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关吗(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关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与年龄之间有关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也是成年人群致盲以及视力损害的世界首要眼病。我国糖尿病的患者当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大概是43.1%,其发生和发展与患者的病程、血糖水平、年龄有密切关系,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见于50岁左右糖尿病患者,但是在20-30岁之间的患者也可见到常常双侧发病。年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与发病年龄有关,发病越年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越快,发生增殖的情况也越多,视力损害也越明显。所以,建议糖尿病患病相对年轻的人群积极控制血糖,为早期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论有无视力改变,均应该接受定期的眼部检查,以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目的(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目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目的,目前来讲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目前全世界最公认的治疗的有效的措施,既安全有效,又可以阻止病变进展,阻止视力的进一步损害,减少患者失明的可能性。通常有两种情况需要做激光治疗,具体如下: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时,可给患者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可减少血管的渗漏,从而减轻水肿,提高视力; 2、当发现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形成,或者有大片视网膜无灌注区时,需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使新生血管萎缩或者阻止新生血管的生长。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原理是光凝破坏视网膜的外层,降低外层的新陈代谢和耗氧量,使视网膜内层得到更多营养和氧的供给。 光凝可使小动脉收缩和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和闭塞,从而减少血管渗漏,使视网膜渗出和水肿减轻。光凝封闭大片无灌注区使视网膜缺血得到改善,从而减少因缺血而诱导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使之消退。
    2023-08-03
  •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意思(视频)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意思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改变,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称为单纯型或者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前期改变。 眼底表现主要有微动脉瘤的形成,小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硬性渗出以及棉绒斑。在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时,可不出现视力下降,临床上有较多的患者往往有眼底出血、渗出、病变累及黄斑区影响视力时来诊。建议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定期检查眼底,必要时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这项检查可进行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诊断,医生会根据不同分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不同治疗。如果疾病已经进入了增殖期,可能需要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或者手术治疗。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时候需要手术(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什么时候需要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指征具体如下: 1、不吸收的玻璃体出血,少量的玻璃体出血短时间内可以吸收,眼底可见的要及时做视网膜光凝治疗。玻璃体出血量多、吸收慢,而且过去未做过全视网膜光凝,要考虑尽早手术治疗; 2、玻璃体增殖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了增殖期,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进一步纤维增殖,从周边视网膜沿玻璃体皮质向眼内生长,导致反复性玻璃体出血与周边视网膜牵拉,只有通过玻璃体手术去除玻璃体内积血,解除周边视网膜牵拉并联合视网膜光凝,才可能挽救眼球; 3、目前治疗黄斑水肿的方法有多种,传统黄斑区局部光凝或格栅样光凝,近年开展的玻璃体内注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都可以使黄斑水肿减退,但是黄斑水肿伴有玻璃体后皮质增厚,或玻璃体牵拉是玻璃体手术的适应症。
    2023-08-03
  • 翼状胬肉切除风险大吗(视频)

    翼状胬肉切除风险大吗
    相对于内眼手术来讲,翼状胬肉手术属于外眼的手术,风险通常比较低,所以患有翼状胬肉的患者应当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早恢复健康,避免造成更严重后果。 翼状胬肉病症主要与患者的生活环境有关,当前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的手术切除风险主要是在切除时角膜损伤,比如划伤和穿孔,还有分离结膜与周围组织时损伤眼外肌,从而影响眼球运动,愈合时可能会出现巩膜暴露而造成巩膜溶解,还有角膜创面不愈合造成的角膜溃疡,还有胬肉的复发。 临床研究发现,手术切除以后复发率在单纯手术切除当中高达30%以上,主要是由于残留的胬肉组织刺激纤维血管和细胞,从而引发复发、感染的可能。随着显微镜手术的应用,手术风险发生的几率也明显降低。
    2023-08-03
  • 翼状胬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视频)

    翼状胬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翼状胬肉术后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1、术后护理,刚做完手术的眼睛由于缝线的作用,会眼部磨涩、流泪,多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待开放点眼后要注意眼部卫生,按时点眼、避免脏水入眼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不能用力挤眼及揉眼,术后初期不能见强光,外出时可配戴太阳镜,术后2周避免剧烈运动; 2、术后用药,通常需点眼药1个月时间,按复诊时病情恢复,调整用药时间和频率,术后用药对于术后恢复和稳定非常重要。手术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后用药,患者应当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和改变用药时间,以免影响切口恢复。点眼时不同的眼药,最好间隔10分钟,每次点眼仅需要一滴眼药水即可。点眼后闭眼休息,能更好的促进药物吸收以及药物作用时间,通常眼药水在白天使用,眼药膏在临睡前用药; 3、要定期随诊,这一点非常重要,定期随诊可防止出现二次治疗的几率。
    2023-08-03
  • 翼状胬肉怎么形成的(视频)

    翼状胬肉怎么形成的
    翼状胬肉为球结膜以及纤微血管组织呈翼状侵入角膜浅层,是一种结膜组织的增殖性病变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是2%-5%。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通常认为与长期暴露于烟尘、风沙、日光以及受冷热刺激有关,使角膜缘部的血管或结膜上皮组织发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症,组织增生以后呈纤维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最终形成翼状胬肉,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多数发生在球结膜的鼻侧,少数发生在球结膜的颞侧。 早期症状不明显,表现为结膜轻度隆起,随着病情的进展,胬肉逐渐超过角膜缘,部分患者表现为充血、发红、有异物感、眼干、眼痒等不适。比较严重的病例,胬肉遮盖瞳孔区遮挡视物,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于长时间处在阳光照射强的环境中的人群,建议平时戴太阳镜、防晒帽和遮阳伞来有效防护紫外线辐射,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2023-08-03
  • 翼状胬肉不切除会怎么样(视频)

    翼状胬肉不切除会怎么样
    翼状胬肉多双眼发病,常常发生于睑裂部,鼻侧球结膜上,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胬肉按其病变进行情况可分为进行期和静止期。静止的胬肉,不影响视力者不需要治疗,临床上胬肉持续进展,侵犯角膜甚至涉及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有一定复发率,临床上确实会有一些患者因为担心复发问题,而未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可能会持续有轻度眼部磨涩、流泪等不适当。 当胬肉侵犯角膜时可能出现散光、视力下降,明显影响患者的美观以及生活质量,所以目前的治疗原则是如果胬肉为进行性,或者已经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或眼球转动受限时,到了需要手术切除的时间,尤其是引起明显散光,不切除会影响视觉质量以及生活质量。
    2023-08-03
  • 什么是翼状胬肉眼病(视频)

    什么是翼状胬肉眼病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外眼疾病,单眼或双眼发病,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命名,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以覆盖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使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并侵犯角膜而影响视觉的一个眼表疾病。 通常认为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慢性刺激有关,也有人认为由于泪膜异常、泪液分泌不足而引起角膜、结膜局部干燥,引起局部组织增生所致。其实从病因上面讲还与身体原因,如遗传、营养缺乏、过敏反应以及解剖因素等有关。翼状胬肉的高发人群,如电焊工人、冲浪运动员、海员、渔民等均是由较多的日光照射所致,这表明日光当中的紫外线照射是翼状胬肉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而慢性炎症刺激是胬肉发病的必要条件。
    2023-08-03
  • 如何预防翼状胬肉术后结膜增生(视频)

    如何预防翼状胬肉术后结膜增生
    翼状胬肉术后结膜增生其实就是术后复发,虽然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多样,但其复发的问题依然是眼科医生治疗该病的难点所在,因而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预防复发从手术方式的选择到术后药物的处理,都可降低结膜增生的概率。术中应尽量切除胬肉侵犯区域病变组织,特别是鼻侧体部翼状胬肉组织。活动病变位于结膜下组织内,因此手术时应清除角膜下全部病变组织,否则术后胬肉容易复发。 适量延长糖皮质激素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应用时间,减轻眼表局部炎症反应。对于复发性胬肉患者,可用塞替派滴眼液点眼,每天3次,能明显抑制血管新生,并且有抑制血管纤维以及细胞分裂的作用。若有结膜增生倾向的患者,可与激光或冷冻结膜增生区域的血管,加强术后术眼药物治疗、术眼的护理、提高手术医师的意识、加强患者对病情的理解、术后注意事项、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宣教,以减少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