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

  • 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有哪些(视频)

    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有哪些
    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一般包括: 1、退变:常见且主要的病因,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及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压迫脊髓神经产生症状,出现脊髓颈椎病; 2、先天发育异常:椎管管腔容积较小,脊髓退变,出现脊髓颈椎病; 3、慢性损伤及外伤:较少见,外伤导致脊髓不稳,退变加重,引起脊髓型颈椎病; 4、脊髓血供改变,导致脊髓功能障碍。 以上四方面也可同时出现,导致疾病发生。
    2023-07-30
  • 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视频)

    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
    脊髓型颈椎病检查首选核磁共振,而非CT、X光片。磁共振MRI能全面、清楚地反映脊髓、椎间盘突出情况。脊髓型颈椎病常见椎间盘突出巨大,常为侧突,侧突压迫可引起手痛。若为中央型,此时椎管整体受压迫,可突出至椎管一半以上。脊髓型颈椎病可见病变节段椎间盘朝后方明显突出,造成脊髓明显切迹、压槽。若为多节段突出,脊髓可呈串珠型改变。
    2023-07-30
  • 脊髓型颈椎病会瘫痪吗(视频)

    脊髓型颈椎病会瘫痪吗
    脊髓型颈椎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四肢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它与截瘫不同,截瘫可出现病变平面以下,感知觉的全部丧失,二便丧失。脊髓型颈椎病可逐渐发展,最终出现四肢无力、持物不稳、行走困难的情况,患者走路需要有人搀扶,无法持物,无法写字。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建议积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该病的手术治疗技术较成熟,风险不大,预后较好。
    2023-07-30
  • 什么是腰椎滑脱(视频)

    什么是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为上位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发生的滑移,即椎体错位。90%的腰椎滑脱为先天性,即腰椎峡部之间出现天然的缺损区。可因工作、行走、运动、负重等,导致椎体与椎弓逐渐分离,开始出现腰椎的滑脱。起始为峡部裂,后逐渐出现I度、Ⅱ度、Ⅲ度滑脱,此类患者一般在40-50岁时,出现腰痛症状。另外,约10%的腰椎滑脱为外伤所致,如车祸等。
    2023-07-30
  • 腰椎滑脱容易诊断吗(视频)

    腰椎滑脱容易诊断吗
    腰椎滑脱诊断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患者的症状与医生的临床经验。若为单纯峡部裂引起的腰椎滑脱,分I-Ⅳ度滑脱。早期只有峡部裂,无滑脱时症状仅为腰痛。若单纯按照腰肌劳损处理或只拍摄正侧位X光片,易造成漏诊。若拍摄正侧双斜位X光片,发现颈项征,可早期诊断颈椎峡部裂,尽早干预,可防止进一步发展为腰椎滑脱。常见的腰椎滑脱为Ⅱ度滑脱,触诊腰部棘突有台阶感。
    2023-07-30
  • 腰椎滑脱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视频)

    腰椎滑脱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腰椎滑脱患者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1、腰椎正侧双斜位X光片检查,为本病基本检查。若患者腰椎Ⅰ度滑脱或Ⅱ度滑脱,正侧位X光片检查可显示患者椎体滑脱、错位。但当患者为单纯峡部裂时,需凭借双斜位X光片才能看到峡部情况,因为常规正侧位X光片无法显示峡部情况; 2、CT平面扫描检查,CT检查结果可清楚显示患者椎弓根情况及峡部情况。
    2023-07-30
  • 腰椎滑脱与哪些疾病相鉴别(视频)

    腰椎滑脱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腰椎滑脱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腰肌劳损:二者均可引起腰痛,需通过腰椎正侧位和双斜位X光片进行鉴别; 2、椎间盘突出:单纯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滑脱患者,均可出现坐骨神经痛,需通过体格检查鉴别; 3、腰椎椎管狭窄:二者均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但腰椎滑脱患者可出现典型腰痛症状。需通过腰部体格检查、影像学磁共振、CT检查进行鉴别。
    2023-07-30
  • 腰椎滑脱的手术指征(视频)

    腰椎滑脱的手术指征
    腰椎滑脱根据椎体宽度分为Ⅰ-Ⅳ度。Ⅲ度以上腰椎滑脱,若无症状,可考虑手术治疗。Ⅱ度以下腰椎滑脱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仍存在腰痛、腿痛影响生活工作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患者腰痛急性加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肌力下降,可考虑手治疗术。此外,腰椎滑脱手术需考虑患者身体条件是否耐受,手术是否可安全进行。
    2023-07-30
  • 腰椎滑脱的手术方式(视频)

    腰椎滑脱的手术方式
    腰椎滑脱即腰椎不稳,手术方式多样,如切开减压、减压内固定、手术之后内固定、减压内固定再融合等。目前比较认同的手术方式是减压、复位、内固定、再融合,这样可保证长远的治疗效果。单纯减压术、单纯融合术效果欠佳。手术治疗椎体不稳时,需采取内固定的方法。内固定后需复位,复位后内固定,可持续一年时间,若采取融合,可长期、稳定固定。
    2023-07-30
  • 乙肝表面抗体500多是什么意思(视频)

    乙肝表面抗体500多是什么意思
    乙肝表面抗体500多mIU/ml,提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该抗体属于保护性抗体,对乙肝病毒的入侵有免疫功能,可免于患者感染乙肝病毒,无论是急性感染还是慢性感染。乙肝表面抗体500多mIU/ml,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的结果,即按正规免疫接种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保护性抗体。也有可能是感染乙肝病毒感染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较强,已将乙肝病毒清除,且留下保护性抗体。无论是何种途径产生的表面抗体,只要其持续存在,患者对乙肝病毒感染就会有免疫能力。一般成年人乙肝表面抗体不需要不断监测,可能持续存在体内30年左右。但部分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较低下或为高危人群,家里有乙肝或表面抗原阳性的亲人,需注意与此类人群接触后检测乙肝表面抗体,一旦滴度下降,需注意追加注射乙肝疫苗。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