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

  • 什么是脾功能亢进(视频)

    什么是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不同疾病引起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 根据病因明确与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可经脾切除后使血象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得以缓解。本病经治疗原发病后,部分病例临床表现症状可减轻。 一般认为脾功能亢进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肿大的脾脏对血细胞有滞留作用,脾窦增生增强了对血细胞吞噬和破坏作用,是产生脾功能亢进临床表现的重要原因。脾脏切除后,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纠正。
    2023-08-01
  • 5分钟搞懂慢性胆囊炎(视频)

    5分钟搞懂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由结石等因素导致的胆囊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该病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约25%的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慢性胆囊炎可有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高脂或油脂食物后症状加重。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和叩击痛,但无反跳痛,胆汁淤积患者可扪及胀大的胆囊,急性发作时右上腹可有肌紧张,体温正常或有低热,偶可出现黄疸。患者可进行一般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同时,长期口服利胆药物,如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素等,腹痛时可加用颠茄片等解痉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抗感染治疗。若症状重或反复发作胆绞痛,伴有胆囊结石者,可选择胆囊切除术治疗。
    2023-08-02
  • 脾功能亢进的预防(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预防
    因原发性脾功能亢进的病因不清,缺乏一级预防措施,故对其预防主要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面。对于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者,应积极防治可能引起脾亢的原发病,如预防血吸虫病、结核、疟疾等疾病。在日常饮食当中,应避免食用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例如火腿、香肠、腊肉等,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在水果、蔬菜的选择上,尽量以不含农药的有机农作物为主;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充分的睡眠时间,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运动提醒(视频)

    脾功能亢进运动提醒
    脾功能亢进手术全麻未醒者,应置于平卧体位,头偏向一侧,待全麻清醒6小时后,血压平稳,改为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腔内的压力;术后早期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多翻身、活动四肢;2-3日后病人身体情况允许,协助病人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症状,避免出现肠粘连。活动时注意保护伤口,避免受到牵拉而不利于伤口愈合。由于手术后身体情况不佳,任何活动都应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避免过度运动,,以免起不到促进作用,得不偿失。
    2023-08-01
  •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
    引起脾功能亢进的病因较多,具体内容如下: 1、感染性疾病: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样结核、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等; 2、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3、淤血性疾病:比如充血性心衰、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等; 4、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状细胞贫血等; 5、脾脏疾病:比如脾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血管瘤等; 6、原发性脾大。
    2023-08-01
  • 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的区别(视频)

    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的区别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的急缓程度。急性胆囊炎大部分合并有局部的胆囊结石或者局部胆道感染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胆囊炎症。其起病急、病程短,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并且进行性加重,多发生于进食高脂饮食或者饱餐、酗酒后,伴恶心、呕吐、发热、轻度黄疸等症状。而慢性胆囊炎多发生于胆石症的基础上,且常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隐痛,伴腹胀、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胆囊结石。
    2023-08-02
  • 慢性胆囊炎的预防(视频)

    慢性胆囊炎的预防
    慢性胆囊炎的发生常和胆固醇及其他类脂质代谢异常障碍、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有关,因此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 1、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并积极治疗肠蛔虫症; 2、生活起居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及大便通畅; 3、低脂肪饮食,避免进食肥肉或油炸等高脂肪食物,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 4、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干净甚至发霉变质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
    2023-08-02
  • 什么是慢性胆囊炎(视频)

    什么是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由结石等因素导致的胆囊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且症状较轻,甚至无任何症状。该病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约25%的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为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非结石性胆囊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胆盐与胰酶引起的慢性胆囊炎。由于慢性胆囊炎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会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重视该病,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3-08-02
  • 肝纤维化的检查(视频)

    肝纤维化的检查
    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因素、多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需通过以下检查确诊肝纤维化: 1、生化检测:血清HA(透明质酸)、LN(层粘连蛋白)、PCⅢ(Ⅲ型前胶原)、Ⅳ-C(Ⅳ型胶原),这四项指标可准确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特别是HA和PCⅢ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最高; 2、影像学检查:B超对肝脏表面、肝脏回声、肝静脉、肝边缘和脾脏体积5项参数与肝纤维化分期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对1-3期较难区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以确定肝脏动脉和门静脉的血流量及功能性门体分流情况; 3、肝活检病理检查:该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以及判定药物疗效的重要依据。
    2023-08-02
  • 脾功能亢进的治疗(视频)

    脾功能亢进的治疗
    对于脾功能亢进患者,首先应该治疗原发疾病,有时可以使脾缩小,脾功能亢进减轻,甚至消失。若无效果而原发病允许,可以考虑脾部分栓塞术或脾切除术,后者最为常见。手术切除脾的主要指征有: 1、脾肿大显著,造成明显的压迫症状; 2、贫血严重,尤其是有溶血性贫血时; 3、显著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若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减少,切脾后可发生血小板增多症者,甚至有血栓形成,不宜切脾; 4、粒细胞极度减少并有反复感染史,仅限于少数病人。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