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平

  • 颈椎间盘突出怎么办(视频)

    颈椎间盘突出怎么办
    颈椎间盘突出为颈椎病的重要表现,可引起头晕、上肢麻木表现,其治疗应首先经颈椎CT或核磁共振检查后确诊突出部位,进而给予相应治疗。如为上位颈椎的寰枢椎突出,可行手法治疗;如为下位椎间盘突出,可行针刺、理疗、推拿及复位治疗。此外,针对颈椎间盘突出,关键在于预防,患者应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避免空调、风扇直吹颈部,以免受凉,亦可进行米字操等颈部肌肉锻炼。
    2023-07-30
  • 面肌痉挛的最佳治疗方法(视频)

    面肌痉挛的最佳治疗方法
    面肌痉挛是由面部轻微抽搐而引起的不适感觉,目前没有较显著的、最佳的治疗方法。针刺太阳、鱼腰、颧髎、地仓、颊车、合谷等穴治疗,同时配合电针轻微的、低流量的电刺激治疗,也可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面肌痉挛,可以配合中药内服、外敷;对于3个月以上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面部手术治疗。
    2023-07-30
  • 颈椎病中医治疗效果好吗(视频)

    颈椎病中医治疗效果好吗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颈部的疼痛、头晕引起上肢麻木。一般分为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针灸、推拿、手法、理疗、艾灸等对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较明显,对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不理想,患者平时要注意对颈椎病的预防。
    2023-07-30
  • 怎么缓解颈椎酸痛(视频)

    怎么缓解颈椎酸痛
    颈椎酸痛多由颈椎问题导致,需先行颈椎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若为颈椎病,则可针刺颈夹脊、肩井、曲池、合谷等穴进行强刺激治疗,配合中频理疗、中药热敷、中药内服等进行综合治疗。其中,中药外敷药物,可选用麝香止痛膏、通用贴等。经以上治疗,多可得到较好的缓解效果。具体用药需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轻微的脑梗塞能治好吗(视频)

    轻微的脑梗塞能治好吗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中风,由头部脑血管缺血引起头晕、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轻微脑梗塞要及早治疗,轻微脑梗塞要及早治疗,一般发病2-3天,如生命体征平稳可针刺头部穴位和肢体的曲池、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穴,伴有肢体障碍可行电针、艾灸治疗,配合理疗、红外线照射、康复手法等。轻微脑梗塞通过以上治疗,可达到生活自理。
    2023-07-30
  • 面瘫多久能治好(视频)

    面瘫多久能治好
    面瘫是人体受寒以后引起的闭眼困难、口角歪斜、额部皱纹消失、流口水等症状,治疗早期可针刺地仓、颊车、阳白、四白、太阳、合谷等穴位,一般治疗7-10天可见明显效果。如果面瘫复发,治疗时间会延长到1个多月。如果出现闭目困难,可在阳白、四白、鱼腰、攒竹等穴行电针治疗;如果出现口角歪斜,7天后可在地仓、颊车、合谷、颧髎等穴行电针治疗。
    2023-07-30
  • 颈椎间盘突出如何锻炼(视频)

    颈椎间盘突出如何锻炼
    颈椎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分为以下五步: 1、左倾右斜:即头部向一侧倾斜后回归正中位置,再向另一侧倾斜; 2、前屈后仰:即颈部前屈后回到正中位置,再后仰30°; 3、左顾右盼:即头部看向一侧后回归正中位置,再看向另一侧; 4、环转颈项:即头部进行前后左右环转运动; 5、回头望月:即保持半蹲位,左手放置头部,右手放置腰部,进行左右望月状。
    2023-07-30
  • 颈椎病头晕怎么办(视频)

    颈椎病头晕怎么办
    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可引起头晕症状,治疗如下: 1、颈型颈椎病:可针刺百会、风池、风府、颈夹脊、肩井等穴,配合中频理疗、红外线照射、推拿等治疗,以放松颈部肌肉; 2、椎动脉型颈椎病:与颈型颈椎病治疗相似,但需注意推拿手法不宜过重,避免采取坐位。 此外,对于颈椎病引起头晕症状,应注意卧具的选择,如枕头不宜过高,应选择与肩部同高、中间略微凹陷的枕头。
    2023-07-30
  • 脑溢血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法(视频)

    脑溢血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脑溢血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措施有: 1、针刺治疗:针刺百会、太阳、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血海、丰隆、三阴交等穴; 2、理疗:如电针、中频等; 3、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需按时服药,不能间断性服药; 4、肢体功能训练:进行站立、走路、捡豆子等动作训练。 此外,饮食方面需保持清淡,避免过于进补,由于脑溢血患者多办法高血糖、高血压症状,若此时进食补药,可能导致血压、血糖水平迅速升高,甚至导致第二次中风,加重脑溢血症状。
    2023-07-30
  • 脑溢血昏迷发烧怎么治疗(视频)

    脑溢血昏迷发烧怎么治疗
    脑溢血昏迷在临床上较多见,如患者心脏、血压相对稳定,可针刺印堂、百会、太阳、人中、十宣、合谷、涌泉等穴,配合电刺激使患者苏醒。若患者体温在38℃左右,可用酒精擦拭全身,如体温较高,可采取药物或输液治疗。此外,患者出现昏迷及发热症状时,应注意防止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需帮助患者咳痰、更换导尿管,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