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 心肌梗死的诱因包括哪些(视频)

    心肌梗死的诱因包括哪些
    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情绪波动:比如恐惧、紧张、焦虑、生气时,因为伴随有情绪改变、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导致冠状动脉内的斑块不稳定,发生破溃以后形成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而引发突然间的心肌梗死。因此许多心肌梗死的病人,都容易在情绪改变时,将病情诱发并加重;2、季节因素:尤其是冬季寒冷环境,在寒冷刺激下容易出现斑块不稳定、破溃而形成血栓,因此冬季也是心血管疾病好发的季节。在冬季,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会有明显的升高;3、药物治疗不规范:是指既往已经明确诊断了冠心病,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没有遵照医嘱,规范进行药物治疗,没有很好地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从而导致病情进展,发生突然间的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诱因,绝不仅仅只存在于以上三点,还有很多诱因。病人发生心肌梗死以后,只有及时就诊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2023-08-03
  • 心肌梗死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心肌梗死是怎么引起的
    由于心脏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内形成了动脉血栓,动脉血栓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管腔后会引发供血中断,长时间的供血中断会使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最终演变为心肌梗死。心肌坏死会影响心脏正常的电传导以及收缩、舒张功能,所以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都属于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引发冠状动脉形成内血栓的因素有很多,常见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斑块不稳定而发生破溃,粥样物质释放引发血小板聚集,从而堵塞管腔并形成动脉血栓。因此建议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及时就诊,去除冠状动脉内血栓以及时恢复血流,挽救濒死的心肌。同时需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如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从根本上改善症状,其他易栓性因素也容易导致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
    2023-08-03
  • 心肌梗塞是什么症状(视频)

    心肌梗塞是什么症状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一种状态,通常是急性发病。如活动、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闷胀不适,偶尔可放射至肩背部、下颌部,可通过休息或者含服救心丸即硝酸甘油类药物缓解。如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程度较之前明显加重时,患者应警惕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稳定性发作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不会超过20分钟。若发作时间超过20分钟,患者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 2、疼痛程度加重。若以前是轻微胸闷、胸痛,针刺样感觉,现在可表现为压榨感、甚至有濒死感,这种情况下患者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发生; 3、除典型心肌梗死症状之外,还要警惕非典型临床症状,如牙痛、肩背部放射痛、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等情况。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一旦出现以上类似症状,此时不能够排除心肌梗死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诊。
    2023-08-03
  • 心肌梗塞危险期是什么时候(视频)

    心肌梗塞危险期是什么时候
    心肌梗死是严重冠心病状态,治疗措施是及时开通血管如支架或者冠脉搭桥。手术后患者并未脱离危险期。因为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脏肌肉坏死不可逆,过程约持续1周左右。所以在心肌梗死发生后1周左右即心梗后危险期,危险期一般分为以下两个时间段: 1、术后2-3天,因缺血发生心肌坏死初步形成,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一旦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就需电复律、电除颤纠正; 2、2-3天以后因心肌已经彻底坏死,心脏纤维化替代坏死心肌。此时有可能出现重要结构损伤,如乳头肌断裂、心脏破裂等情况,可能导致危险情况发生,甚至是致死性临床症状。
    2023-08-03
  • 急性心肌梗塞后遗症(视频)

    急性心肌梗塞后遗症
    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最严重一种状态,非常危险。心肌梗死死亡率可达30%-40%。患者抢救成功之后可存在后遗症或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后遗症具体如下: 1、因心肌梗死以后心脏血管会梗死,心脏部分结构坏死以后无法恢复,有可能产生不可逆损伤,其中最常见的情况是心脏乳头肌功能失调或者断裂,发生率可高达50%。这种情况发生以后患者可能出现瓣膜损伤、瓣膜关闭不全或者腱索断裂等情况; 2、心肌梗死以后心肌变薄、变钝,患者有可能出现心脏破裂,心脏破裂属于非常严重猝死事件; 3、患者还可能形成室壁瘤,一旦血压升高或某些特殊情况产生,室壁瘤破裂,很快会威胁生命; 4、心肌梗死最容易出现的后遗症是心力衰竭,因心脏部分心肌坏死以后心脏本身收缩射血能力下降,久而久之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患者一旦进入心力衰竭,为不可逆过程。若患者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尽早进行控制。
    2023-08-03
  • 防心肌梗塞的方法(视频)

    防心肌梗塞的方法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严重状态,防止心肌梗塞应叫冠心病预防,以预防性治疗为主,具体如下: 1、控制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不可控因素如性别、年龄、基因。可控制因素即身高、体重、血糖、血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低盐、低脂饮食、加强锻炼、改善作息等,治疗和预防冠心病第一步即调节自身生活作息; 2、若患者合并有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需要预防性使用药物,这些药物主要是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药物。 总之,通过一些方法才能够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更好地预防心肌梗死发生。
    2023-08-03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方法(视频)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方法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一经发现,要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尽快明确病因,通常4-6小时内开通血管可挽救梗死心肌;超过6小时再开通血管,有些心肌已死亡,手术效果较差。基层医院没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条件,要进行快速溶栓治疗。 所以,怀疑冠心病发生急性心梗时,建议不要耽误,不要在家等,要及早打120,乘坐救护车去医院。有很多患者自己开车来医院,会增加心脏负担,较易在途中出现猝死。前壁心肌梗死常为前降支,属于大支血管病变,突然梗塞易继发心律失常,患者自己开车可能还没到医院就会死亡,建议尽早通过救护车送到医院。
    2023-08-03
  • 导致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视频)

    导致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心搏骤停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中断,引起血流中断,从而出现意识障碍。心搏骤停一般见于室颤、无慢性室速或者心电静止,在临床出现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如下: 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或者心肌病,在电解质紊乱或者急性发病等情况下都会出现心搏骤停;还有部分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2、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阶段,这时常有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这种病人即使看似进入稳定期,仍然会随时有发生心搏骤停的可能; 3、体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严重的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都可以引起此情况; 4、体温过高、过低或者血糖过高、过低都会引起心搏骤停。
    2023-08-03
  • 心源性猝死怎么回事(视频)

    心源性猝死怎么回事
    猝死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全国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猝死。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特别是中青年生前大多有基础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源性猝死首因是冠心病,在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为病因的占到八成以上。以前冠心病多为头发花白的老人,如今40-50岁的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 心脏骤停指心脏肌腱活动突然停止,脑血流量急剧减少,造成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会即刻死亡,因此心源性猝死一旦发生,能挽救的概率非常小,若想避免悲剧,还需未雨绸缪。心源性猝死往往有一些先兆,如胸闷、心慌等症状,所以平时要加以重视,只要有相应信号,要高度重视,避免悲剧发生。
    2023-08-03
  • 导致心搏骤停常见原因(视频)

    导致心搏骤停常见原因
    导致心搏骤停常见原因是位于全球前三位致死性的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它们共同的原因是血栓。血栓是人体血管里的有害物质,如同下水道淤泥,常常会堵塞动脉和静脉,如血栓堵塞心脏的冠状动脉会引起心肌梗死,堵塞脑动脉会引起脑梗塞,堵塞肺动脉会引起肺栓塞。 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衰等,尤其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功能受到障碍,临床表现往往无特异性,很容易漏诊和误诊,延误治疗,所以死亡率比较高。有研究显示,每静坐1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抗疫期间因居家久坐不动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诱发肺栓塞的案例,时有报道。肺栓塞如果不能及时确诊和治疗,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另外,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以及其它电解质异常、酸碱平衡紊乱等,都有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或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心脏骤停。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