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华

  • 新生儿偶尔喷射性吐奶怎么回事(视频)

    新生儿偶尔喷射性吐奶怎么回事
    一般情况下,引起新生儿偶尔喷射性吐奶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原因,如新生儿胃容量较小,加上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吃奶过程中会把空气一起咽到胃里,胃部蠕动以及气体排出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喷射性呕吐; 2、宝宝发生感冒、便秘、腹胀情况会引起呕吐; 3、喂养姿势不正确、喂奶过快、奶量过多,或者2次吃奶时间间隔太短等喂养不当引起宝宝吐奶。喂奶时应该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左右的倾斜状态,喂奶之后把宝宝竖起来靠在肩膀上,轻拍宝宝背部。吃奶后不适合把宝宝立刻仰卧,可以先侧卧位,再改为仰卧位。吐奶时奶液很有可能被误吸入气管,引起呛奶、窒息、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吐奶之后一定要先将头部偏向一侧,保持上半身抬高,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如果只是偶尔出现,只需要自己采取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同时注意排嗝就可以预防。如果频繁出现喷射性呕吐,需要警惕是不是存在肥厚性幽门狭窄或者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2023-08-02
  • 新生儿月子里拉黄水是什么原因(视频)

    新生儿月子里拉黄水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期母乳喂养的婴儿,正常大便是金黄色糊状便,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大便颜色是浅黄色,可能有不消化奶瓣。新生儿如果在月子中拉黄水,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乳糖不耐受:新生儿肠道乳糖酶发育不太完善或者活性比较低,不能将母乳有效消化,导致拉黄水。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宝宝生长发育正常,可以不用特殊处理,如果影响体重增长,可以应用酸性乳糖酶进行治疗,如果仍然效果不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暂时选择普通配方奶或者低乳糖或者去乳糖配方粉进行混合喂养,然后再根据情况调整喂养策略; 2、牛奶蛋白过敏:如果新生儿属于过敏性体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新生儿换用深度水解或者氨基酸配方粉进行喂养; 3、肠道感染:如果新生儿感染病毒或细菌之后,病原菌会侵入,会侵袭新生儿肠道,导致新生儿拉黄水的症状,需要就医进行治疗,避免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 4、家长喂养护理不当:如腹部着凉,人工喂养时水与奶粉配比错误,手卫生做的不到位等; 5、其他:非常少见但的确有发生的情况,如配方奶过期。所以提醒配方奶喂养的孩子家长一定要看配方奶的生产日期,避免使用过期的配方粉进行喂养。
    2023-08-02
  • 新生儿干咳怎么回事(视频)

    新生儿干咳怎么回事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防御,会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新生儿干咳可能是生理性反射,要注意房间温湿度是否合适,如果房间太干燥,会导致宝宝出现干咳。冬天供暖期间要注意应用加湿器调节室内湿度,并且注意给孩子喂奶或者少量喂水。 如果存在漾奶、反流的情况,反流的奶液刺激咽喉部,也可以出现干咳,需要采取头高体位,或者吃完奶后注意拍一拍嗝,重要的是避免母乳或人工喂养期间吞入过多空气,或宝宝吃奶前剧烈哭闹,吞入气体。如果新生儿咳嗽的次数较少,只是偶尔出现,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用太过担心。如果新生儿长时间干咳或次数较多,需要警惕,孩子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需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2023-08-02
  • 新生儿咳嗽吐奶怎么办(视频)

    新生儿咳嗽吐奶怎么办
    新生儿咳嗽吐奶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办法: 1、新生儿口腔唾液分泌较多,吞咽功能不成熟,当唾液增多时,刺激咽喉壁产生咳嗽反射; 2、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肺炎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如果咳嗽严重甚至会引起反射性呕吐,出现消化道症状,所以新生儿咳嗽吐奶,伴有鼻塞、流涕、喘憋、发热等异常情况,需要考虑存在呼吸道感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并且进行相应的治疗; 3、如果是口腔唾液分泌物增多引起的咳嗽,建议家长变换体位,喂完奶之后先不要着急把宝宝放平,而要先拍嗝,促进气体排出,甚至可以头高脚低或侧卧位进行体位喂养,减少唾液因为重力作用刺激咽喉壁引起的咳嗽反射。
    2023-08-02
  • 新生儿吐奶瓣正常吗(视频)

    新生儿吐奶瓣正常吗
    新生儿出现吐奶或吐奶块、奶瓣或奶渣样的表现相对较常见,并不一定有异常情况,因为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置,且贲门括约肌比较松弛,容易发生吐奶。如果是母乳喂养,不要给宝宝躺着喂奶,也不要给宝宝喂得太多,以免发生溢奶的现象。如果用奶瓶喂养,奶嘴的孔径要大小适中,避免过大发生呛奶。喂完奶之后需要将宝宝竖抱起来,拍拍后背,排出胃内的空气,防止发生吐奶。 如果孩子体重增长正常,吃奶及大小便都正常,一般不要紧。随着月龄的增长可以逐渐改善。如果频繁地出现吐奶或者体重增长不理想,需要考虑有可能存在异常的情况,如肥厚性幽门狭窄、颅内出血等导致颅内压增高,以及牛奶蛋白过敏等,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所以重点要观察呕吐的频率,关注体重增长情况。
    2023-08-02
  • 新生儿吐羊水吐多久(视频)

    新生儿吐羊水吐多久
    新生儿出现吐羊水,一般要吐1-2天,等宝宝将咽下的羊水以及异物吐干净后,孩子的呕吐现象就会消失。需要注意新生儿出生后要尽量避免平卧,而要采取侧卧位,避免吐出的羊水反流引起呛咳,并且要及时帮助孩子把吐出的羊水黏液擦拭干净,为避免呕吐物堵塞孩子的呼吸道、鼻子等地方,防止发生窒息。 如果长时间吐羊水,说明新生儿可能吸入过多的羊水,或存在消化道畸形,可到医院就诊,通过洗胃的方法解决,减轻宝宝不适感。如果仍然有频繁呕吐,甚至含有黄色、绿色物质,不能除外消化道发育畸形,需要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如果消化道造影检查证实宝宝存在消化道畸形,需要及时转到外科进行相关的手术治疗,尽早干预。
    2023-08-02
  • 七个月早产儿如何护理(视频)

    七个月早产儿如何护理
    7个月的早产儿,由于各个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如吃奶、自主呼吸都难以自己完成。出生后需要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和护理。在宝宝闯过了一道一道的难关,实现经肠道全量喂养,呼吸平稳,能够在室温下维持体温正常的稳定,体重达到2㎏后,回到父母身边,由父母进行护理。 对于这样的早产儿,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关注。监测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发育和运动发育,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细节,如吃奶量、吸吮力情况,大便颜色、次数,有无腹胀呕吐,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维持体温正常稳定。居家环境清洁,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进行婴儿抚触,婴儿操,促进宝宝正常发育,及时为孩子增添衣物,衣物要以棉质、透气、吸汗为宜,并且按照医嘱定期到医院随访,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细心照顾,才能够让宝宝成长得更好,让早产或超早产宝宝实现理想的追赶性生长。
    2023-08-02
  • 早产儿黄疸50天还没退怎么治疗(视频)

    早产儿黄疸50天还没退怎么治疗
    早产儿黄疸出现早,持续时间长,生理性黄疸可持续到2-4周,持续时间长也是病理性黄疸的表现之一。50天的早产儿黄疸仍没有消退,需要查肝功能,了解胆红素水平及是否有肝功能损害,需要查甲状腺功能、优生四项等,协助查找黄疸原因,并进行肝胆超声检查,明确是否有胆管异常。胎龄小的早产儿,尤其是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生后早期多需要进行肠外营养。如果应用时间比较长,或早产儿个体差异,会出现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伴有或不伴有肝功能损害,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有关保肝利胆的药物治疗。 如果早产儿体重增长正常、大便是黄色、哭声响亮婉转、肝功能正常、胆红素水平不太高,则排除感染、胆道异常等病理性的因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由于早产儿血脑屏障不完善,高水平胆红素容易通过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目前并没有具体的胆红素安全数值,必须要密切监测,高度警惕,重视对黄疸的干预,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2023-08-02
  • 新生儿着凉了怎么办(视频)

    新生儿着凉了怎么办
    刚出生的宝宝由于刚刚接触新环境,温度不适应,尽量给宝宝保暖,不能让他受凉。如果着凉,处理方式如下: 1、受凉后及时做好保暖措施,不要让宝宝继续受凉,同时给宝宝喂温开水,观察宝宝情况。如果有发热、吃奶差等症状,及时就医,听从医生建议和治疗; 2、不要让宝宝睡在空调或房间风口处,如果宝宝有出汗、吐奶等情况,需要及时擦拭,并且更换干净卫生的衣服; 3、受凉后,如果出现呕吐,家长定要照顾好,不能慌乱,让脸偏向一侧,先清理口鼻腔奶液,避免误吸呕吐物,否则可能导致窒息,严重时有生命危险。
    2023-08-02
  • 月子新生儿低烧怎么办(视频)

    月子新生儿低烧怎么办
    新生儿正常体温一般36.5℃-37.5℃,低烧一般指体温超过37.5℃,但低于38℃。新生儿因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皮肤汗腺发育不成熟,产热和散热容易发生不平衡,当外界环境温度太高,包被得太多,或宝宝哭闹、吃奶后都可能引起体温暂时波动,出现体温暂时升高,需适当松解包被,温水擦浴或安静后体温逐渐降到正常。 如果是病理性低烧,可能存在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全身感染,虽然给予温水擦浴、松解包被等处理措施进行物理降温。但宝宝仍然持续发热或者体温暂时下降后再次发热,伴精神反应差、吃奶差、咳嗽、鼻塞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