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

  • 冬天洗冷水澡会发烧吗(视频)

    冬天洗冷水澡会发烧吗
    冬天洗冷水澡是否会发烧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看患者的自身情况和具体情况,主要分析有以下几点:1、在冬天时,一般对于部分老年人,有一定的基础原发性疾病,或者是既往出现感冒、肺感染,并在2周之内,这类人群冬天洗冷水澡有可能出现发烧的情况。由于其免疫力相对低下,在用冷水洗澡时,风邪、寒邪、湿邪入体有可能造成发烧、感冒;2、但也有一部分人在冬天洗冷水澡并不会发烧,尤其是对于年轻人,体力较好、免疫力较强,或者常年习惯冬泳的人,冬天洗冷水澡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烧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并不绝对,部分人也会由于出现一定的感冒前期的倾向、先兆,在冬天洗冷水澡过后,并没有及时擦干身体,或者是着凉、受风吹,这时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感冒的临床情况。总之,在冬天通常不建议长时间洗冷水澡,尤其是不建议老年人,或者是体质相对较差、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经常、大量、长时间的洗冷水澡。
    2023-08-01
  • 大人腋下37℃发烧吗(视频)

    大人腋下37℃发烧吗
    成人用水银温度计进行腋下测量时,体温37.0℃不属于发烧,但体温一旦超过37.0℃则算发烧。正常成年人用水银温度计,在腋下进行体温测量时,标准的体温值应该在36.0-37.0℃,因此在此区间之内测得的体温数值,都属于正常范围,包含37.0℃。因此体温在腋下用水银温度计测量,37.0℃不属于发烧。在此时间段内,患者要注意进行体温监测,人体的体温并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着昼夜的节律发生变化,也会随着测温的不同位置而有所变化。一般在晨起时,是人体全天体温温度的最低值,伴随着上午和全天的工作,在人体出现不同程度兴奋性增强时,体温也会随之上升,因此在下午的13:00-18:00,是人体全天体温的最高值,18点以后尤其是在傍晚到夜晚时,体温会逐渐下降,凌晨时降到全天体温的最低点,晨起后体温又会逐渐升高。患者在腋下测量体温时,还要注意是否正确测量体温,如腋下测量体温之前要擦干腋下的汗水,另外患者还要注意在测量时,水银面是否甩在标准的温度界面之下。
    2023-08-01
  • 细菌性发烧吃什么药(视频)

    细菌性发烧吃什么药
    细菌性发烧的患者可以考虑服用消炎药,也称抗菌素,以及退热药,但应到医院进行一定检查,检查出现细菌性发烧的原因,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或做血细菌培养加药敏检查等,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确诊,并对症用药,具体情况如下:1、喹诺酮类药物:比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另外也可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比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2、头孢菌素:对于不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克肟等;3、青霉素类药物:比如氨苄西林、克拉维酸钾等;4、硝基咪唑类药物:如果患者是细菌性发烧,经过培养属于厌氧菌,可以适当添加治疗厌氧菌药物,可以选择硝基咪唑类,比如甲硝唑、奥硝唑、替硝唑等药物进行口服;5、退热药物:在细菌性发烧时,如果患者持续有高烧不退,也可以联合服用一定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退热,比如扑热息痛、安瑞克(布洛芬颗粒),也可以适当结合一定有退热作用的中药进行口服,比如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等。
    2023-08-01
  • 成人36.7算发烧吗(视频)

    成人36.7算发烧吗
    成人体温36.7℃不属于发烧,正常成年人体温在36.0-37.0℃,因此只要体温在此区域范围内,都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成年人在服用一定退热药,比如扑热息痛、复方氨林巴比妥等药物后,体温达到36.7℃,虽然暂时不属于发烧,但也属于病理性情况。成年人生理性的体温应在36.0-37.0℃,但人体体温有一定波动,会随着昼夜温度变化、人体正常生物钟的活动模式发生改变。通常在凌晨到早晨起来的这段时间内,人体的体温是全天最低体温,随着一天的工作,伴随着交感神经的兴奋,体温会逐渐升高,在下午时会达到体温峰值,在随着傍晚时体温会逐渐回落,但只要在36.0-37.0℃区间范围内,都不属于发热。
    2023-08-01
  • 感染性发烧一般需要几天(视频)

    感染性发烧一般需要几天
    感染性发烧是相对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混合性感染,还有二重感染,患者发烧时间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感染类型不同,发烧时间主要如下:1、细菌感染:如果发烧是相对较轻的细菌性感染引起,一般发热期在3-5天。随着人体免疫力逐渐提高,会逐渐将细菌排出体外,体温会随着时间而逐渐下降,但也要经过3-5天;2、病毒感染:一般发烧5天甚至7天左右,病毒排出体外需人体有免疫屏障,还要应用一定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所需要的时间相对会更长;3、二重感染、混合性感染:发烧时间一般更长,如果患有原发基础疾病,为老年患者或既往免疫功能缺陷,感染所需要的恢复时间更长,在7天甚至10天左右。但发烧时间还要根据人体免疫情况、是否及时应用有效药物或采取退烧措施等判断,上述因素与发烧持续天数及病情好转所需天数直接相关。
    2023-08-01
  • 37.4℃是发烧吗(视频)

    37.4℃是发烧吗
    体温在37.4℃,通常情况下属于发烧。使用水银温度计在腋下测量体温,正常标准值为36.0-37.0℃,因此根据体温是否处于36.0-37.0℃判断是否发烧。当体温在37.4℃,则属于发热,应考虑是生理因素还是病理因素导致。发烧、发热可以通用,通常情况下,37.4℃是属于发热中的低热类型。一般考虑是运动后体温上升等生理性因素造成体温上升,而病理性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也可能造成体温37.4℃。
    2023-08-01
  • 成人腋下37.2℃算发烧吗(视频)

    成人腋下37.2℃算发烧吗
    成人腋下体温37.2℃,属于发烧。人体体温应在36.0-37.0℃,在腋下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体温较为精准,为标准温度,因此体温>37.0℃,如为37.2℃,则属于发烧。此时应到医院进行诊断,明确是生理性因素导致,还是病理性原因造成。部分患者体温37.2℃是生理性因素导致,还有部分患者是病理性原因导致,如感染等。在用水银温度计在腋下进行体温测量时,有可能因实验室误差测量不准,如体温计夹得过紧,或水银没有甩到液平面以下,甚至测量时没有注意时间、位置、深度、腋下有汗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成人腋下体温测量不准确。因此在测量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还应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多次测量,因人体体温会随着昼夜节律变化而变化,但通常体温不会相差>1℃。
    2023-08-01
  • 发烧37.6℃怎样退烧(视频)

    发烧37.6℃怎样退烧
    如果发烧至37.6℃,属于低烧,应积极明确原发病,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再给使用退烧药物治疗。还可以给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甚至让患者在饮食、饮水和生活方面进行调理和调整,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体温37.6℃时,应尽快到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就诊,根据患者发烧情况,进行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常见原因及治疗措施如下:1、如果是炎症感染导致,如大叶性肺炎、急性胃肠炎、泌尿系感染,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选择敏感性抗生素,如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胶囊、莫西沙星注射液、环丙沙星等。还可以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叶可以给患者应用头孢类消炎药,如头孢菌素、头孢克肟、头孢美唑、头孢拉定等。合并病毒感染时,可应用一定抗病毒类药物,如利巴韦林、更昔洛韦;2、可以让患者应用一定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退烧,一般以口服为主,如安瑞克(布洛芬颗粒)。服用后应大量饮水,以促进利尿,也能有效退烧。也可联合应用一定中医中药,如连花清瘟胶囊、小柴胡颗粒等。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状态,可以进食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西红柿、黄瓜等。
    2023-08-01
  • 为什么发烧会后背痛(视频)

    为什么发烧会后背痛
    发烧时后背痛,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1、如果是由原发疾病加重导致发烧,可能引发后背牵涉样疼痛,与内脏牵涉痛相关。患者出现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严重肺炎出现时,会由剧烈咳嗽、咳痰导致前胸、后背疼痛。此时患者胸腔内会有明显烧灼感,且有牵涉样疼痛,与感染时炎性物质渗出,导致局部发生感染性炎症反应,造成疼痛剧烈、症状加重有关;2、可能是其它致炎因子刺激局部,导致局部病变。如果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既往有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发烧时人体出现免疫应答后,易导致炎症因子对周围组织、细胞侵袭,从而刺激神经根,神经系统会出现一定病变,可有后背疼痛的表现;3、对于呼吸道感染,一旦有炎症渗出或周身炎症感染综合征,可出现后背疼痛。对于既往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发烧时神经根敏感性增强,因此也会出现后背疼痛症状。
    2023-08-01
  • 发烧38℃怎么退烧发汗(视频)

    发烧38℃怎么退烧发汗
    发烧至38℃时,一般可通过应用药物退烧、发汗,也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烧、发汗。另外,也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退烧、发汗,常见措施如下:1、药物降温:在患者体温上升,尤其是发烧38℃时,应到医院进行检查,就诊于发热门诊后,明确导致发烧的原发病。如果是由细菌感染造成,通常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原发病,可选择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头孢克肟等药物进行治疗,在原发病得以控制后,会有退烧、发汗的表现。如果持续体温上升在38.5℃左右时,也可以应用一定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退烧,如布洛芬颗粒,或肛门内应用吲哚美辛栓,甚至口服西乐葆、扑热息痛等进行治疗;2、物理降温:可以用毛巾蘸取温清水,擦拭额头、手心、脚心等部位,有助于退烧、发汗;3、其他措施:注意多饮水以促进利尿,也有助于退烧、出汗。饮食上,应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果、蔬菜,如西瓜、苹果、黄瓜、西红柿等。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