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 心脏瓣膜手术方法(视频)

    心脏瓣膜手术方法
    心脏瓣膜手术需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病情、瓣膜情况、肺部并发症、伤口耐受程度以及主刀医生技术层次,选择最安全、效果最好、创伤最小、恢复最快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 1、传统开胸手术:适合所有患者,手术安全可靠,且技术比较成熟,但创伤较大; 2、小切口瓣膜置换手术; 3、胸腔镜瓣膜置换手术; 4、介入或杂交瓣膜置换手术。
    2023-08-02
  • 心脏瓣膜手术后寿命(视频)

    心脏瓣膜手术后寿命
    心脏瓣膜有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机械瓣膜可终身使用,不同型号、材质的生物瓣膜寿命不同。终身机械瓣膜虽可长时间使用,但需要每天服抗凝药物,定期抽血化验,以调整抗凝药物用量;生物瓣膜不需要每天服抗凝药物、定期抽血化验调整药物用量,但有使用期限。应根据患者年龄、身体整体状况、病情选择合适的瓣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3-08-02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注意事项(视频)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控制体液:在心脏功能完全恢复之前,饮水量应控制在日常饮水量的1/3-1/2,建议不超过2/3,以降低心脏负担,促进心脏恢复; 2、适量活动:若活动方式当或过于剧烈,易影响胸骨愈合; 3、使用抗凝药物:规律及时服用药物,定期抽血化验,调整药物的使用量,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降低术后意外发生风险。
    2023-08-02
  •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指征(视频)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指征
    心脏瓣膜达到需要置换条件时,建议积极做瓣膜置换手术,如没达到条件,通过指导生活方式、服药方法,选择更适合手术的时间。是否需要做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需要结合如下情况: 1、客观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心功能测定确认心脏瓣膜功能、形态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 2、观察患者临床体征,了解患者日常情况,若瓣膜病后感觉体力下降,劳动耐力下降,建议进行手术。
    2023-08-02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有哪些(视频)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有哪些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服药、合并症和其他疾病方面,瓣膜置换后需要服用抗凝药物,若抗凝药物服用过多,易引起出血,如牙龈出血、脑出血;若抗凝药物服用量不够,易形成血栓,如瓣环、瓣叶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易造成梗塞,尤其脑部等重要组织脏器,一旦形成梗塞,会危及生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要定期抽血化验,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用量。
    2023-08-02
  • 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视频)

    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主要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制定的淋巴细胞肿瘤分类,分类较为复杂,主要依据患者病理标本形态、基因变化、临床特征进行了详细划分。 目前B细胞淋巴瘤约占到60%,T细胞淋巴瘤约占到40%。以B细胞淋巴瘤为例,国内最常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一半以上。其次,还包括滤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虽然称为白血病,但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中的一种亚型。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套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等。规范精准诊断淋巴瘤是为了更好地制定治疗和随访方案,以期让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3-08-03
  • 白血病的血是什么颜色(视频)

    白血病的血是什么颜色
    最早发现白血病是由于发现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后续出现出血,进一步对血液进行分析,观察到白细胞成分比正常人群多,因此最终被命名为白血病。在抗凝情况下,通过技术让正常血液细胞成分逐渐分层,底层是红细胞,上层是血浆,中间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由于部分类型白血病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因此可以观察到到中间薄层较厚。即使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过高,出现白细胞淤滞症状,但血液依旧是红色,不会变成白色,因此白血病的命名是由于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异常,而非血液的颜色。
    2023-08-01
  • 多发性骨髓瘤怎么引起的(视频)

    多发性骨髓瘤怎么引起的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通过大样本、大数据分析,可能与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存在一定关联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与年龄同样存在较大相关性,临床绝大多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老年患者,<40岁者较为少见。 目前国外大样本数据研究表明,接触辐射、化工品、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均可导致多发性骨髓瘤。一旦起病,骨髓内浆细胞比例会发生不同程度增高,浆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是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多发性骨髓瘤的浆细胞比例增加会进一步引发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2023-08-01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法(视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具有病态造血和逐渐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等临床特点的疾病,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抗感染、输血、止血以及应用一系列细胞因子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2、去甲基化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地西他滨、阿扎胞苷。去甲基化药物能够改善患者遗传学异常,但有时具有一定的血液学毒性,在应用以后可能出现一定骨髓抑制,需要采取相应支持治疗措施;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给予强有力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总之,近年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通过综合治疗的手段,能够较好地帮助患者。
    2023-08-01
  • 血小板低怎样治(视频)

    血小板低怎样治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依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来进行治疗的,具体如下: 1、常见的药物相关的血小板减少:那就把吃的药停掉就好了,一般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不会特别的低,也有非常低时,除了停药之外再给相应的预防止血的措施; 2、非常常见的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症:一线治疗是激素治疗,如果激素治疗不好,还有其它的办法,比如血小板特别低还可以用丙种球蛋白做冲击治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的药物可以进行尝试,比如CD20单抗治疗、环孢素治疗或者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的治疗; 3、再障或者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别依据再障和MDS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