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

  • 小儿白血病血常规的表现(视频)

    小儿白血病血常规的表现
    白血病儿童单纯依靠血常规诊断属于白血病后期,才能发现外周血常规改变。早期可能结合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情况,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早期明确诊断。骨髓浸润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侵犯到外周,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当中,存在原始幼稚细胞,这时可以考虑白血病。 血常规出现白细胞异常增高,排除感染情况要考虑白血病。外周血出现白细胞减低同时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这时除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还要考虑是否存在白血病骨髓浸润情况。所以血常规评判只是在中末期时才可以,已经浸润到一定程度才能释放到外周。需要结合骨穿涂片情况诊断白血病,利于儿童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3-08-01
  • 小孩总流鼻血是白血病吗(视频)

    小孩总流鼻血是白血病吗
    白血病可表现为鼻出血,但鼻出血不一定是白血病。 小孩鼻出血原因很多,大体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儿童鼻出血一般是局部因素引起,比如挖鼻、用力打喷嚏,以及鼻外伤引起鼻骨、鼻中隔骨折等,引起鼻腔黏膜血管损伤。各种鼻腔、鼻窦炎症也可以引起鼻黏膜血管损伤、出血。 引起鼻出血全身性疾病很多,比如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流感、麻疹等,因发热时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局部黏膜干燥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此外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都可以出现鼻出血。
    2023-08-01
  • 抗凝血酶Ⅲ高怎么回事(视频)

    抗凝血酶Ⅲ高怎么回事
    一般抗凝血酶Ⅲ作为血液中活性凝血因子的重要阻碍因子,控制血液凝固和纤溶蛋白溶解。抗凝血酶Ⅲ增高表明血液抗凝活性增强,主要见于口服抗凝药、急性出血期等。需要结合其它检查,可确诊疾病,再进行对症治疗。抗凝血酶Ⅲ抗原,本身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存在波动,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比如青年男性要高于青年女性,老年女性要高于老年男性。因此,轻度偏高并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 抗凝血酶原Ⅲ抗原偏高,见于病理性疾病,特别是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脏瓣膜病、急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肾移植术后等。而服用抗凝药物,也可以造成抗凝血酶原Ⅲ抗原活性增高,但停药以后可以恢复到正常范围。
    2023-08-01
  • 什么是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视频)

    什么是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于何为药物性再生障碍贫血,首先应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发热、头晕、面色苍白、反复牙龈出血等。 而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指由药物导致的上述一系列临床表现,常见药物有氯霉素和抗肿瘤药物等。尤其是部分肿瘤患者,经过化疗药物治疗之后,会出现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这时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根据血常规水平指导如何提高细胞水平。
    2023-08-01
  • 再障性贫血能根治吗(视频)

    再障性贫血能根治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手段比较多,部分患者病情可以缓解,但也可能危及生命。所以患者年龄、发病原因不同,预后也不同。无论何种情况,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如果患者是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不需要治疗,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即骨髓移植,可能预后较差,所以建议患者进行血液评估以及选择相应治疗手段。再障性贫血患者以及家属要以积极心态面对,无论何种情况,均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也许对疾病的预后有较好的影响。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能治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听从医生建议判断预后,因为有证据可以提示预后以及决定选择的治疗方案,如化疗、单纯骨髓移植或继续观察。
    2023-08-01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什么病(视频)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什么病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另外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还有遗传性贫血,以及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病人需及时到医院诊治,医生会根据贫血具体类型、病原等,比如出血、溶血,以及造血等原因,分为大细胞性、小细胞性、正细胞性贫血等具体情况,确定方案再进行治疗。慢性病贫血可能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果有慢性病贫血时考虑与慢性疾病的消耗相关。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给予原发病的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对于中、重度贫血病人,可能需要输血的支持治疗,例如血红蛋白水平<9g的病人,合并冠心病的病人,要求血红蛋白水平为9g以上,对患者预后较好。
    2023-08-01
  • 急性障碍性贫血能治好吗(视频)

    急性障碍性贫血能治好吗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病情发病较急,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烧、贫血、感染、出血等。出现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后,医生会根据经验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进行免疫治疗,还是通过骨髓移植治疗。部分病人可以通过免疫治疗使患者病情缓解,部分患者可能会达到治愈的目的,出现问题及时就医才是正确选择。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或者不同程度的贫血,有的患者可能以出血为首发表现,查外周血常规可能会提示三系减少。但三系减少一般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能见于其他疾病,要通过骨髓穿刺检查,判断患者是否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不是发病急预后一定差,一定要听从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3-08-01
  • 急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急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分为先天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后天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比较少见。后天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见于病毒感染,具体分析如下:1、感染乙型肝炎:部分病人可能患有乙型肝炎,出现全血减少,可能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接触化学药物:比如氯霉素或者其他抗肿瘤药物等,均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3、辐射:病人曾接触过某种射线,可能会引起骨髓造血的急性障碍;4、免疫异常: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感染,或者明显出血、重度贫血等。外周血象表现出全血细胞明显减少,可经骨穿检查判断是否为免疫性疾病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出现变化时要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2023-08-01
  • 重度贫血是否能治好(视频)

    重度贫血是否能治好
    重度贫血是否能治好与引起重度贫血的原因密切相关,贫血的原因有造血原料缺乏,还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此类患者的重度贫血治疗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常见几种原因如下:一、造血原料缺乏:最常见的重度贫血是因为造血原料缺乏,比如缺铁、叶酸和维生素B12,此类患者可以通过补充造血原料,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可以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使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二、骨髓造血障碍:1、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用ATG(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或口服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A,甚至需要输注红细胞支持治疗;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通过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3、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或淋巴瘤,要针对白血病和淋巴瘤进行相应化疗,甚至要做异基因的干细胞移植,改善原发病。
    2023-08-01
  •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视频)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有头晕、乏力、头痛、睡眠差、心慌、心绞痛、心力衰竭改变,甚至出现肾脏损伤、内分泌系统异常,均是贫血对机体脏器的损伤。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可能会出现出血或者反复感染,症状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感染、出血,贫血分为轻、中、重、危重度。如果血红蛋白水平在9g/100mL以上,称为轻度贫血,如果在6-9g/100mL,属于中度贫血,低于6g/100mL是重度,低于3g/100mL属于危重度,与其它贫血的划分程度相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容易感染,所以一旦出现问题,要注意及时抗感染治疗。中度和重度贫血的患者均需要及时输血治疗,改善贫血症状,及时到医院复诊,早期发现贫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早期干预治疗,避免认为医生已经开药,就在家中服药,也要定期去复查,通过血常规判断治疗效果。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三系血细胞减少,需要检查其病情控制情况,早期发现贫血及其严重程度,早期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预后。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