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

  • 戊型肝炎怎么治(视频)

    戊型肝炎怎么治
    戊型肝炎是与乙肝和丙肝病毒完全不相同的病毒,是手口感染,也就是粪-口途径的传播,是常见急性的感染,戊型肝炎在怀孕的人群中容易发生重型肝炎,在得了戊型肝炎以后,常见消化道的症状比较明显。另外有急性肝炎综合征,这部分病人有可能会发生急性肝衰竭,但是对于戊型肝炎的治疗,没有特效的药,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就是对症治疗,比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隔离病人,因为是传染病,所以一定要隔离。另外除了隔离,要绝对卧床,尽量在安静状态下休息,然后一定要保肝治疗。除了保肝治疗,在病人饮食过程中也要注意,因为这部分病人的抵抗力非常低,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基本上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逐渐让肝细胞逐渐恢复功能。
    2023-08-03
  •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视频)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最主要的就是要明确造成肝脏损害的原因,具体情况如下: 1、肝炎,在我国造成肝脏损害的首要原因仍然是病毒性肝炎,在病毒性肝炎当中,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甚至有的能够造成急性肝脏损害,如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其中甲肝和戊肝都是以消化道为传播途径的病毒性肝炎,而乙肝和丙肝则是以通过输血、血液制品,甚至母婴途径和密切的生活接触造成损害肝脏的病毒性肝炎; 2、常见的酒精肝、脂肪肝,患者存在长期、大量饮酒史,有的患者体型肥胖,存在长期高脂肪的摄入史,而酒精肝和脂肪肝也是能够造成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 3、自身免疫性肝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同样能够造成肝功能损害,对于这一类肝病需要完善自身免疫性的指标,以协助进行诊断; 4、药物、毒物性肝损伤,如不规范使用中药,甚至不规范使用其它解热镇痛药,都有可能造成肝脏损害。 因此,肝功能损害最多见的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药物性肝脏损害。
    2023-08-03
  •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长期偏高是什么原因(视频)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长期偏高是什么原因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长期偏高,有以下原因:1、病因未得到控制:慢性乙肝患者不能够及时治疗或者拒绝抗病毒治疗,可能肝功能长期异常,久而久之变成肝纤维化,再进一步发展变成肝硬化,甚至转化为肝癌;2、长期劳累、饮食不调:可能属于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且肥胖、长期吃肥甘厚腻的东西、久坐不动、严重脂肪肝,也可以导致肝功能异常,转氨酶长期升高;3、喝酒:有些病人长期喝酒,导致酒精性肝病,如果不戒酒,也可能肝功能长期异常;4、环境因素:接触对肝脏有损伤的毒物,或者吃的药物含有对肝的损伤,都会导致肝功能长期异常;5、药物因素:长期吃对肝脏有损伤药物,包括保健品,也可能会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6、其他:本身没有肝病,但是有影响肝脏的疾病,比如风心病、肺心病,后来进一步发展变成慢性右心衰,会导致肝脏淤血,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会导致肝硬化。
    2023-08-03
  • 肝功能异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视频)

    肝功能异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肝功能异常分为肝细胞损害表现以及肝脏合成功能损害表现。肝细胞损害可以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管酶升高以及胆红素升高。肝脏合成功能减退表现主要是白蛋白下降以及凝血因子下降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引发肝脏疾病的病因非常多,分为病毒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病又分为甲肝、乙肝、丙肝、戊肝,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不给予积极治疗可最终发展成为乙肝后肝硬化。脂肪性肝病比较常见的饮酒导致脂肪肝,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最终进展为肝硬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日益增加,部分患者会逐渐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最终进展为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也会影响肝脏功能,最终进展到肝硬化阶段。
    2023-08-03
  • 化验肝功五项用空腹吗(视频)

    化验肝功五项用空腹吗
    化验肝功五项需要空腹。肝功能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肝功五项一般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五项。但临床工作中,有时还要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和离子检查,称为生化检查。在生化检查中包括血糖、血脂、肾功以及碱性磷酸酶、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其他肝脏功能指标。 肝脏功能检查不包括乙肝检查,即两对半,乙肝五项。一般乙肝五项在免疫科的检查中才会出现,乙肝五项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在生化检查前都要保证禁饮食,这样才能保证化验准确性。
    2023-08-03
  • 肝病母婴传播是出生传播吗(视频)

    肝病母婴传播是出生传播吗
    肝病母婴传播通常指肝炎病毒通过母体传染给新生儿,此类传播大多数发生在出生过程中,由于新生儿接触到母体的血液、体液,可能会感染肝炎病毒。所以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分娩后,新生儿应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从而阻断乙肝感染的风险。在极少数情况之下,母亲的乙肝病毒可能通过受损的胎盘进入到新生儿体内,有可能发生感染。处于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的母亲,在哺乳及和新生儿密切接触时,具有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的风险。而如果在分娩之后进行乙肝阻断措施,可以保证95%以上的新生儿不会被乙肝病毒感染。另外,如果母亲处于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建议在怀孕前及在怀孕期间,可以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控制。
    2023-08-03
  • 眼球有黄斑是乙肝吗(视频)

    眼球有黄斑是乙肝吗
    眼球有黄斑不一定跟乙肝有关,要根据具体观察情况。如果患者看到眼球是弥漫性发黄,有可能跟肝功能有关,需要寻求消化科医生就诊。 但如果看到眼球只有小斑片状发黄斑块,此时跟乙肝没关,在睑裂处、黑眼球旁、角膜旁有些局限性发黄斑块,称为睑黄疣,主要由于血管内胆固醇成分外漏积聚造成表面像发黄斑块。可以检测血脂、血压和心血管科疾病,判断有无异常。只有眼球眼白部分弥漫性持续性发黄,才考虑跟乙肝有关。
    2023-08-03
  • 肝掌一定是肝病吗(视频)

    肝掌一定是肝病吗
    肝掌一定是严重的肝脏疾病所造成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肝硬化晚期患者,由于肝脏质地变硬,门静脉回流受阻以及大量侧支循环开放,会造成毛细血管充血,可以使患者手掌表现为潮红。较多肝硬化晚期患者,发生肝掌后通常预后欠佳,会因为大量消化道出血、大量腹水、低蛋白血症、感染而危及生命。但是临床生活中,较多患者并没有严重的肝脏疾病,仅将手掌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误认为是肝脏疾病所致。在日常体检过程中,如进行肝脏彩超、肝功能以及乙肝五项筛查时,并没有出现明显问题,此时单纯的手掌出血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与肝病无关。如果存在肝掌,提示患者有严重的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如果没有严重的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便不存在肝掌的可能性。
    2023-08-03
  • 如何保护肝脏(视频)

    如何保护肝脏
    保护肝脏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保持情绪平和,不熬夜,早睡早起。多喝水,少喝饮料,拒绝喝酒,不要滥用药物,慎用保健品; 2、清淡饮食,不吃辛辣、油炸、油腻、不易消化食物。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建议吃新鲜食物。无论是肉还是菜,尽量避免腌制食品,不要吃霉变食品和不卫生食物; 3、适当进行较舒缓的运动,保持良好心情; 4、按时体检,积极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
    2023-08-03
  • 肝病筛查要检查些什么(视频)

    肝病筛查要检查些什么
    肝病筛查要检查的项目包括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筛查、自身免疫抗体筛查、肿瘤标志物筛查、影像学检查。肝功能主要是反映肝细胞破坏的指标,特别是转氨酶水平,肝脏重要的功能还包括代谢、解毒、生物转化和合成功能,所以血液胆红素、凝血功能指标、白蛋白水平、反应胆汁排泄是否出现异常的碱性磷酸酶、转肽酶等指标,都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比较常见,特别是乙肝和丙肝感染,如果家族当中有肝硬化、肝癌的患者,一定要进行肝炎病毒的筛查,包括乙肝病毒五项、丙肝抗体等筛查。腹部的超声对于判断是否有脂肪肝、肝脏形态的改变、肝脏占位性疾病,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通过B超来筛查出部分早期的肝脏疾病。对于女性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也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肿瘤标志物对于同时合并有肝脏占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