是压力很高的动脉血,压力会向外扩张,所以日积月累血管就会比原来更粗,而且特别薄弱的地方就会出现瘤样改变,变得越来越大。 除动脉硬化外,还有比较少见的,比如结缔组织病,或者血管炎性病变,这些虽然病因不一样,但是结果同样是对血管的支撑力造成影响,导致血管扩张。所以一旦出现动脉扩张,要尽快做CT检查,明确血管扩张到什么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尽快进行外科干预来保证生命安全。
    2023-08-02
  •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怎么办(视频)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怎么办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患者需要引以重视,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如果出现缺血相关症状时,应该及时到血管外科接受正规治疗,尽早明确病因,明确诊断,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以免延误疾病诊治,导致肢体存活受到影响,肢体功能丧失、截肢等严重问题。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见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足背动脉血流减少,例如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等疾病。一般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时,会提示发生下肢动脉病变或主动脉夹层等大动脉病变,影响到下肢动脉。如果明确动脉病变较严重,可能导致足部血液供应障碍、足部缺血溃烂,甚至坏死等。
    2023-08-02
  • 脑动脉硬化能恢复过来吗(视频)

    脑动脉硬化能恢复过来吗
    脑动脉硬化也称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不可能完全恢复。但是经过有效控制,可以逆转不稳定的斑块,并且延缓动脉硬化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进行良好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避免熬夜、紧张、压力、吸烟、饮酒等; 2、如果本身具有脑血管狭窄、斑块,则需要进行长期坚持脑血管治疗,比如使用抗血小板类药物,他汀类的降脂药物; 3、定期进行脑血管监测,通过血管超声、脑血流图或脑部核磁血管的检查监测相应血管发展的情况。 在临床上,部分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坚持服药,定期监测的病人,斑块会有很好的逆转,例如以前狭窄到50%,现在狭窄到30%。虽然年龄是不可控的因素,动脉硬化会持续进展,但是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有效地控制延缓速度。
    2023-08-02
  • 软化脑血管的方法(视频)

    软化脑血管的方法
    软化脑血管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1、患者或正常人日常管理,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适度锻炼、戒烟、限酒,避免肥胖、久坐; 2、若患者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都要应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血脂药,避免这些疾病对血管的损害,因为这些疾病有时没有不适症状,所以患者特别容易被忽视,但是对血管的损害是持续进展的。因此一定要及早对这些疾病进行管理,可适当用银杏叶制剂、卵磷脂之类的药物,软化血管,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总之,动脉硬化的管理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需常年不断的自己管理。
    2023-08-02
  • 脑动脉硬化症状有哪些(视频)

    脑动脉硬化症状有哪些
    脑动脉硬化属于临床常见病,病情程度不同,所表现出的症状不同。轻度脑动脉硬化表现为头昏、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睡眠质量差、精神差。重度脑动脉硬化可导致中风,症状较重,且不同动脉硬化,所引起的中风程度不同,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瘫痪、失语、失聪、头晕、恶心呕吐,严重中风,可出现昏迷,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2023-08-02
  • 颈动脉狭窄是怎么回事(视频)

    颈动脉狭窄是怎么回事
    现在中国进入一个老龄社会,动脉硬化非常重。在脖子旁有颈动脉,其分叉部位容易长斑块,斑块逐渐长大以后,管腔变窄,导致血流受到影响,则叫颈动脉狭窄。颈动脉主要是往大脑和中脑供血,颈动脉狭窄一旦发生,最主要的是引起脑的缺血,如症状不太重,可出现一些轻微症状,如症状特别重,可能会引起一些严重的问题,后果较严重。以前颈动脉狭窄较少见,但近十几年来,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非常高,约占血管外科的1/5。一旦发生颈动脉狭窄,首先需就医,做诊断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放支架,一个是开刀取出斑块,具体需医生做出判断。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