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芳

  •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有哪几种(视频)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有哪几种
    精神分裂症至今病因还未明确,所有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病程常常呈慢性迁延,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约有20%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者基本痊愈,恢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绝大多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社会功能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较容易复发,需要长期维持吃药;还有少部分患者虽然经过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而且历经了几年,但仍然无效果,临床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此类患者最终可走向精神衰退,成为精神残疾。
    2023-08-03
  • 哪些老年人易患精神分裂症(视频)

    哪些老年人易患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群体较广泛,分布各个年龄段,其中老年群体也占相当的比重,有以下原因的老年人容易患精神分裂症: 1、个性因素:部分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特殊的个性特征,比如特别孤僻、内向、敏感、多疑、脆弱、比较消极或爱幻想等; 2、生理因素:较多老年患者有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本身对患者即为极大的心理考验,尤其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或者是有女性方面疾病的患者,可直接诱发精神分裂症;听觉和视觉方面的障碍容易导致幻听跟幻视,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脑梗塞等脑部疾病,此类患者脑中细胞功能的变化也可引起精神症状; 3、社会心理因素:较多老年患者长期孤独、独处,缺乏与人沟通。 因此,导致老年人患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是多方面,子女应多给予陪伴,与其多沟通,关心其心理健康,对容易患精神分裂症的老人需多加关注。
    2023-08-03
  • 精神分裂症康复标准(视频)

    精神分裂症康复标准
    精神分裂症痊愈的标准如下: 1、精神症状消失或缓解,且患者恢复到正常状况; 2、患者对自己的症状以及发病原因有一定的分析和认识能力; 3、患者可适应工作或适应学习,即恢复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首次治疗尤其重要,如果首次治疗较彻底,以后的效果可能会较好。否则之后经常容易复发,复发后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费用会更大,对患者跟家属的精神负担也会更重。
    2023-08-03
  • 精神分裂怎么检查(视频)

    精神分裂怎么检查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确,常起病于青壮年的重性精神疾病,检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般体检与神经系统检查:需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楚,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还需检查有无严重感染,有无严重躯体疾病,有无颅脑等外伤病史和证据;重点还需进行神经系统方面的相关检查,主要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若为老年患者,最好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 2、精神检查:由精神科医生检查,主要为医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观察患者外表、行为、言谈、情绪状态以了解患者的感知觉、认知功能、情感活动、自制力、行为等;如果患者较难合作,则需观察外在的仪表、言语、表情、动作、行为等; 3、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脑电图等; 4、心理测评:即心理测验,如常用的精神病简明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人格测评等,由此明确患者的症状、性格特征,对做出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2023-08-03
  • 双相情感障碍复发表现(视频)

    双相情感障碍复发表现
    复发即疾病经过治疗已经痊愈,但由于种种原因之后又出现症状。如果是已经恢复的患者,出现了以下的情况,则说明病情复发,需要引起重视: 1、躁狂发作时核心症状可以总结为三高一大,即情绪高,即觉得自己非常快乐,见到谁都较高兴,但有个别人表现为非常容易发怒、发脾气;思维活动能力高,感觉自己大脑的反应速度非常快,说话也很多,交流起来滔滔不绝,其他人都插不进话,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活动的行为频次较高,表现为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经常与其他人发生冲突,还会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比如要到哪里去当总统,计划一天能赚几个亿,但是做事虎头蛇尾或者是有始无终。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即表示躁狂发作复发。 2、抑郁发作与躁狂刚好相反,抑郁的核心表现主要是三低,包括情绪低落,表现为对原来较有兴趣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思维能力变低,感觉脑子反应速度变慢,讲话的速度也变慢,声音特别轻,回答问题觉得非常吃力;行为活动减少,患者不想出门、不想说话、不想吃饭、也不想工作,甚至连个人基本卫生也不想做,整天只喜欢单独待在一个地方,主要是家里自我封闭。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患者还有三无跟三自,三无即患者感觉自己无任何价值、无能力、无希望;三自表现为非常严重的自责、自罪、自杀。自责即经常责怪自己,觉得自己不好;自罪即在无罪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罪;自杀是最严重的症状。
    2023-08-03
  • 双相情感障碍分几种类型(视频)

    双相情感障碍分几种类型
    双相情感障碍是较复杂的疾病,诊断上必须同时满足抑郁发作及躁狂发作这两个标准。双相情感障碍的分型比较多,共有以下九个类型: 1、与躁狂密切相关的三种类型:分别是双相情感障碍轻躁狂;双相情感障碍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双相情感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2、与抑郁有关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双相情感障碍中度或者轻度抑郁;双相情感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情感障碍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3、混合发作的三种类型: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状态;双相情感障碍缓解状态;未特定的双相情感障碍或其它类型的双相情感障碍。
    2023-08-03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视频)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如下: 1、戒酒:通常应让戒酒者在住院条件下接受治疗,即让患者住院以断绝酒的来源,也有其它支持方法,对于酒精依赖较轻的患者可以一次性戒断;而对酒精依赖比较严重的患者需采取递减法,即逐步减少饮酒量,避免出现突然停酒导致的戒断反应危及身体健康。在住院期间需密切观察和监护患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戒断反应; 2、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处理,焦虑、紧张的患者可用抗焦虑药;失眠严重的患者可服用助眠药;如果部分患者出现肢体的抽搐,可以肌肉注射安定;但此类药物本身也可引起依赖,故只能短期使用。对于部分兴奋躁动较明显的患者,可小剂量给予抗精神病药,比如氯丙嗪、氟哌啶醇或者安定;另外,可应用促大脑营养代谢疗法,对减轻患者戒酒引起的戒断反应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3、支持疗法:因为多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均有损害,躯体营养状况也比较差。所以在戒酒的同时也需给予促进神经营养的药物,需补充大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部分患者可能有肝功能异常,还需进行护肝、保肝治疗; 4、行为疗法与心理疗法 :使用戒酒硫、阿扑吗啡等,属于行为疗法中采用的手段,可促使患者建立对饮酒的厌恶反射,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也有助于患者戒酒或者预防复发。
    2023-08-03
  • 老年人抑郁如何预防(视频)

    老年人抑郁如何预防
    老年抑郁症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与患者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周围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预防如下: 1、减少老年患者独处,避免与社会隔绝,需尽量多与老人沟通交流,多带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改善、协调好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 2、鼓励老年患者参加简单的运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内容,减轻精神紧张,活动要量力而行,不可参加过于剧烈的活动;患者和家属均需明确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常识,增强其适应能力,有问题早发现,及时诊治,以减少老年人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对已经发生心因性疾病的患者,需充分地重视环境调整和精神治疗; 3、在患者处于中老年阶段还未到老年时,即需加强体质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并注意身心健康,注意防止精神创伤和躯体疾病。 4、部分患者在老年前期、更年期可能会有相应的症状,如多疑、情绪反复无常、植物神经紊乱等,也需及早检查诊断,必要时需及时进行内分泌方面的治疗。
    2023-08-03
  • 导致神经衰弱的原因有哪些(视频)

    导致神经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神经衰弱的原因如下: 1、心理素质属于易感素质:即患者本身容易患此类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容易消耗和容易兴奋。因为患者较敏感,所以对很微弱的刺激即可产生反应,而由于反应太多,自然会消耗大量能量,进而引起疲劳; 2、社会心理因素:通常认为社会心理因素能否成为致病因素取决于社会心理因素的性质、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更取决于患者的态度和体验。而患者态度和体验又与本身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等密切相关,即表明上述几个因素互为影响。 目前心理治疗为较常见的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主要是医生通过疏导、解释,向患者介绍神经衰弱的性质,从而让患者了解神经衰弱的特点,逐步释放心理的压力,树立患者治疗神经衰弱的信心,促使患者转移注意力到其它的地方。另外,医生也会利用训练或者自我松弛等方法改善患者脑神经衰弱的症状。
    2023-08-03
  • 老年人焦虑的护理措施是怎样的(视频)

    老年人焦虑的护理措施是怎样的
    老年焦虑症的护理包括日常护理跟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日常护理:家属对老年焦虑症的患者关注需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不可过度关注,避免患者过度紧张和担心。并且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习惯,给予适当的关心和鼓励,让患者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部分老年人焦虑时感觉不适,有时可能会有极端的想法,所以家人需保管好药物,而且要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2、心理护理:由医院进行治疗,医生、护士应该与老年患者多沟通,耐心倾听老年患者所要表达的想法,适当给予回答和提问,同时给予理解、同情、心理安慰以及精神方面的支持。允许患者有适当的情绪宣泄,但需防止恶劣情绪影响健康;患者严重焦虑时应将其安置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避免外界干扰,周围设施要简单、安全,最好能够有专人看护;密切观察患者躯体情况变化,待患者情绪稳定时应不失时机的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与安慰,镇定患者的情绪;对于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需向患者讲明不稳定的情绪、激烈的情绪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让患者可从主观控制情绪,配合治疗。此外,医护人员需注意对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及补充钙质,防止患者激动时,发生骨折等意外。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