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苓

  • 心肌缺血查什么项目(音频)

    心肌缺血查什么项目
    讲解医师:张艳苓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需要检查常规的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的检查,先判断是不是真的心脏有问题,是否心脏的疾病导致的身体的不适症状。如果有可疑,需要根据具体怀疑的疾病,选择性的做运动平板试验、冠状动脉CTA、心肌同位素显像等检查。心肌同位素显像可以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缺血性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以及肥厚型心肌病、急性肺动脉痉挛、慢性肺动脉栓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动脉高压等。必要时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可以检查出患者冠状动脉程度及范围,有些医院也会要求做24小时的心电图。还需要做辅助的检查,比如血脂、血压、血糖等等。
  • 心肌缺血与冠心病有什么区别(音频)

    心肌缺血与冠心病有什么区别
    讲解医师:张艳苓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和冠心病都属于心脏类疾病,但在病因和症状上有一定的区别。心肌缺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主动脉供血减少、血液黏稠度比较高、心肌本身的疾病等,都会引起心肌缺血,而冠心病主要是由于三高、肥胖等引起。冠心病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的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液流通不畅。当堵塞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引起心肌缺血,因此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心肌缺血还是冠心病,在平时生活中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积极控制原发疾病。
  •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音频)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张艳苓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
    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斑块因堵住血管使血管变得狭窄,心肌供血自然就会出现不足的情况。心肌供血不足的患者,会因为情绪的波动,或从事了重体力的劳动产生胸前部疼痛、胸部闷痛、不透气、心悸等症状,经过休息之后会缓解。可以通过颈动脉血管超声、心脏超声进行检查,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冠状动脉造影。如果心肌供血不足,在早期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比较严重,可以选择植入支架或做搭桥。
  • 血压低会出现哪些症状(音频)

    血压低会出现哪些症状
    讲解医师:张艳苓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
    在出现低血压早期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头晕、浑身没劲、手脚会发麻,有时候手、脚会冰凉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由于低血压患者气血不足而引起的。如果患者的病情在早期的时候没有得到改善,患者渐渐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焦虑和持续失眠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心跳加快、心慌、身体出虚汗、眼前发黑,还会出现晕厥。所以低血压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要时刻关注,常去医院检查,严重的要就医治疗。饮食也要多注意,忌烟、忌酒,不吃辛辣的食物,多注意休息和尽量避免熬夜。
  • 血压低的原因(音频)

    血压低的原因
    讲解医师:张艳苓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
    造成血压低主要分为三种:一、生理性低血压,指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疾病,也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但是血压的测量值低于正常值,生理性的低血压原因大多数过于焦虑、压力过大引起。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并不会影响生命安全,不需要过于担心。二、原发性低血压,指血压比正常值低,但导致血压低的原因不明确,常常伴有遗传性,大多数的病因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引起。三、继发性低血压,引起原因是内脏或者系统疾病创伤从而导致的低血压,可在短时间发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等都会引起。
  • 体位性低血压需要治疗吗(音频)

    体位性低血压需要治疗吗
    讲解医师:张艳苓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
    体位性低血压产生是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然后突然转换成另一个姿势的时候,出现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低血压,比如保持蹲姿太久然后突然站立起来,表现为视力模糊、头晕目眩、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是轻微的情况不需要作特殊处理,当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应该立刻保持平躺的姿势,然后快速转移到活动空间宽松、空气流通的地方,这样患者很快就会苏醒,如果发作时间太长,就用针灸的方法使患者苏醒,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皮下注射升压药。对于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治疗,需要寻找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有心力衰竭、多发性硬化病,一般用药为降压药、利尿药等。
  •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什么(音频)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什么
    讲解医师:张艳苓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直接由细菌、真菌或者病毒等感染产生的心膜炎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者之间区别不是很大,比较常见的症状有发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会经常感觉到劳累、疲惫,在医院进行检查时可以听到心脏有杂音,感染性心内膜炎还会造成血管栓塞,比如内脏的栓塞可导致便血、尿血、呕吐、头疼等症状。当感染性心内膜炎不算太严重的时候,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致病的病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心脏瓣膜发生了破裂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
  • 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音频)

    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
    讲解医师:张艳苓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包含下面几种:一、由于心血输出量减少会影响到脑的供血,如果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疾病,就会很容易出现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的情况,这种是由于风湿性的疾病侵袭了主动脉瓣叶,发生了炎症从而导致主动脉瓣变得狭窄。二、先天性的因素会使主动脉瓣发生先天性疾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主动脉瓣叶的磨损时间就会更多,就会出现退行化的病变,很大一部分可能出现主动脉瓣的狭窄。三、会影响心脏功能,所产生的症状会使得胸闷、气短、四肢乏力,影响到冠状动脉缺血的症状,会有如心绞痛的感觉。对于先天性的主动脉瓣狭窄,建议早日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因为先天性的可以引起患者的智力发育迟缓,随着病情的恶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晕厥等情况,所以应该及时去医院找医生进行相关的治疗。
  • 早搏是什么概念(音频)

    早搏是什么概念
    讲解医师:张艳苓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
    早搏也就是过早搏动,早搏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生理性正常人的早搏,比如情绪过于激动、喝过多咖啡、浓茶、饮酒、神经过于紧张等,都可能会出现早搏,这类患者不需要过于担心。另一种是因疾病而引起的早搏,比如甲亢引发的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早搏的患者大部分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同时还会引起乏力或者头晕。如果早搏原发病是因为冠心病或者心肌炎而引起,还会出现心绞痛,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需积极排查诱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早搏的感觉(音频)

    早搏的感觉
    讲解医师:张艳苓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
    早搏的感觉就是心脏出现胸闷、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出现心脏早搏的症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建议去正规医院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服用药物治疗改善早搏的症状,建议平时不要容易动怒和怄气,尽量稳定住自己的情绪,避免身体太过劳累,可以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身体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多参加户外运动,能够加强身体的抵抗力,每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定期复查可以及时的了解身体恢复状态,根据恢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身体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