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 髋关节置换后走路不稳怎么回事(视频)

    髋关节置换后走路不稳怎么回事
    如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后,手术位置很好,X光片检查假体安装得也很好,但是患者走路一瘸一拐,或者走路时间长以后,髋关节周围肌肉酸胀需要休息,此时与人工关节安装的双下肢肢体长度有一定关系,比如现在做人工髋关节置换要求双下肢长度差异在1cm以内,人没有任何感觉,但如果两腿长短差别超过1cm就会发现腿一长一短,走路就能看出向一边偏斜。 做完髋关节手术以后如果周围肌肉、软组织这些动力系统没有练好、没有康复好,走路也会不稳、会一瘸一拐,长时间行走也会发生肌肉酸疼。因此通常建议髋关节置换首先要装好,双下肢肢体长短控制到比较合理范围内,做完手术以后要有很好的康复,做完手术以后3-5天要到康复中心进行肌肉训练康复,这样才能保证手术装完以后动力系统跟得上,走路比较稳定,避免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
    2023-08-03
  • 髋关节置换后多久恢复(视频)

    髋关节置换后多久恢复
    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越来越快,自从我国引入快速康复理念,很多医生让患者做完手术后即刻下地,1周就可以很好的行走。但是绝大多数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大概需要6周,甚至3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很好的状态,尤其是年龄较大、病情较复杂,甚至重新做的翻修手术,术后恢复时间更长。做完髋关节置换第二天即可让患者下地活动,扶着四个腿的助行器,在辅助下可以行走,然后原地踏步看患者的肌肉力量。 如果不疼、肌肉力量也很稳定,X光片发现关节安装得很好,这时可以放心完全踩地,在术后1-2周,患者扶着行步架就可以很好的行走。如果伤口很好愈合、周围肌肉能很好锻炼、康复,大部分需要6周即可恢复得较好。但6周后还会让患者侧躺在床上做侧抬腿锻炼,即侧躺,腿勾起来、抬起来坚持10秒钟放下,再坚持10秒钟再放下,每天上午20次、下午20次,增加髋关节侧方的臀中肌力量。因为髋关节侧方的臀中肌是站立行走稳定的最重要机制,如果很好训练,换完关节后能走得更稳、跑得更快。
    2023-08-03
  • 髋关节截骨术后会肿吗(视频)

    髋关节截骨术后会肿吗
    髋关节截骨术后会有术后反应,包括局部疼痛、局部肿胀、皮肤发红,大腿前方出现麻木但大部分是一过性。现在髋臼周围截骨手术做得很熟练,1小时左右即可完成,并且出血不多,用几根螺钉固定即可摆正发育不良的髋臼。进行髋关节截骨术要把骨头截开,所以局部皮肤发红、发肿是正常情况,只要不伴严重发热、感染,则不用害怕;髋臼周围截骨手术可能会出现大腿前方皮肤麻木,是由于手术切口干扰到皮肤神经所致。 部分髋臼周围截骨病人做完手术下地会出现虚脱,在手术前绝大多数病人如果没有髋臼发育不良,就是完全正常的健康人,突然进行大型截骨手术,这时下地会出现局部的坠疼和疼痛会感觉不适,出现虚脱,这是正常的术后反应。 一般来说,髋臼周围截骨只要手术顺利,术后1周左右就可以恢复下地行走,通常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以后,可以慢慢恢复正常康复锻炼,1年时髋臼周围截骨病人已经恢复得相对正常。
    2023-08-03
  • 髋关节截骨术后腿外翻怎么办(视频)

    髋关节截骨术后腿外翻怎么办
    髋关节截骨术后患者出现膝外翻,即X型腿。做髋臼周围截骨会把向外移动的股骨头向髋臼内部拉,称为股骨头内移,股骨头内移以后,人体为了代偿下肢的稳定性,就可能出现膝关节外翻。尤其是术前股骨头外移比较明显的病人,髋臼发育不良很严重本身就有膝外翻,如果在做截骨手术把股骨头向内移,这时膝关节外翻就更明显,术后下地走路发现X型腿更重。 髋臼发育不良本身就严重影响生活和运动,不得不进行髋臼周围截骨手术,截骨后短期内膝外翻是一种代偿行为,随着能正常下地行走,人体下肢的自我调节机能也会适当改善膝外翻。但如果膝外翻特别严重,而且自我修复能力不够,病人受影响比较大,未来可能还需要做膝关节股骨髁上的截骨,将X型外翻膝关节摆正,才能彻底解决一侧肢体下肢力线的问题。不严重的膝外翻通过自我调整可以慢慢恢复,只要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以保守治疗。
    2023-08-03
  • 髋骨脱位有什么症状(视频)

    髋骨脱位有什么症状
    髋骨脱位多指髋关节脱位。现在都特别重视孩子的健康,新生儿的医生会检查孩子屁股、大腿根纹理是否对称,一旦发现纹理不对称,就提醒家长到骨科进行B超检查,判断是否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甚至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有一定遗传倾向发病率的疾病,髋关节脱位说明孩子股骨头不在髋臼窝。股骨头平时在髋臼窝里活动,如果出现脱位,或者一半在外叫半脱位,都比较麻烦,髋关节半脱位和脱位的孩子走路,包括成人后走路会跛行,像鸭子步。 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不在髋臼窝里,出现上移,所以有些孩子两腿长度不同,这时不仅是纹理不对称,而且两腿不等长,孩子腰椎也会出现侧弯,从后面能明显看到走路姿势异常。但轻度脱位单纯通过肉眼看不到,这时需要通过X光、核磁进一步明确是否发生脱位、脱位程度。如果发生髋关节脱位,一定要及时找小儿骨科、关节外科医生寻求专业指导,髋关节脱位如果不及时治疗,到晚期40-50岁后会发生骨关节炎,则只能换人工关节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2023-08-03
  • 髋臼骨折多长时间才能下地(视频)

    髋臼骨折多长时间才能下地
    髋臼骨折后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随现代医学不断发展、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做完手术建议尽早下地活动,一般术后2-3天就可以扶着助行器下地站立,甚至可以行走。 早期活动可以避免一系列卧床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感染,甚至肺部感染。因为很多老人骨折后躺在床上痰液无法排出,堵塞气管、支气管,导致发生肺炎、发热、肺部感染等,有时会危及生命。 所以发生骨折后,一旦做完手术或做好治疗,要尽早下地活动,通常2-3天即可下地活动。虽然早期下地活动会有疼痛不舒适感,但只要能接受都可以缓慢坐起、站起甚至行走,疼痛会越来越轻,而且越早活动身体机能恢复越快,卧床的并发症也不会发生,不会因为骨折而长期卧床致命。 早期下地还要辅助口服消炎镇痛药,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时骨折以后病人卧床一段时间,这时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突然下地有可能会导致血栓掉落,移至肺部变成肺栓塞,移至脑部变成脑血栓。所以在早期下地前,一定要确保没有出现静脉血栓。
    2023-08-03
  • 髋关节骨折并发症有哪些(视频)

    髋关节骨折并发症有哪些
    髋关节骨折以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出血、局部出现淤血、血肿是最明显的并发症。骨折以后也有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出现周围皮肤麻木,甚至肢体麻木。 骨折最可怕的并发症是骨折以后,尤其老人骨折以后卧床的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和深静脉血栓等,一旦发生可能致命。比如肺部感染,老人骨折以后躺在床上不动,不敢咳嗽、咳痰排不出来,就会导致气管支气管痰液堵塞,产生肺炎、肺部感染、发高烧、呼吸衰竭等。临床上很多老人由于卧床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因此失去生命,所以卧床最可怕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褥疮也很常见,老人骨折以后总躺在床上,臀部、脚踝、髂骨等骨性突起部位长时间压在床上,如果护理不到位、不及时翻身就会出现压疮,有的压疮不及时处理范围会越来越大,然后并发感染、发热,也会危及生命。长期卧床血液循环缓慢,容易出现静脉血栓,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即为肺栓塞,可致命,或者进入脑部即为脑血栓,出现瘫痪等。
    2023-08-03
  • 髋臼骨折后走路酸痛是什么原因(视频)

    髋臼骨折后走路酸痛是什么原因
    髋臼骨折以后大多需要采用外科手术进行骨折内固定。但髋臼骨折发生的同时,外伤也会导致髋臼周围软组织肌肉、髋关节周围肌肉、髋关节韧带,甚至皮下脂肪受到损伤,虽然骨折得到固定,但是这些软组织也会出现肿胀、炎症、疼痛,这时下地走路,需要使劲时,就会出现疼痛,所以髋臼骨折后下地活动,发生局部软组织酸痛,一定要重视,说明周围软组织炎症没有得到治疗。 此时要给予热敷保暖,让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促进软组织修复,同时可以到医院开外用的药物、贴膏药或者口服消炎镇痛药,以及促进软组织和骨折愈合的药物。 在骨折做完手术以后,软组织还存在炎症时,可以用药帮助骨折和周围软组织一起康复。因为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一般一百天就会愈合,但是软组织的恢复有时比骨折恢复的时间长,如果下地活动出现周围酸疼不舒服,说明周围软组织炎症还没有完全治好,所以要及时寻求医学帮助,采取药物治疗和理疗等。
    2023-08-03
  • 髋关节脱位后脚肿怎么办(视频)

    髋关节脱位后脚肿怎么办
    现在的髋关节脱位越来越少,髋关节脱位是由于暴力受伤或者骨折所致,比如坐在公交车上屈着腿,突然急刹车,膝盖顶到前面的椅子,然后造成髋关节后脱位,这时还伴有髋臼后壁骨折。除此之外,髋关节脱位更常见于置换人工髋关节的患者。 现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较常见,很多患者做完关节置换以后,不小心可能出现髋关节脱位,会对周围软组织造成压迫和损伤,尤其是对髋关节周围血管、静脉和动脉造成压迫和损伤。一旦髋关节损伤周围血管,导致静脉回流不畅,就会出现下肢肿胀,有时这种直接损伤还容易导致静脉产生小栓子,即深静脉血栓。血栓发生以后也会明显造成肢体肿胀。如果关节脱位后脚肿,首先要去医院进行静脉和动脉彩超检查,观察动脉和静脉有无受损、有无血栓。如果发生血栓,要限制下地活动,否则血栓脱落会发生肺栓塞或脑血栓。 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就是由于长时间下地产生的一种坠积性肿胀,处理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多在床上把腿抬高、做勾脚动作。当出现下肢疾病时,坐在床上把脚后跟往上勾、腿伸直坚持几秒钟,就可以很好促进消肿。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