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芳

  • 老年人患焦虑症怎么治疗(视频)

    老年人患焦虑症怎么治疗
    老年人患焦虑症后处理方法如下: 1、增强信心,自信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如果没有信心就会扩大失败的可能性,所以在病症发作时需让患者在心里反复强调,可以战胜疾病; 2、部分老年焦虑症的患者因为对某些情绪的体验或欲望过分压抑,长期可引起相应病症,在发病时患者会感到非常痛苦、焦虑,此时必须让患者将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症状即可得到较好的缓解; 3、通过规范的抗焦虑治疗可减轻或消除焦虑症状。 老年人焦虑症治愈的几率较大,治愈后可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也能够恢复工作,还可以恢复做家务能力。但老年焦虑症患者治愈以后也不可掉以轻心,还需定期复诊,防止疾病加重或者复发。
    2023-08-03
  • 焦虑症的类型(视频)

    焦虑症的类型
    焦虑症分为急性焦虑症与慢性焦虑症,急性焦虑症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患者突然感到内心焦灼、惊恐、激动,由此可产生幻觉和妄想。偶尔可能会有轻度意识不清,时间较短暂,多数持续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病程通常不长。经过一段时间后,即可逐渐趋于缓解,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发病的时间可能会越来越长。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具有不可预见性,有时突然之间发作,但是突然间终止。部分患者在家中时突然感觉胸闷、心慌、不透气,有濒死感,但可能还没到医院即可缓解。所以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规律,时间难以预料。 慢性焦虑症即广泛性焦虑症,焦虑情绪可持续较长时间,焦虑程度有轻有重,且经常有波动。其中老年慢性焦虑症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平时较敏感,容易激怒,生活当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还会注意力不集中,偶尔可能会生闷气、发脾气,经常惶惶不可终日等。
    2023-08-03
  • 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怎么样(视频)

    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怎么样
    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好坏取决于多个方面,比如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起病的年龄、对治疗的配合程度。通常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大,如青壮年以后发病,以幻觉、妄想、非常兴奋等阳性症状为主,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比较好。 如果患者发病年龄较小,比如青春期或者更小,处于儿童时期,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症状即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不积极配合治疗,此类患者预后不太理想。
    2023-08-03
  • 神经性厌食症怎么治(视频)

    神经性厌食症怎么治
    神经性厌食症属于精神性进食障碍,其治疗方如下: 1、住院治疗:多数患者出现此类情况需住院治疗,住院时需监测生命体征,严重者可能需通过鼻饲解决营养不良和饮食明显不足的直接影响;对于有自杀想法或者企图的患者需住进精神科病房,以控制一些负性的想法,解决相关问题; 2、全身支持治疗:建议有营养师参与,帮助患者制定理想的体重目标,并且帮其制定好饮食计划,包括满足患者健康体重目标的具体膳食计划和能量需求; 3、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抗抑郁药,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多数除厌食以外还伴有抑郁症状;使用某些抗抑郁药后既可以解除抑郁症的问题,也可增加食欲和恢复体重; 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特别是家庭治疗,因为多数厌食症患者均为13-20岁的青少年,所以需要家长积极参与,而家庭治疗是目前唯一有科学证据支持治疗青少年厌食症的好方法,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在协助、决策和帮助青少年通过适当的饮食恢复体重方面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2023-08-03
  • 癔症发病的原因(视频)

    癔症发病的原因
    癔症发病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遗传:根据资料表明癔症患者的近亲属当中癔症的发生率是1.7%-7.3%,比一般居民稍高。其中女性患者的近亲属中发生率约占20%; 2、人格:具有高度的情感性,平时情绪偏向于较幼稚,容易波动或者比较冲动,性格比较激动、任性,且容易急躁、易怒。生活当中敏感多疑,经常因小事而大发脾气或者哭闹无常。情感反应过于强烈,情感转化较快,可以由一个极端转换到另外一个极端。并且通常带有夸张或者戏剧性的色彩,对人对事非常感情用事。该病具有高度的暗示性,患者较容易受周围人的语言、行为、态度等影响,且可产生相应的联想和反应; 3、精神:通常多经历过急性的精神创伤而引起刺激,也有部分患者可能由于持久的难以解决的人际矛盾或者内心痛苦引起。 癔症的发生与遗传、个性特征均有一定关系。在此基础上,当气愤或者是悲哀无法发泄的时候,长期的不悦情绪压制在患者的心中,经常会导致疾病突然发生。
    2023-08-03
  • 什么是群体性癔症(视频)

    什么是群体性癔症
    群体性癔症又称群发性癔症,是由强烈的情绪感反应或者心理暗示激发的精神障碍,多见于情感不稳定的少年、儿童,小学生最多见。其发生通常有一定原因,如在特定背景下,由于集体接触某些生疏物品、药物、某种食物或吸入某种气体或耳闻目睹某些恐惧的情景后诱发。比如某个小学生食用某种食物感觉恶心、肚子痛,开始时怀疑是否食物有问题,后来他身边的人听说这件事情后也出现类似的症状,也就是一个班的人可能都会出现相似的症状。 群体性癔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通常无特别的躯体症状。但患者会根据当时的诱因出现相类似的症状,较常见的症状有情感爆发、意识朦胧、行为比较冲动;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某个肢体疼痛、腹痛、恶心、腹泻等。
    2023-08-03
  • 癔症性精神病症状(视频)

    癔症性精神病症状
    癔症也称为歇斯底里,是较常见的精神疾病。癔症分为两大类,即癔症性的精神障碍与癔症性的躯体障碍。 癔症性精神病是癔症性精神障碍当中一种特殊临床表现的形式,患者遭受精神刺激后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朦胧,意识朦胧即脑子不清楚,感觉模模糊糊,半梦半醒的状态;以及漫游症,即患者发病后无意识到某个地方,表达不清楚或表现为无法完全回忆;或者出现较幼稚或者比较混乱的行为,如哭笑无常;另外,还可能有比较短暂片段的部分幻觉、妄想或者思维方面障碍;部分患者有人格解体,患者还可反复的出现幻想性的生活情景;并且患者对自己的病通常无充分的认识,对疾病也是采取漠然、漠视的态度,无积极的求治愿望。 该病通常发病比较急,可能恢复也比较快,病程较少超过3个星期,患者可以突然之间恢复,恢复以后自述好像做梦后梦醒了。多数患者可能不一定有后遗症状,但是此病受刺激以后容易复发。 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数都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患者本身的性格也有一定问题,如非常喜欢夸张、感情用事或者高度以自我为中心。在此类人格基础上,常由于有精神因素或者不良暗示引发疾病,其症状多变,发生在表演型人格特点的女性比较多见。但诊断癔症性精神病需无器质性疾病的基础,如果本身有脑炎或者有脑部肿瘤表现为癔症样,即无法诊断为癔症,应该诊断为其它疾病。与癔症患者接触时讲话需注意,因为其暗示性很强,经常会接受其他人的暗示或者自我暗示,偶尔可因为暗示出现症状,因此还可用一些比较良好的暗示使其症状消失。
    2023-08-03
  • 癔症性精神障碍怎么治疗(视频)

    癔症性精神障碍怎么治疗
    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如下: 1、远离心理刺激,交代家属患者不可再受刺激; 2、做好心理治疗,比如解释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与疏泄情绪; 3、暗示治疗或者催眠治疗,此类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4、药物治疗,当患者急性兴奋躁动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安定、氯丙嗪等控制症状,病情控制比较稳定后,可改为口服镇静催眠药或者是稳定情绪的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患病时,如果亲属的言语、行为和态度不恰当,可形成新的不良暗示,造成症状加重,治疗较困难。因而亲属一定要保持镇静,避免过分关心、过分关注和过分热情,但也要避免惊慌失措,需正确对待疾病发生。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亲属可有意识的转移患者注意力,将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感兴趣的事物或让患者暂时离开当时受到刺激的环境。注意到此类问题即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对患者的康复有好处。
    2023-08-03
  • 癔症会复发吗(视频)

    癔症会复发吗
    癔症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起病的疾病,病程随着临床表现不同而有差异。比较多的表现是情感爆发、意识障碍或四肢抽搐,在短期之内经过治疗即可消失,但经常有复发倾向。还有一种表现在身体方面,比如患者手脚不会动或者麻木,内脏机能失调等。 有时可能患者病程较长,但经过治疗也会好转,遗憾的是也会复发。病程的长短、是否复发取决于疾病治好后,能否正确、恰当的处理,如果有不恰当的处理或接受不好的暗示,尤其是医护人员语言不恰当即可增加疾病的顽固性,使病程延长,因此要及时治疗。 治疗方面包括心理治疗、暗示治疗、药物治疗,恰当的处理可较快使症状消失,且巩固疗效,避免复发。通常癔症预后较良好,少数患者可能病程较长或经常反复发作,这样治疗就比较困难。通常具有明显癔症性格特征的患者治疗较困难,且容易复发,极个别癔症患者表现为瘫痪或内脏功能障碍。如果患者无法得到恰当的治疗,病程可慢性迁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2023-08-03
  • 神经性抑郁的治疗方法(视频)

    神经性抑郁的治疗方法
    神经性抑郁治疗方法如下: 1、心理治疗: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主要是帮助患者和家属明确疾病的性质,正确对待精神因素,培养患者乐观、豁达的性格,且需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2、药物治疗:传统的抗抑郁药可选择多虑平、阿米替林、丙咪嗪等;新型可逆性的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代表药物是吗氯贝胺,对非典型的抑郁症患者效果较好,实际上抑郁性神经症或神经性抑郁,即为非典型的抑郁。吗氯贝胺虽然效果比较好,但可能会有不良反应,比如轻微的恶心、口干、便秘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此类药包括氟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舍曲林、帕罗西汀等;米安色林也属于抗抑郁药,与其它抗抑郁药相比,除抗抑郁外还兼有比较明显的抗焦虑跟镇静催眠作用。部分患者睡眠不好也会用米安色林,可在睡前服用,此药无明显心血管副作用;阿普唑仑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即所谓的安眠药,部分患者除神经性抑郁以外,可能还伴有明显的焦虑、身体方面的不适感或者失眠较为严重,又不能耐受抗抑郁药的副作用,此时可选择阿普唑仑。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