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锐增

  • 胆管癌手术后要化疗吗(视频)

    胆管癌手术后要化疗吗
    胆管癌患者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都处于中晚期,加之解剖的局限性,手术达到R0切除的机会较少,大多数患者术后需进行化疗。但具体是否需要化疗,取决于肿瘤分期和手术的彻底性。对于根治性手术切缘阴性、淋巴结没有转移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或者化疗。对于切缘阳性,即镜下有肿瘤残留,或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给予系统化疗或者放化疗。对于术中肉眼有肿瘤残留的患者,治疗原则和不可切除的胆管癌患者一致,化疗或者联合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因为胆管癌的总体发病率较低,目前对于胆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高级别临床研究资料不多,有部分研究表明,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根据晚期胆管癌治疗的经验,胆管癌本身对于单纯化疗、放疗的敏感度不高,疗效比较差。目前已有新的药物研究用于胆管癌的治疗,包括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初步研究显示较单纯化疗有效率更高。
    2023-08-02
  • 胆管癌拍增强CT还是核磁共振(视频)

    胆管癌拍增强CT还是核磁共振
    增强CT和增强磁共振都是胆管癌推荐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两者各有优缺点,具体如下: 1、增强磁共振:相对于增强CT,磁共振的扫描性能和成像参数更为丰富,对于肝门部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在评价胆道系统肿瘤的受累范围上更有优势。此外,磁共振结合MRCP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扩张的胆管形态,而且可以显示胆管内肿瘤、胆管壁以及肝内有无转移灶等,而且磁共振检查对人体没有放射性损伤。但MRI也有缺点,如成像速度更慢,不适用于装有心脏起搏器和金属置入物的患者; 2、增强CT:成像速度比MRI更快,呼吸引起的伪影较小,对钙化灶较敏感。 此外,CT联合MRI检查能够更客观有效地显示肝门区胆管癌的浸润范围,有助于临床对肿瘤进行分型以及可切除性的评估。
    2023-08-02
  • 胆管癌身上很痒是恶化了吗(视频)

    胆管癌身上很痒是恶化了吗
    胆管癌患者身上较痒不一定是恶化。胆管癌患者身上痒最主要的原因是胆道梗阻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刺激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瘙痒。黄疸伴有皮肤瘙痒是大多数胆管癌患者的首发症状,约90%-98%的胆管癌患者会出现黄疸。胆管癌出现黄疸的早晚不仅与肿瘤大小有关,还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关。临床上根据胆管癌的形态,可分为乳头状型、硬化型、结节型和弥漫浸润型四种,以浸润型较多见。有的肿瘤向腔内生长,早期即可出现胆汁引流受阻,从而导致黄疸。胆管癌出现胆道梗阻还可继发胆道感染,加重黄疸。 因此胆管癌患者身上出现痒不一定是恶化,应尽快进行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范围,确定手术的可切除性。手术切除是胆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不能手术切除,一般可以穿刺行肝外引流,或支架置入行内引流缓解症状。黄疸、肝功能改善后,可以考虑进一步行抗肿瘤治疗,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2023-08-02
  • 胆囊癌做什么检查最容易确诊(视频)

    胆囊癌做什么检查最容易确诊
    胆囊癌可通过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诊断,但最终确诊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果增强CT、增强磁共振甚至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胆囊肿瘤,同时患者CEA或者CA19-9明显升高,提示胆囊癌。CA19-9相对于CEA有更高的特异性,但是敏感性低于CEA,在胆道梗阻的情况下,会影响CA19-9诊断的准确性。 胆囊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胆囊腺肌症、胆囊壁钙化、瓷化胆囊,以上均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定期复查随访,尽早发现胆囊癌,及早处理,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2023-08-02
  • 胆囊癌扩散到肝脏有什么表现(视频)

    胆囊癌扩散到肝脏有什么表现
    胆囊是毗邻肝脏的器官,所以胆囊癌容易直接侵犯肝脏,或者通过淋巴管、血道转移到肝脏。如果胆囊癌侵犯肝脏的范围不大,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手术切除可改善患者的生存。一旦出现明显的肝区疼痛、黄疸,提示胆囊癌进入晚期阶段,此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胆囊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生物学行为较差,容易出现远处转移,包括腹腔种植转移。一般扩大肝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对于晚期胆囊癌的预后改善没有明确价值,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出现黄疸时可进行胆汁引流。目前新的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同时适当给予镇痛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