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

  • 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视频)

    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椎管内麻醉作为有创操作,需对背部皮肤进行穿刺,通过穿刺针或导管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在脊髓表面的如上操作有着极大的细菌感染的风险,故背部疖肿或皮肤感染为椎管内麻醉的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可能会导致硬膜外腔的血肿,从而导致截瘫等恶劣并发症。宫外孕、失血过多、存在休克表现、严重高血压、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亦不适合椎管内麻醉。
    2023-07-30
  • 氯丙嗪类中毒症状(视频)

    氯丙嗪类中毒症状
    氯丙嗪是抗精神类药物,中毒多因药物管理不善患者误服导致。氯丙嗪中毒后,可出现嗜睡、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严重时,可因呼吸衰竭以及全身脏器衰竭而死亡。因此应严格管理此类药物,儿童和老人需在监督下服用。氯丙嗪中毒较为严重,出现相关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尤其是儿童患者。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急性肾衰血滤并发症有哪些(视频)

    急性肾衰血滤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肾衰患者进行血液滤过常见并发症包括: 1、血管穿刺部位出现出血、组织损伤; 2、血管导管留置过程中可出现相关感染,导管较粗,对操作过程要求较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出现机体容量不平衡,可发生休克; 4、体外循环管路易引起血液凝固,需行抗凝处理; 5、抗凝处理可引起血栓、出血、感染; 6、血液滤过清除机体代谢产物时,可同时清除微量元素、激素,进而影响机体平衡及营养状况,需进行营养支持。
    2023-07-30
  • 什么是休克体位(视频)

    什么是休克体位
    休克是由于机体大量失血、失液,导致有效血液循环量锐减,从而引起细胞、器官组织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休克体位是指休克时使患者处于中间部位较低,两端较高的中凹位,即头、胸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此体位中头、胸抬高有利于患者呼吸,而下肢抬高则有利于血液回流入心脏。若患者发生休克,首先应取平卧位,再适当调整体位,抬高头、胸及下肢。
    2023-07-30
  • 小儿休克怎么治疗(视频)

    小儿休克怎么治疗
    常见的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无论小儿出现何种休克,首先应取中凹位,将颈部纽扣解开。若小儿出现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发生误吸,引起窒息;另外,若小儿出现过敏性休克,与成人抢救措施一致,先行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再使用糖皮质激素,补充血容量。
    2023-07-30
  •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视频)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
    多器官功能衰竭常见病因有如下四方面: 1、组织损伤:如患有严重创伤,有大手术、严重烧伤史等; 2、休克: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3、感染:如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或患者本身合并糖尿病等; 4、其它:其他疾病导致的心脏呼吸骤停,引起全身器官和组织缺血、缺氧,此时若经抢救后使心脏恢复跳动,亦有可能导致心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2023-07-30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症状(视频)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症状
    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表现在皮肤的苍白、花斑,呼吸促、心律快或血压下降。休克早期可不出现血压下降或轻度的下降;急性期的病人血压可能正常或稍升高;休克晚期可出现唇甲紫绀、下肢皮肤花斑、淤紫、皮肤湿冷、脉搏细速等症状,甚则桡动脉搏动难以触及。若患者发病前血压正常,则休克血压下降的标准为低于90/60mmHg;若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40mmHg,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症状。
    2023-07-30
  • 脊髓休克怎么治(视频)

    脊髓休克怎么治
    脊髓休克治疗原则是止血、抗休克、补充血容量、镇痛、镇静以及促进神经细胞恢复,保护器官功能。早期生命体征稳定时,可使用激素的冲击治疗以减轻脊髓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高处坠落伤导致脊髓、颈椎损伤的患者,需轴位搬动翻身,避免脊髓二次损伤;若患者出现开放性损伤,创面污秽或出血,应及时清创止血;若早期有神经损伤、断裂,应及早手术介入。
    2023-07-30
  • 什么是出血性休克(视频)

    什么是出血性休克
    出血性休克指大出血所引起的休克,常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妇产科疾病出血、外伤引起的出血等导致,也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出血性休克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花斑、淤紫,唇甲紫绀、低氧症状及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等。休克血压指正常人血压低于90/60mmHg,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低于40mmHg。
    2023-07-30
  • 休克的分期(视频)

    休克的分期
    休克分为休克早期、休克中期和休克晚期。 休克早期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可出现兴奋、烦躁、呼吸浅快、心率加快、皮肤湿冷、黏膜苍白,血压轻度下降或不下降; 休克中期出现神志淡漠或昏迷、尿量减少,或合并其他器官功能损伤,血压下降可至50mmHg以下,脉压差可低于20mmHg; 休克晚期出现DIC或全身多器官功能不全,大脑出现意识状态变化,变为嗜睡、浅昏迷、深昏迷的状态;心功能出现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可出现血压下降及心肌损害; 呼吸由呼吸兴奋急促转为呼吸抑制,出现血氧下降;肾功能发生损害,可出现少尿;出现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