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萍

  • 小儿胃强脾弱的症状及调理(音频)

    小儿胃强脾弱的症状及调理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小儿胃强脾弱的症状及调理方法具体如下:\n1、症状:胃强脾弱的孩子胃口特别好,吃得多、饿得快,但是吃下去都不消化,也就是能吃不长肉,体重或身高不达标,走路没力气,总喊累,也不爱动,面色发黄、无光泽、头发稀疏、易腹胀、大便溏稀,当中还会夹杂一些未消化的食物。\n2、调理方法:对于胃强脾弱的孩子,家长要帮助养成规律进餐的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不能暴饮暴食,不能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伤脾胃,控制好肉类食物的摄入量,可以适当多吃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南瓜、茯苓、玉米、红薯等,增强脾脏的运化功能。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常给孩子做推拿,可以进行补脾经、揉足三里、捏脊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改善胃强脾弱的症状。
  • 孩子没感冒能喝板蓝根预防吗(音频)

    孩子没感冒能喝板蓝根预防吗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孩子没感冒不能喝板蓝根预防。板蓝根性寒、味苦,归心经、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常用于瘟疫湿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等症的治疗。板蓝根是一味寒凉药,严格的来说只适合风热感冒,也就是因为暑邪、燥邪、火邪引起的感冒症状,也适合风热引起的咽痛、发热等情况。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而对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板蓝根并不能起到作用。\n板蓝根毕竟是一种药品,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药物毒性,如果经常给孩子服用板蓝根预防感冒,容易造成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孩子的各个器官都处在发育的状态,肝脏功能尚不完善,体内分泌解毒酶不足,再加上板蓝根属寒性,经常服用会造成脾胃虚寒,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不利生长发育。
  • 宝宝晚上睡觉满头汗是怎么了(音频)

    宝宝晚上睡觉满头汗是怎么了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宝宝晚上睡觉满头汗,常见以下两个原因:\n一、生理原因:以下情况都可能会造成晚上睡觉满头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过多处理。\n1、环境因素影响:由于宝宝太小,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比如所处环境温度过高、穿的衣服过多、盖的被子过厚,都会导致晚上睡觉出现满头汗的症状。\n2、睡前喝奶: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所含有的蛋白质量都很高,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很多热量,也会出现睡觉出汗的症状。\n3、植物神经发育不完善:交感神经兴奋,会产生无热出汗的现象。\n4、其它原因:其生长和发育速度快,新陈代谢也旺盛,并且活泼好动,会产生很多热量,也容易出现睡觉满头汗的症状。\n二、病理原因:\n1、缺钙:因维生素D摄入不足,造成钙吸收障碍,因缺钙宝宝晚上会出现盗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出牙晚、夜惊、易醒等症状。\n2、脾胃功能虚弱:由于消化能力差,会出现食欲减退、口臭、舌苔厚腻、腹胀、腹痛、便秘,并且还会出现晚上盗汗、流口水等症状。\n3、患有肺结核:也会出现晚上盗汗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午后低热、面色潮红、咳嗽、身体瘦弱等。
  • 小孩按摩脚底什么位置能长高(音频)

    小孩按摩脚底什么位置能长高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按摩脚底以下位置能帮助小孩长高:\n1、大脚趾头正中:此处是脑垂体的反射区,左、右脚各一,按摩此处可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其长高。家长可以每天给其左、右大脚趾肚各按摩100下,最好在晚上8-9点时按摩,因为此时小孩要睡觉,在睡眠中能使生长激素分泌得更旺盛,并且还要长期坚持按摩,效果才能更好。\n2、涌泉穴:该穴位于人体足底部第2-3脚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上1/3与后2/3交点上。涌泉穴属于足少阴肾经,为肾经之井穴,肾为人体阴阳精血之根,按摩涌泉穴能够把精气运输到身体各部位,可以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速度,按摩涌泉穴能促进其生长发育。\n虽然按摩以上两个位置能帮助小孩长高,但也不能单纯依靠按摩,生长发育要依靠全面营养、适量运动及充足睡眠。
  • 宝宝消化不良的按摩方法(音频)

    宝宝消化不良的按摩方法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宝宝消化不良的按摩方法,常有如下几种:\n1、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由指尖推向指根,推三分钟,具有健脾和胃、促消化的作用。\n2、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中点,按揉三分钟,可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n3、顺运内八卦:以宝宝掌心为圆形,以圆心到中指指根2/3距离为半径,按顺时针方向画圆,内八卦就在圆圈上,顺运200次,能宽胸利膈、理气化痰。\n4、掐揉四缝:四缝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关节处,掐揉五分钟,具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的功效。\n5、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揉五分钟,可燥化痰湿、生发胃气,能治疗消化不良。\n6、捏脊:双手提捏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骨开始自下而上至大椎穴,捏5-7遍,可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
  • 孩子舌头上起白疱发烧怎么回事(音频)

    孩子舌头上起白疱发烧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如果孩子舌头上起白疱而且发烧,常见原因如下:\n1、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5天左右,伴有发热、困倦、头痛、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与感冒有点相似。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的水疱,手、足、臀等处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大多数孩子症状轻微,一般在一周内痊愈,少数孩子出现并发症,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n2、疱疹性咽峡炎:表现为起病急,伴有发烧、头痛、乏力等症状,年长的孩子会讲述嗓子疼、头疼、肚子疼,有时还有后背疼、脖子疼和僵硬,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多数孩子可在一周内自愈,个别孩子会出现并发症,也是采取对症治疗。
  • 两个月宝宝有痰怎么帮助排痰(音频)

    两个月宝宝有痰怎么帮助排痰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两个月宝宝有痰,一般考虑以下方法帮助排痰:\n1、喝适量的水:喝水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化痰方法,水能帮助稀释痰液,并且喝水能改善血液循环,利于身体内毒素从尿液中排出,只是宝宝太小,不能喝太多的水。\n2、蒸汽吸入:将烧开的水倒入管口的容器中,让口鼻对着水蒸气呼吸,也可以稀释痰液,但是,家长要保护好宝宝,防止烫伤,或者是家长把浴室的花洒打开,在浴室中待十分钟左右,让宝宝在浴室吸入水蒸气也能稀释痰液,利于痰排出。\n3、调节室内湿度:家长可以在宝宝的房间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的湿度控制在60%-65%,还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n此外,用上述方法稀释痰液后,家长可以扶着宝宝的背对着家长坐在大腿上,一只胳膊在前面扶着宝宝,身体前倾靠在家长的胳膊上,家长的另一只手呈空心拳状,轻拍后背,通过震荡,被稀释的痰液会随着咳嗽动作排出体外,虽然宝宝不会吐痰,但会咽到胃内。
  • 九个月宝宝手脚心发烫怎么处理(音频)

    九个月宝宝手脚心发烫怎么处理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九个月宝宝手脚心发烫,建议家长给宝宝测量一下体温,一般考虑以下处理方法:\n1、物理降温:如果出现发烧,体温在38.5℃以内时,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比如洗个温水澡,利用水分在皮肤上的蒸发,带走身体的热量,来帮助其降低体温。\n2、药物治疗:如果体温超过38.5℃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退热效果好且安全,并且要给宝宝少量多次的喝些温开水,既能补充体内水分,又利于体内热量的代谢。如果体温正常,手脚心发烫的同时,伴有口唇发红、口臭、舌红苔黄,而且摸着肚子也比较热,考虑是因为积食而导致的手脚心发热。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具有健脾胃、促消化的药物,比如参苓白术散、醒脾养儿颗粒、小儿复方鸡内金散等,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待积食症状改善后,手脚心发热的症状也会有所缓解,并且还要给宝宝少量多次的喝些温开水,以促进体内热量的代谢。
  • 四个月宝宝积食有什么症状(音频)

    四个月宝宝积食有什么症状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四个月宝宝积食,一般有以下症状:\n1、没食欲:吃奶量减少,正常情况下,宝宝看见奶瓶都会特别兴奋。积食后大量没有消化的食物滞留在胃里面,会让食欲变差,出现喝奶量减少的症状。\n2、口腔异味:未消化完的食物堆积在胃肠道里,时间长了就会发酵,产生气体和臭味,宝宝就会出现口臭、腹痛、腹胀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舌苔,舌苔发白或发黄,还有大便干燥、肛门发红的症状。\n3、面色发黄:正常情况下,宝宝面部皮肤应该红润,如果面色发黄,鼻梁处青筋明显,小手、小脚摸着发热,看着口唇发红,而且看着还有些烦躁,爱哭闹,有可能是出现积食了。\n4、睡觉不踏实:宝宝积食后,到了晚上由于腹胀明显,所以会出现入睡困难,好不容易睡着后又会翻来覆去的变换睡姿,老是蹬被子,而且喜欢撅着屁股睡觉,并且睡眠很浅,容易惊醒,还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 婴儿老积食怎么办(音频)

    婴儿老积食怎么办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婴儿老积食时,经常采取以下改善措施:\n1、按时按量喂养:无论是吃母乳还是喝奶粉的宝宝,家长都应该按时按量喂养。吃母乳的宝宝应该两小时到两个半小时吃一次奶,喝奶粉的宝宝应该三小时吃一次奶,不能宝宝有哭闹症状,家长就以喂奶的方式来哄宝宝。\n2、调整饮食结构:宝妈要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饮食以清淡为主,喝奶粉的宝宝可适当延长两次喂奶时间,并且奶粉按比例冲泡,不可过浓。添加辅食的宝宝,辅食要降低肉类食物的比例,适当提高蔬菜的量,还要适时添加粗粮,能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蔬菜和粗粮中膳食纤维丰富,能加快胃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消化,家长要控制好辅食量,宝宝不可吃的过饱。\n3、适当活动:宝宝进餐完不要马上睡觉,家长可以陪着宝宝玩一会儿后再睡觉,可防止发生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