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玲

  • 婴儿吐奶白色豆腐渣状是怎么回事(视频)

    婴儿吐奶白色豆腐渣状是怎么回事
    婴儿吐奶白色豆腐渣状,是由于宝宝吸入的奶液在胃内消化液,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形成了这种豆腐渣状的硬块,当宝宝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呕吐,就会吐出来如白色的豆渣样的奶汁,常有酸味。小儿胃呈水平位,胃底是平直的,容量较小,功能也不完善,与食管相连接的括约肌发育也不完善,胃里的内容物容易反流进入食管,发生溢奶、吐奶。吐奶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非常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具体如下: 1、生理性吐奶:婴儿的体重增加良好,没有明显的不适。注意正确的喂养姿势,奶后排背、打嗝,多睡一段时间,少吃多餐,适当减少每次奶量,酌情增加喂奶次数,可以有效地缓解; 2、病理性吐奶:吐奶频繁且量大,宝宝常有体重不增或同时伴腹胀、腹泻、发热等症状。常见有胃食道反流、感染、幽门痉挛、肥厚性幽门狭窄等,需要送医院进一步做检查,明确病因。
    2023-08-01
  • 宝宝过敏性咳嗽该怎么治疗(视频)

    宝宝过敏性咳嗽该怎么治疗
    小儿过敏性咳嗽是小儿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之一,过敏性咳嗽的患儿通常具有特异性的体质,应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但过敏性咳嗽又不属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或者非哮喘性的嗜酸性粒细胞气管炎。《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过敏性咳嗽的治疗主张使用抗组胺药物,如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具有病因复杂、重叠多变的特点,需要结合临床综合诊断治疗。
    2023-08-02
  • 婴儿黄疸妈妈饮食禁忌有哪些(视频)

    婴儿黄疸妈妈饮食禁忌有哪些
    婴儿黄疸时,妈妈的饮食一般没有特殊禁忌,与普通哺乳期妈妈的饮食原则相同。此时应合理、均衡饮食,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注意补充营养以满足宝宝的需求,同时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易过敏、寒凉的食物。妈妈的饮食可以根据宝宝和妈妈的大便情况,即消化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婴儿黄疸主要根据黄疸性质、程度、进展情况等决定治疗措施,若是生理性黄疸,动态监测即可。但病理性黄疸需要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可通过口服益生菌、妈妈加强喂养等,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有利于黄疸消退。
    2023-08-02
  •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视频)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区别如下:1、生理性黄疸:是指生后2-3天出现黄疸,黄疸会逐渐加重,通常4-6天达到最高峰。对于最高值,足月儿血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15mg/dl。4-6天后黄疸开始慢慢消退,通常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在28天内消退。且孩子的体温正常,食欲、精神、体重增加均较好,无特殊不适;2、病理性黄疸:如果孩子黄疸出现过早,如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进展过快,24小时内血胆红素上升速度>5mg/dl。或黄疸程度过重,超过病理性黄疸值,早产儿血胆红素>15mg/dl,足月儿>12.9mg/dl。或黄疸消退时间过晚,足月儿14天后黄疸还没消退,早产儿28天后还没有消退。此外,部分小孩直接胆红素过高>2.5mg/dl,均属于病理性黄疸。当孩子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退黄疸治疗,同时要积极寻找黄疸原因,去除诱因,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02
  • 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视频)

    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
    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具体区分方法如下:1、生理性黄疸:是指婴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一般进展较慢,在4-6天达到最高峰,且程度也较轻。通常足月儿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15mg/dl。足月儿通常生后2周内自行消退,早产儿在出生后28天内消退。婴儿一般情况较好,无特殊不适,主要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且在正常范围内增高;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甚至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黄疸进展过快,每天以>5mg/dl的速度上升,部分黄疸程度过重,超过生理性黄疸的界限。部分黄疸消退过晚,足月儿14天以后还有黄疸,早产儿28天以后还有黄疸,通常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由肝脏功能受损、感染、梗阻等原因造成。如果是间接胆红素增高,中医称为阳黄,如果是直接胆红素增高,中医上称为阴黄。
    2023-08-02
  • 宝宝满月了还有黄疸怎么办(视频)

    宝宝满月了还有黄疸怎么办
    宝宝满月还有黄疸,从黄疸消退的时间上考虑,已经超过生理性限度,可能属于病理性黄疸,需带孩子到医院去看医生,明确黄疸的程度和性质。根据程度和性质进一步判断可能的原因,以及在医生的决策下进行相关的干预。如果孩子黄疸程度在17mg/dL以下,且主要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还达不到光疗的指征。如母乳喂养,且孩子一般情况良好,考虑是母乳性黄疸。一般15mg/dL以下不建议停母乳,可以吃益生菌进行动态监测,有时母乳性黄疸到2-3个月才可消退。另外,如果黄疸程度较重,虽然间接胆红素增高,但也达到光疗指征情况下,需进行光疗干预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黄疸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是直接胆红素增高,需注意是否由感染、梗阻等原因引起,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如进行感染病原学的检查,必要时进行肝、胆、脾的B超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黄疸的原因。另外对于黄疸程度较重,黄疸不易消退,反复出现间接胆红素增高时,还需注意遗传代谢病的可能。
    2023-08-02
  • 吃橘子会得黄疸吗(视频)

    吃橘子会得黄疸吗
    一般情况下,吃橘子不会引起黄疸。若过量食用橘子,可能会引起皮肤黏膜的黄染,此时黄染并不是黄疸,而是胡萝卜素血症,主要原因具体如下:1、胡萝卜素血症:橘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过量食用,胡萝卜素会沉积在皮肤黏膜上,造成皮肤黏膜的黄染,如手底、脚底偏黄,面部皮肤黄染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停止食用含有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橘子、橙子、南瓜等,几个月之后,皮肤黄染得现象会逐渐消退;2、黄疸:因为肝细胞破坏,或胆管、胆道阻塞,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使血液中胆红素升高,从而引起皮肤黏膜的黄染,同时有巩膜的黄染。黄疸同时会伴有肝功能的受损,查血时会有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明显升高。在积极退黄疸的同时,亦应寻找引起黄疸的原因。若橘子有毒、变质,亦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伤,从而引起黄疸。因此黄疸和吃橘子引起的胡萝卜素血症,两者导致的皮肤黏膜黄染,本质有所不同。
    2023-08-02
  • 儿童便血挂什么科(视频)

    儿童便血挂什么科
    小孩便血大部分是挂小儿消化科,如果是因为便秘引起的肛裂、痔疮,建议挂小儿肛肠科,如果涉及到便秘,要挂小儿消化科。小儿出血常见原因是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是柏油便,即黑色黏稠大便,下消化道出血通常呈鲜血便。另外内科性出血,如感染性肠炎、痢疾、克罗恩病,食物蛋白过敏、血管瘤等,造成肠黏膜损伤而出血。还有上消化道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可能造成消化道出血,而出现便血,要到小儿消化内科。外科性出血,如肠套叠、麦克尔憩室炎、静脉血管曲张、静脉血管瘤、肿瘤等,造成外科因素引起的出血,要到小儿消化外科就诊。
    2023-08-02
  • 肠梗阻小孩有哪些症状(视频)

    肠梗阻小孩有哪些症状
    肠梗阻的孩子可有呕吐、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等表现。当孩子发生高位性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早,且较剧烈、频繁,可出现胆汁,或类似于粪渣样的呕吐物,孩子出现精神不好,亦可因呕吐导致较虚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孩子还可出现剧烈腹痛,可能数秒、数分钟发生一次剧烈、阵发性的腹痛,疼痛程度较严重,且孩子一般情况不好,可有腹胀,或腹胀入股,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因肠梗阻是孩子较严重的外科急腹症。孩子发生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常见于外科情况,因肠内或肠外因素,造成肠道内容物不能通过,而发生机械性梗阻,此时可能需进行外科的急症处理。麻痹性肠梗阻可为内科性因素引起,常为消化道因素,或消化道感染等因素,导致孩子发生肠道中毒,出现肠道运动功能减弱,肠运动功能减弱、消失,而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肠梗阻的治疗,需由专业的外科医生经过评估,进行相应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一般机械性肠梗阻较多为外科手术治疗,麻痹性肠梗阻较多为一般的保守性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判断。
    2023-08-02
  • 宝宝打嗝不停怎么办(视频)

    宝宝打嗝不停怎么办
    宝宝打嗝不停,可以先竖着抱起宝宝,轻拍宝宝的后背,喂温水,捏宝宝的耳垂,弹宝宝的足底,让宝宝哭出声,分散宝宝的注意力来缓解症状。打嗝医学上称为呃逆,是由于膈肌发作性的痉挛所致,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 因为小婴儿神经发育不完善,神经反射不协调,小婴儿更容易发生这种膈肌痉挛、打嗝的情况。比如吸入冷空气,腹部受凉,吃寒凉的食物,进食过快,喂养姿势不正确,吞入过多的空气,都可以诱发打嗝。能抬头的宝宝可以让其趴一会,这样有利于缓解宝宝打嗝儿。宝宝偏左侧卧位睡觉不易打嗝、溢奶,可防止呕吐的乳汁引起呛奶。 同时积极地寻找引起打嗝的诱因,应避免受凉,注意肚子的保暖,正确喂养宝宝,避免吞入过多的空气。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注意奶温,喂奶时间不宜过长,注意选择合适的奶嘴,奶孔的大小要合适,一般奶速以1秒钟一滴比较合适。滴不出来,则宝宝吃奶用力,滴速过快容易引起宝宝呛奶打嗝。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