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晖

  • 宝宝室间隔缺损4毫米严重吗(视频)

    宝宝室间隔缺损4毫米严重吗
    对于婴幼儿4mm室间隔缺损,属于较小室间隔缺损,其严重性与室间隔缺损位置相关。如果室间隔缺损位于干下部,因为无自愈可能性,而且早期容易形成肺血管病变,即使较小缺损,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膜部室间隔缺损,一般存在自愈可能性,如果患者发育较好,且无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定期复查,等到5-6周岁进行介入手术;至于肌部室间隔缺损,如果患者心脏大小正常,且无心脏负担增加表现,则无需手术治疗。
    2023-07-31
  • 室间隔缺损的平均寿命(视频)

    室间隔缺损的平均寿命
    室间隔缺损如果没有出现肺血管病变且能够及时手术治疗,通常患者寿命与正常人群基本相同;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肺血管病变,如肺动脉高压,临床表现为严重乏力、运动障碍或皮肤青紫等症状,即使手术治疗,患者病情亦不会得到较大缓解,寿命相对缩短;对于较大室间隔缺损如果没有及时手术,早期即会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心衰表现,患儿寿命亦会缩短;对于特大室间隔缺损,通常在婴儿期即会夭折。
    2023-07-31
  • 宝宝心脏室间隔缺损是怎么回事(视频)

    宝宝心脏室间隔缺损是怎么回事
    室间隔缺损是胎儿期室间隔发育障碍形成左向右分流。临床上胎儿超声时可发现先天性心脏疾病,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室间隔缺损在活产新生儿中发病率是0.3%,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其它疾病,如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单独出现室间隔缺损手术效果较好,合并复杂畸形的室间隔缺损手术效果较差。
    2023-07-31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多久能剧烈运动(视频)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多久能剧烈运动
    进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放置封堵器以后。需针对封堵器脱落和移位问题进行预防,临床容易发生封堵器脱落、移位的时间一般发生在手术早期,因此早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通过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通常封堵器三个月以后基本被内膜组织包裹,介入封堵以后,要求患者半年以内避免跳绳、短跑、蹦极及负重等剧烈运动,防止由于运动造成心脏压力改变,导致封堵器可能脱落和移位。
    2023-07-31
  • 室间隔缺损手术后和正常人一样吗(视频)

    室间隔缺损手术后和正常人一样吗
    室间隔缺损如果没有出现不可逆肺血管病变,术后患者和正常人基本相同,无论寿命还是运动状态都接近于正常人群。但是如果已经出现不可逆肺血管病变,即使经过手术治疗其寿命亦会受到影响,而且容易出现乏力和运动障碍。所以强调先天性心脏病幼儿尽量及早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对于较大室间隔缺损,患者具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时,则需要及时手术;对于较小室间隔缺损,如果患者发育及活动状态正常,可以定期复查,等到5-6周岁以后进行手术。
    2023-07-31
  • 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视频)

    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
    室间隔缺损通常表现在膜部室间隔缺损,占室间隔缺损的70%左右。膜部室间隔缺损临床分为单纯膜部、膜周型以及隔瓣下室间隔缺损。治疗方面,单纯膜部室间隔缺损通常属于较小室间隔缺损,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通过介入手术完成封堵、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较大,早期即会出现肺血管病变、肺高压,需要早期采用外科体外循环手术闭合;对于隔瓣下室间隔缺损,目前亦是通过介入方法完成。一般膜部室间隔缺损在学龄前期,存在自然愈合可能性。
    2023-07-31
  • 肺动脉瓣狭窄的症状(视频)

    肺动脉瓣狭窄的症状
    肺动脉瓣狭窄的症状与肺动脉瓣狭窄程度呈正向相关,轻度肺动脉瓣狭窄于儿童期无临床症状,发育、活动状态与正常人相接近,随年龄增长心脏负担逐渐增加出现运动后乏力,成人后可能出现活动障碍、劳累表现。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初期临床上会出现婴儿期的紫绀、晕厥、活动后乏力甚至心衰、水肿表现,肺动脉瓣狭窄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肝大、水肿、腹水、杵状指表现。建议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2023-08-01
  • 肺动脉瓣狭窄怎么治(视频)

    肺动脉瓣狭窄怎么治
    单纯的肺动脉瓣狭窄现多数采用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由股静脉穿刺输送球囊扩张导管于肺动脉瓣处,将肺动脉扩开,手术伤害较小,术后恢复较快。较严重肺动脉瓣狭窄如接近于闭锁的情况时,个别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镶嵌治疗,镶嵌治疗为外科手术与球囊扩张相结合的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具体手术治疗方法与病情相关,多数可通过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