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

  • 共济失调的检查方法(视频)

    共济失调的检查方法
    共济失调有以下检查方法: 1、小脑性共济失调:应检查脑CT或者磁共振,以排除小脑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者脓肿、血管病、小脑变性、小脑萎缩,比如常见的小脑血管病变就是小脑梗死或出血,小脑病变比如多系统萎缩或脊髓小脑萎缩、肿瘤压迫、结核瘤或者脓肿都可以引起共济失调; 2、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如定位病变为周围神经,应检查肌电图、深感觉诱发电位,如考虑在脊髓后根病变或后索病变,应检查肌电图、诱发电位、病变部位的MRI、脑脊液检查、脊髓造影检查,考虑病变部位于丘脑或顶叶时,建议进行脑CT或MRI检查; 3、大脑性共济失调:应进行脑CT或MRI、脑电图检查; 4、前庭性共济失调:可检查电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前庭功能检查等。 体格检查包括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快复轮替试验等。
    2023-07-31
  • 共济失调症的康复方法(视频)

    共济失调症的康复方法
    共济失调的康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针对运动功能、言语和吞咽功能,实施个体化康复综合治疗法,具体如下: 1、运动疗法:首先是垫上训练,采用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易化技术,也就是PNF,结合眼、头、手协调性训练,针对性的提高体位转移能力,改善视固定;其次是坐位训练,以Frenkel训练法结合负重训练,针对性改善患者右下肢深感觉障碍,提高下肢远端控制力,以增强近端稳定性。再次是站立位训练,坐-立转移训练,扶持站立下躯干的对角旋转模式训练,完成双侧上肢的对称或不对称对角线模式的训练,还有重心的左右转移训练,骨盆前后左右运动的训练等,以增强躯干的控制能力,双下肢的肌肉耐力和增加本体感觉的输入; 2、作业疗法:患者呈端坐位,每日进行一次,每次45分钟,以本体感觉性的神经肌肉易化技术为基础的近端控制训练;以Frenkel训练法为基础的远端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3、语言和吞咽功能训练:针对患者舌唇运动不良,最长呼吸时间较短、鼻音化严重、单一音调或双唇音、舌根音不稳定、舌尖音不能发出等功能障碍,加强唇、下颌和舌的运动,加强对软腭和声带闭合运动的控制,强化上述肌群的力量和协调性,以改善吞咽功能。治疗过程中强调正确的坐姿,配合腹式呼吸,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2023-07-31
  • 眩晕症看哪个科(视频)

    眩晕症看哪个科
    眩晕症就是天旋地转、有运动幻觉、共济失调、运动障碍、恶心、呕吐等,叫眩晕症。在综合医院内有眩晕科或眩晕专业专门看眩晕病,包括急诊、门诊。在没有眩晕科、眩晕专业的情况下,一般眩晕症的病人通常看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骨科,也有可能在急诊、多学科的联合诊治之下,才能诊断清楚。因为眩晕症可能是神经内科疾病,比如中风、循环障碍,也可能骨科颈椎病,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响椎动脉的循环,也可能是耳鼻喉科的美尼尔症、耳石症等造成眩晕症,几个科的联合明确诊断以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收到好的效果。如果诊断是耳石症,可以不用药物治疗,不用打针、吃药,用手法复位,可能收到临床上比较满意的效果。如果是骨科病,应该采取骨科措施,如果是神经内科后循环障碍,就应该输液治疗、活血化瘀等一系列措施。
    2023-08-01
  • 多系统萎缩症的早期症状(视频)

    多系统萎缩症的早期症状
    多系统萎缩是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患者主要症状如下:1、植物神经系统:患者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发汗异常等症状,早期也可表现为轻度便秘、出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2、类帕金森式症状:疾病早期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运动发僵或轻度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等症状;3、小脑症状:患者小脑症状通常表现为吟诗样语言、共济失调、行走不稳,甚至还可出现炎症等,疾病早期患者可能容易跌倒,或出现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现象。多系统萎缩主要以上述三类症状为典型,早期可以任意一类症状为主,而晚期则多出现较为明显三类症状。在头部核磁检查时,可观察到患者脑干出现典型十字征。
    2023-08-01
  •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症状(视频)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只累及脑膜和脑实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尤其在儿童更为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恶心、呕吐等,常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之前。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抽搐、失语、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精神神经障碍及肢体活动障碍等,也可表现为面瘫、偏瘫、共济失调、肌阵挛、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婴幼儿的表现更加不典型,常以惊厥发作、易激惹、烦躁不安为主要表现,年长儿可出现咳嗽、头痛等。如小儿感冒或腹泻时伴有精神差、嗜睡或头痛,应高度要警惕本病的发生,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小儿出现发热、呕吐或抽搐,患本病的可能性更大,应立即送至医院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因为部分患儿病情变化迅速,可呈急进性过程而导致死亡。
    2023-08-01
  • 早起头眩晕是什么原因(视频)

    早起头眩晕是什么原因
    早起头部眩晕,患者有运动幻觉、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神志障碍等症状,可能会伴随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如心慌、憋气、恶心、呕吐等情况比较严重,具体原因如下:1、颈椎病: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早起以后头位、颈部、体位变化,造成椎动脉供血障碍;2、脑血管病:如后循环障碍;3、其它:梅尼埃病、耳石症等可以造成眩晕症状。在耳石症确诊以后,通过手法复位即可立刻见效,预后也十分理想。早起头部眩晕的患者需要立即就诊,或者是前往急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检查,采取对因治疗措施,再加上对症的综合治疗等,争取好的预后,防止意外的产生。
    2023-08-01
  • 小脑出血后遗症怎么治疗(视频)

    小脑出血后遗症怎么治疗
    小脑出血后遗症往往和小脑在人体位置有关,因小脑主要调节人体平衡功能,较常见小脑后遗症可能包括共济失调、走路不稳等,再有反复头晕、恶心均为小脑出血后较易造成的后遗症。如果是最常见的走路不稳,并无特殊治疗,对家属或病人要求较高,一定保护病人安全,因为平衡失调后走路不稳,可能摔倒造成新的损伤,可服用改善脑代谢药物。此外,还包括病因治疗,即控制血压、控制血脂、预防新出血,也可进行康复治疗,进行肢体的康复锻炼等,有助于病人恢复。 小脑出血后可能有其它并发症、后遗症出现,影响脑脊液循环,导致脑积水或对脑干功能造成影响,导致病人偏瘫、肢体麻木、吞咽呛咳,因此需针对病因进行具体治疗,比如脑积水可能需通过脑积水手术进行治疗,如果偏瘫,需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
    2023-08-01
  •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视频)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均是在脑部深穿支小动脉发生梗塞后,其所支配的脑组织出现坏死区,出现小空洞,将小空洞称为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症状表现较多,包括运动症状如轻偏瘫;感觉症状如肢体麻木;若两种症状同时出现,称为完全性的腔隙性脑梗塞。 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讲话声音不清,称为构音障碍。还有患者表现为共济失调。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也较多。
    2023-08-01
  • 腔隙性脑梗的表现有哪些(视频)

    腔隙性脑梗的表现有哪些
    腔隙性脑梗死是大脑深部的微小梗死灶,主要发生在脑干深部或者大脑半球深部,由于深穿支动脉或小动脉闭塞后引起的小范围脑梗死,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如果病灶范围比较小,可以表现为纯运动损害,比如轻微四肢瘫痪、偏身感觉麻木、言语障碍,或者四肢欠灵活,这叫言语笨拙、共济失调。 另外,还有部分病人表现为走路不稳,而且力量欠缺,叫共济失调性偏瘫,还有少数病人表现为单侧肢体麻木,合并感觉障碍,这就是腔隙脑梗死的表现。
    2023-08-01
  • 多发腔隙脑梗死后果(视频)

    多发腔隙脑梗死后果
    腔隙脑梗塞可以表现为言语不清、单侧肢体轻度瘫痪、一侧肢体麻木、一侧肢体运动障碍也就是共济失调。如果有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可能会影响患者智力水平甚至痴呆,比如生活不能自理和大小便失禁,完全需要他人照顾。所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后果有轻有重,轻者对生活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严重的病人会表现为认知障碍。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