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

  • 疫苗过敏休克危险吗(视频)

    疫苗过敏休克危险吗
    疫苗过敏导致的休克较为危险,严重者会发生喉头水肿,患者会由于窒息而导致临床死亡。此外发生休克后,患者会出现多脏器的功能损害,严重者也会导致临床死亡,因此疫苗导致的过敏性休克较危险。实际不光是疫苗,任何药物或食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均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疫苗注射现场,通常配备有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对于疫苗中已知成分过敏的患者,应严禁注射疫苗。患者注射疫苗后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喉头部紧缩感,以及血压下降、皮肤潮红,应该高度警惕发生过敏性休克,需要立即取平卧位进行心电监测、吸氧。患者注射疫苗后发生喉头水肿,应该立刻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急救,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疫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可以皮下或肌注给药。目前临床首选肌注给药,该方式起效迅速,严重者可以重复给药。此外糖皮质激素,如甲强龙、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也常应用于抢救疫苗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患者发生疫苗过敏性休克后,还需要给予积极补液,以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
    2023-08-03
  • 低血容量休克分哪三度(视频)

    低血容量休克分哪三度
    低血容量休克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轻度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失血达到750-1500ml时,患者进入低血糖休克的代偿期,此时会出现心率轻度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烦躁或精神紧张等表现;2、中度低血容量休克:即中度休克,对应进展期。此时患者的失血量一般达到1500-2000ml,出现心率明显增快、血压进行性下降、尿量进行性减少、皮肤湿冷、花斑、嗜睡、神智淡漠;3、重度低血容量休克:如果患者失血量达到2000ml以上,进入休克晚期,或者重度休克,也称为难治期。此时患者会出现极度呼吸窘迫、心率增快、血压进行性下降,甚至出现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发生无尿等肾功能衰竭表现。如果患者发生低血容量休克,要积极给予液体复苏,同时可以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积极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并保护体温。如果患者发生失血性低血压休克,应该积极对症进行止血治疗。
    2023-08-03
  • 痛经痛到休克是几级痛(视频)

    痛经痛到休克是几级痛
    痛经痛到休克,临床属于Ⅲ级疼痛,即重度疼痛。疼痛在临床分为4级,0级无痛,在疼痛评分中是0分。Ⅰ级属于轻度疼痛,在疼痛评分中属于1-3分。静卧时无疼痛感觉,在翻身、咳嗽时可诱发疼痛,患者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干扰。Ⅱ级是中度疼痛,静卧时可以有疼痛,咳嗽、翻身时疼痛加重,睡眠受到影响,需要镇痛药物。Ⅲ级属于重度疼痛,在静卧时较严重,翻身、咳嗽时加重疼痛,同时患者不能忍受,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需要用强力镇痛药物进行干预。
    2023-08-03
  • 青霉素过敏休克属于第几型(视频)

    青霉素过敏休克属于第几型
    青霉素过敏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当发生青霉素过敏休克时,患者会出现皮肤红疹伴瘙痒,严重者会出现口唇以及注射部位水肿。此外在呼吸系统,患者会因为喉头水肿,而出现窒息、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严重者会发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在循环系统,主要表现为循环衰竭的症状,如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神志改变等。当发生过敏休克时,应立刻停止正在使用的青霉素类药物,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如果患者发生喉头水肿、窒息等,应立刻经口进行气管插管,或进行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等操作,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在药物抢救上首选肾上腺素,可以皮下或肌注给药,其中肌注给药起效更为迅速,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给药方式,严重的患者可以重复给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常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临床上可以用甲强龙、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药物进行治疗。10%的葡萄糖酸钙通过静推,也可以起缓解过敏反应的作用,所以也常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和治疗。
    2023-08-03
  • 失血性休克补液首选什么溶液(视频)

    失血性休克补液首选什么溶液
    失血性休克患者补液首选晶体液,如常用的生理盐水、醋酸钠林格氏液,乳酸林格氏液等。次选胶体液,如血浆、人血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先晶体后胶体,晶体和胶体的比例大概是3:1。除进行液体复苏外,补液治疗的同时要给予患者积极止血治疗。对于创伤导致的失血,要通过按压止血、加压止血,以及止血带止血等方法,进行临时的止血治疗。对于脏器破裂导致的失血性休克,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而对于消化道、呼吸道等空腔脏器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内镜治疗方式,进行止血治疗,必要时可以接受介入手术的止血治疗。除止血和补液外,还需注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保温,低温是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急救过程中,需注意对患者体温的保护,必要时给予患者升温处理。此外还要积极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只有通过综合的治疗措施,才可以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通常患者一次失血在750ml以下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机制进行代偿,不发生休克。而一次失血超过750ml时,患者将出现失代偿表现,就会发生失血性休克。
    2023-08-03
  • 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后观察多少小时(视频)

    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后观察多少小时
    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后,至少连续观察24个小时,患者才可以离院。因为过敏性休克患者,在初期抢救成功后,可能在随后几小时内,再次发生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将此种现象称为双相发作,一般在24小时内最为常见。过敏性休克抢救原则和步骤,先要立刻停用导致过敏药物,给予患者开放2条静脉通路,快速补液,维持有效血氧、血容量,并运用肾上腺素进行急救。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可以皮下或肌注给药,因为肌注给药起效更为迅速,所以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给药方式。此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于控制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以及预防双相发作,均有较好疗效。临床常用如甲强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或选择如葡萄糖酸钙类钙剂,进行抗过敏治疗。过敏性休克重在预防,对于自身药物过敏史,在就诊时应向接诊医师如实提供,以免发生用药危险。
    2023-08-03
  • 休克病人补液首选什么(视频)

    休克病人补液首选什么
    休克病人补液首选晶体液,常用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液、醋酸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等。次选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人血白蛋白、血浆等。补液原则是先晶体后胶体,二者比例是3:1。补液目标是使患者尿量>0.5ml/(kg·h),平均动脉压>65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cmH₂O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在充分补液的基础上,如果患者仍存在循环衰竭,有低血压表现,可以考虑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从而升压治疗。还需注意患者酸碱失衡,如果出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需给予碳酸氢钠这类碱性药物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治疗休克,还需积极控制休克病因。如感染中毒休克需积极抗感染治疗,失血性休克需积极止血治疗,心源休克需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给予相应治疗。而过敏性休克患者,仅给予积极抗过敏治疗。通过以上综合治疗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逆转休克状态。
    2023-08-03
  • 休克病人尿量稳定在每小时多少(视频)

    休克病人尿量稳定在每小时多少
    休克病人尿量应稳定>0.5ml/(kg·h),或至少保证>40ml/h。若期望达到以上范围,需给予患者积极液体复苏,即补液治疗,选择液体种类有两大类,分别为晶体液和胶体液,前者包括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乳酸林格氏液、醋酸林格氏液等,后者包括羟乙基淀粉、人血白蛋白、血浆等。补液原则为先晶体后胶体,配比为3:1,即三份晶体液配一份胶体液。补液充足目标除保证患者尿量>0.5ml/(kg·h)外,还应保证患者平均动脉压>65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8-12cmH₂O,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如果在充分补液基础上,患者仍存在循环衰竭,有低血压表现,则可以给予患者升压治疗,如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纠正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经补液后没有好转,可以使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进行治疗。
    2023-08-03
  • 成人急性失血量达到多少会休克(视频)

    成人急性失血量达到多少会休克
    成年人一次失血量超过750mL时,通常可以出现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症状,具体失血的情况如下:1、失血量<75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通常不出现休克表现;2、失血量在750-1500mL:患者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的表现;3、失血量在1500-2000mL:患者可以出现血压进行性下降、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临床表现;4、失血量>2000mL:患者会出现血压明显下降、极度呼吸窘迫,还可出现呼吸困难,以及皮肤湿冷、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还有无尿、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当发生失血性休克时,要给予患者积极的止血治疗。如果是外伤出血,可以通过包扎止血法、按压止血法,以及止血带止血法等方法,进行现场止血急救。脏器的破裂出血,通常需要手术修补才能控制出血。而消化道、呼吸道等空腔脏器出血,可以通过药物保守治疗,以及内镜治疗进行止血,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介入手术进行止血治疗。在止血的同时,要给予患者积极的液体复苏,首选晶体液,后选胶体液。还要给予患者积极保护体温,甚至升温治疗。因为低温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救治过程中,还要给患者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积极输注血制品。只有通过综合治疗,通常才能挽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
    2023-08-03
  • 失血量多少毫升会休克(视频)

    失血量多少毫升会休克
    急性失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失血量、速度以及患者的健康状态和年龄,具体如下: 1、失血量500-1000mL:相当于人体10%-20%的血容量,多数年轻人可以耐受,很少引起症状,也不至于发生贫血,但约5%的人因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而出现症状; 2、失血量1000-1500mL:即总血量的20%-30%,如果健康青年人精神状态稳定,经安静休息后可不出现症状,但活动后可出现心血管症状; 3、失血量1500-2000mL:即总血量的30%-40%,即使仰卧休息状态也可能出现明显表现,如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口渴尿少、脉搏细数、血压降低、短暂意识丧失; 4、失血量超过2000-2500mL:即总血容量的40%-50%,可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如果患者有慢性疾病、感染、营养不良、失水、贫血,或患者年龄较大,即使失血量较少,也可能导致休克或死亡。一般成人有4000-5000mL血液,如果急性失血量达30%以上,即1000mL以上,即可达到人体代偿极限,会危及生命。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