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波

  • 诊断骨关节结核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视频)

    诊断骨关节结核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诊断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结合病史,病人的病史是对诊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即需要结合发病时间和临床症状,比如发热、盗汗、局部红肿等;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既往临床上比较常用皮试,即PPD试验,因为结核菌的菌力在下降,PPD试验阳性的机会也在逐渐下降。现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手段是T-SPOT检查,全称为结核感染T细胞特异性检查抗体。感染过结核之后,人的免疫细胞会特异性的识别细菌,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对T-SPOT进行检测,可以非常有效的发现病人是否感染过结核菌。如果以前没有感染或新发感染导致检测阳性,意味着结核诊断的阳性成立。T-SPOT检查的阳性率,准确性和特异性都非常高,都在80%-90%以上。所以使用T-SPOT检查是现在临床上诊断结核非常有效的措施,还可采用抗结核抗体等; 4、直接证据,比如将有病变的部位直接取出组织,进行病理检测,进行病理抗酸染色,进行细菌培养,培养出结核菌,可作为辅助的证据诊断骨结核。
    2023-08-03
  • 良性骨瘤可以不治疗吗(视频)

    良性骨瘤可以不治疗吗
    良性骨肿瘤有很多的类型,比如囊肿、骨软骨瘤、内生软骨瘤,这些都是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对于这些肿瘤,判断是否需要处理的原则,大致如下: 1、是否对于骨强度产生影响,比如很多儿童的骨囊肿,本身病变不需要进行外科的干预,但是骨囊肿膨胀,会导致骨皮质强度下降,容易断裂,有些人甚至平时没有症状,只是体育课上摔跤导致骨折,从而发现病灶。对影响骨强度的病灶,需要早期手术干预,方法有微创、开放治疗的方法,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不同诊断,选择合适的方法; 2、肿瘤位于骨盆区或者是脊柱区,影响负重,会引起局部疼痛症状,需要对骨头的强度进行加强,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3、骨肿瘤可能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恶变的倾向,比如内生软骨瘤,在随访观察的过程中,或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发现局灶信号,可能会出现异样。对这些病灶,也可以采取早期手术将其彻底去除,控制肿瘤进展。
    2023-08-03
  • 骨结核脓肿怎么治疗(视频)

    骨结核脓肿怎么治疗
    在骨干或者脊柱部位的骨结核,由于大量细菌繁殖、坏死,结核死骨混杂于其中,会形成局部脓肿。这些脓肿会刺激人体发生炎症反应,压力高会产生疼痛,破坏骨头,引起骨的血供下降,形成死骨,进一步破坏骨质。脓肿会在椎管里蔓延,可能会压迫脊髓,引起神经功能症状。脓肿在腰椎时会沿着腰大肌逐渐向下流,一直流到盆腔里面,称为流注性脓肿。这些脓肿需要外科处理。 处理感染的最基本原则是清除脓液,脓的存在会严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所以对脓肿的处理,外科要求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先进行至少2周以上的化疗药物控制,动态观察炎症指标是否稳定或下降。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避免手术操作造成脓肿播散,形成全身播散性结核,这种疾病非常凶险。 在2周的有效控制基础上,炎性指标下降、疾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术把脓清除,清创死骨。清理干净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植骨或者固定操作,从而治疗局部骨结核。
    2023-08-03
  • 骨结核复发的原因(视频)

    骨结核复发的原因
    骨结核治好之后,复发有很多影响因素,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自身免疫力。因为骨结核现在已经非常少见,大多数发生骨结核还是和卫生条件比较差,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比较弱相关。结核称为特异性感染,是低毒力比较低的细菌,感染往往是在病人免疫力比较差的时候发生。 结核需局部处理加上全身的四联药物化疗,复发往往和耐药结核菌有关,即细菌已经对药物不敏感。另外,还与局部病灶可能处理不彻底有关系,局部脓没有排净,局部清创不够彻底,也容易出现结核复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重新对现在的结核菌再选新的药物。因为抗结核的药物选择也比较有限,临床中对于病人在手术之后,一定要坚持足药、足疗程用药,坚持治疗周期一年半的时间,避免耐药菌的出现,导致结核复发。
    2023-08-03
  • 有骨结核病几年能治好(视频)

    有骨结核病几年能治好
    骨结核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对于局部病灶进行处理。局部病灶彻底清创,恢复骨稳定性,减轻脊髓压迫,清除关节脓液,采取药物灌注。经过一个周期的治疗,可以获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但因为结核感染,本身存在很多的因素,现在结核耐药性很强,治疗周期与结核的发生和病人的抵抗力弱也有关。所以对于结核的治疗,即使是骨结核,仍然需要坚持1年半以上的服药治疗。对于骨结核,需要局部的周期治疗,手术之后,结合标准的1年半以上的四药联合全身化疗,使结核菌获得良好的控制。 不规则服药,不完整的治疗周期,不完整的药物治疗,都会造成结核菌耐药。耐药结核菌处理非常棘手,可能导致在手术局部,或身上其它部位再次发生结核菌感染。感染到后期可能面临无药可医的局面。因为仅通过局部处理,不能很好地控制结核菌的全身播散,随意的手术处理可能会加速结核菌在全身播散,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2023-08-03
  • 骨结核手术后多久能走(视频)

    骨结核手术后多久能走
    骨结核的手术根据不同部位,恢复的时机也不同。脊柱结核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面,对于发生病变的椎骨需要进行清除。椎骨和椎骨之间的缺损需要通过植骨的方式,让植入的骨头与上下两节的椎骨发生融合。融合之后,病人的脊柱能够恢复正常的支撑作用。融合过程相对比较长,正常情况下需要至少2-3个月左右的时间,因为现在的手术都可以辅助内固定。虽然是结核菌感染,但仍然可以内固定。一般情况下术后3-4周,在支具的保护下,病人可以适当坐起吃饭、洗脸。到术后2-3个月,在支具保护下可以正常行走活动,但前提是感染、局部脓液并没有明显影响神经功能,没有发生瘫痪。 瘫痪病人的恢复,由肢体恢复、力量恢复的情况决定。关节周围结核现在已经非常少,对这些部位的结核,早期要坚持休息制动,休息制动的同时合并全身药物的治疗,药物控制比较有效的情况下,可能要到3-4周才能逐渐开始活动。早期绝对禁止活动,制动是控制感染非常重要的措施。因为关节周围的感染很容易引起关节的粘连。即使是通过以上处理之后,很多病人可能会残留关节功能的障碍,需要后期通过锻炼慢慢恢复。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