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

  •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视频)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作用靶点和机制可以分为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具体情况及代表药物如下:1、钠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细胞膜表面钠通道,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根据作用特点可分为Ⅰa、Ⅰb、Ⅰc,代表药物有普罗帕酮、利多卡因等;2、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代表药物有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等;3、钾通道阻滞剂: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代表药物有胺碘酮、索他洛尔等;4、钙通道拮抗剂:通过抑制细胞膜表面钙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发挥负性传导等作用,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效果,代表药物有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这四类抗心律失常药均可达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针对具体疾病进行使用。
    2023-07-31
  • 胺碘酮可以治疗心律失常吗(视频)

    胺碘酮可以治疗心律失常吗
    胺碘酮可以治疗心律失常,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代表性药物,属于钾通道阻滞剂。对于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治疗效果,比如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对早搏也有治疗效果,比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其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应用较广泛。另外可使用静脉注射剂,口服药物,对于较快、较急的心律失常,可以静脉注射胺碘酮,从而快速控制心率或者转负心律失常。但胺碘酮不能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比如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者房室传导阻滞,不能使用胺碘酮,因为可能会导致心率更慢。
    2023-07-31
  • 既有局麻作用又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视频)

    既有局麻作用又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
    既有局麻作用,又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为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酰胺类麻醉药物,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以及骶管内麻醉等。同时利多卡因又是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属于纳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钠通道的作用发挥抗心律失常的效果。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等,都可通过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进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2023-07-31
  •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几类(视频)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几类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通常包括以下几类:1、Ⅰ类药物:属于钠通道阻滞剂,代表性药物有普罗帕酮、利多卡因等,通过阻滞钠通道从而对抗快速性的心律失常;2、Ⅱ类药物:属于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减慢心脏传导、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代表性药物有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等;3、Ⅲ类药物:属于钾通道阻滞剂,代表性药物有胺碘酮、索他洛尔等;4、Ⅳ类药物:属于钙通道拮抗剂,通过抑制细胞膜表面的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的流动,减慢心脏的传导,发挥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代表性药物有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
    2023-07-31
  • 房颤引起的脑梗应该怎么治(视频)

    房颤引起的脑梗应该怎么治
    房颤引发脑梗,其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和慢性期治疗,具体如下:1、急性期治疗:如果在急性期,几个小时以内能够顺利赶到比较大型的医院,有介入条件的医院,可以通过介入手术取栓,来进行急性期治疗,或者进行溶栓来开通血管,尽量使没有缺血坏死的脑组织得到挽救;2、慢性期治疗:如果发病时间比较长,没有进行血管开通或者溶栓的必要。因为缺血的脑组织已经出现了坏死,这时其实把血管打开,也没有办法对濒临坏死的脑组织进行挽救,所以就进入了慢性期治疗。主要是抗栓治疗,还有营养神经和康复性治疗,对于抗栓治疗,也要结合脑梗塞的严重程度,如果出血风险比较小的情况,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房颤再次导致血栓。另外还要使用他汀类的调脂药物,尽量控制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要进行康复性的锻炼,比如脑梗塞引起了一侧肢体乏力,甚至偏瘫,或者说话吐字不清等,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尽量恢复器官功能。
    2023-07-31
  • 心衰Ⅲ级严重吗(视频)

    心衰Ⅲ级严重吗
    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级,处于比较严重状态。心功能Ⅲ级提示患者的体力活动已经受到明显的限制,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预后不是特别好,一旦确诊为心力衰竭,5年生存率目前可能只有50%左右,甚至比恶性肿瘤的预后更令人担忧,另外心力衰竭患者反复住院的次数常较多。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根据体力活动耐受的程度可以分为四级,具体如下:1、Ⅰ级:指患者日常的体力活动不受限,可以如正常的人群一样,进行一般的体力活动,包括正常的散步、上楼梯或日常自理。在上述活动中,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乏力等心衰的症状,相对是比较好的状态;2、Ⅱ级:指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在上1-2层的楼梯或步行100-200m进行日常的活动时,会感到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的发生,是体力活动轻度受限的状态;3、Ⅲ级:是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从事小于一般的体力活动时,即可出现心衰的症状,比如进行自理的活动,包括上厕所或刷牙、洗脸等日常自理活动时,可能出现不适;4、Ⅳ级:更为严重,指患者完全不能耐受任何的体力活动,在休息的状态下可能产生心衰的症状。所以心功能Ⅲ级的心衰患者已经是较严重的状态,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定要在医生的帮助之下进行积极、规范的抗心衰治疗。
    2023-07-31
  • 重度心衰的晚期症状(视频)

    重度心衰的晚期症状
    重度心衰晚期症状主要包括心脏、消化道、肾脏等器官与组织的表现,如:1、心脏:由于心脏射血功能下降,出现机体组织灌注不足表现;2、消化道:由于消化道供血不足,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3、肾脏:可能出现血压偏低、肾脏灌注不足,导致少尿等情况;4、肺部:肺循环淤血可能导致间质性肺水肿,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此外可通过听诊器在患者肺部听到湿啰音;5、下肢:体循环淤血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由于静脉压升高,静脉中水分向组织间隙渗出导致下肢水肿;6、肝脏:可能会出现肝淤血,导致肝功能异常与食欲不振等;7、颈部:由于静脉压升高,可能会出现颈静脉充盈、怒张,甚至颈静脉搏动等。
    2023-07-31
  • 心衰IV级严重吗是晚期吗(视频)

    心衰IV级严重吗是晚期吗
    心衰IV级一般指心衰患者通过NYHA分级即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IV级,此为较严重的状态。心功能分级越高就提示患者的心功能越差,患者预后也更差。心衰患者一旦确诊,其5年生存率基本上仅有50%左右,与较多恶性肿瘤相当,因此心衰患者整体预后不良。根据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可将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为四级。I级为患者一般的体力活动不受限,相对为较稳定状态;II级患者进行一般体力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即进行一般体力活动后会出现喘气、心衰症状;III级指小于一般的体力活动即可能稍微动一下都可出现心慌、喘气症状;IV级指患者未活动,在安静的休息状态下会出现喘气、心慌等心衰症状的表现。因此心衰四级为心衰患者最严重的状态,也高度提示心衰患者的预后不良。此类患者需尽快到医院就诊,通过药物调整及其他必要治疗手段,尽可能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命。
    2023-07-31
  • 心衰的护理(视频)

    心衰的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主要针对发作诱因进行控制,尽量减少急性心衰发作,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方法具体如下:1、防止感染:尽量避免患者过冷、过热,进而防止呼吸道感染,如天气较寒冷的时,屋内要进行空调保暖,但与外界温差不可过大;2、控制饮水量:患者饮水量需要有所控制,不能无节制饮水,但无需禁水,同时不可饮水过多、过快饮水。若存在其他疾病,需要打针、补液,也不能滴速过快;3、规范用药:规范服用药物,不要随意停药或减药,如利尿剂,同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4、其他:避免患者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023-07-31
  • 心衰细胞是由于什么产生的(视频)

    心衰细胞是由于什么产生的
    心衰细胞是由于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淤血,红细胞可能渗出到肺泡腔中,由肺泡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将红细胞分解,会产生含铁血黄素,这种物质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出现特征性的黄褐色颗粒,含有这种特征性的细胞就叫心衰细胞,也叫含铁血黄素细胞。心衰细胞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存在心力衰竭,主要为左心衰竭或者左心功能不全,肺循环的血液不能流入左心房、左心室,阻力比较大,可能会出现肺淤血。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的压力比较高,红细胞可能通过血管壁渗出到肺泡腔,肺泡腔中存在巨噬细胞,是体内重要的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在肺泡中发现不该存在于肺泡中的红细胞,会对红细胞进行吞噬和清除。吞噬红细胞之后,会分解出含铁血黄素,因此心衰细胞也叫做含铁血黄素细胞。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