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

  • 新生儿奶粉怎么冲(视频)

    新生儿奶粉怎么冲
    新生儿奶粉冲调方式,最重要是按照奶粉桶上要求配置。家长购买一种新奶粉后,最好仔细阅读奶粉桶配置说明。一般都会对水温、配置方式等有明确说明,比如常见配置方式,事先准备好消毒好的奶瓶、奶嘴等,按照奶粉配制要求,比如要求每30ml水加一勺奶粉,需按照孩子需要奶量倒好水,再加奶粉。如果先放奶粉,水量就不准确,所以一般先放水,再加奶粉。 加奶粉要求一般按平勺计算,也就是奶粉桶基本都有专门用于刮平奶粉勺的地方,每次舀出奶粉后,要专门刮去,奶粉超过奶粉勺出口平面或不足一平勺都不够准确。所以配置时尽量不要出现1/2或1/3勺,很难保证奶粉量准确性。如果孩子吃不多,宁愿将多余奶液冷藏或丢弃,也不要配置不精确,比如孩子需吃130ml奶,可配置150ml,吃剩的留着或丢弃,而不要粗略评估加1/3勺奶粉。配置好后将奶液摇匀,试好温度再给孩子吃即可。
    2023-08-02
  • 新生儿如何喂奶(视频)

    新生儿如何喂奶
    对于新生儿,喂奶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如果母乳喂养,应考虑按需喂养,一般每天可喂奶8-12次,喂奶方式可坐位或躺位等,只要孩子能接受即可。母亲需注意喂奶过程中让孩子正确衔乳,有助于孩子正常吃奶。如果奶粉喂养,应相对按时定量喂奶,新生儿有一定吸吮需求,也就是新生儿往往都喜欢吸吮,可以是妈妈乳房,也可以是安抚奶嘴等。需通过吸吮达到安抚情绪、缓解不适目的。所以对于母乳,只要孩子使劲吸吮,妈妈才会有奶阵到来,会有大量乳汁吸入。如果孩子不用力吸吮,往往奶阵会来得很慢或没有奶阵,孩子摄入奶量会很少。 对于奶瓶喂养孩子,只要吸吮奶嘴就会有奶液流出,因此孩子有时已经吃饱,而家长往往并不了解情况,看到孩子有吸吮表现,以为孩子饿,从而给孩子喂奶,且有些孩子可能会哭闹后出现吸吮表现,不一定因饥饿,故人工喂养孩子容易过度喂养。且妈妈用奶瓶喂养时,要注意适当根据孩子月龄控制孩子进奶量,以免过度喂养导致孩子肥胖。同时在喂奶过程中,要注意将奶嘴全部充满奶液,以免孩子吸入过多空气导致腹胀、胀气、呕吐等表现。
    2023-08-02
  • 宝宝突然不吃奶粉怎么回事(视频)

    宝宝突然不吃奶粉怎么回事
    婴儿突然不吃奶粉,首先根据孩子年纪判断。如果出生2个月内混合喂养孩子突然不吃奶粉,但吃母乳很好,有可能因孩子更喜欢母乳。而奶粉因口感或口味不好吃,所以孩子更倾向吃母乳。很多混合喂养孩子,会在2个月左右开始更倾向母乳,不愿吃奶粉。除此外孩子如果吃奶过程中有不适,比如可能配奶水温不合适,过凉、过热或孩子吃奶过程中发生呛咳,不适表现都可能导致孩子不愿吃奶粉,需逐渐调整。还有可能孩子4个月左右开始慢慢出现吃奶不专心,不愿吃奶表现,无论是母乳还是奶粉都不愿意,可能厌奶。 孩子第一个厌奶期一般发生在4-4.5个月左右,孩子因为听觉、视觉等发育,吃奶不专心,清醒状态下不愿进奶。这时建议尽量调整喂奶环境,注意相对安静、昏暗,不要有外界因素影响。 同时注意不要强迫孩子吃奶,也不要喂迷糊奶,孩子逐渐清醒状态下有饥饿感就会恢复进奶。除生理方面因素外,有些孩子可能有病理因素,比如出现疱疹性咽炎、鹅口疮等,可能导致吃奶不舒服,也会引起拒奶。如果发现孩子有相关表现,比如发烧或口腔里有白色膜状物,精神不好、哭闹明显等,建议到医院就医,请医生检查,确认引起孩子拒奶原因,再考虑是否需进一步处理。
    2023-08-02
  • 梅毒一期怎么办(视频)

    梅毒一期怎么办
    梅毒感染人体以后,通常会分为早期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是以2年的时间为界限,早期梅毒又包含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和潜伏梅毒,因此Ⅰ期梅毒即属于早期梅毒。 目前的治疗方案,国家推荐的指南是使用长效的青霉素进行治疗。一般是每周治疗1次,可以连续治疗2周,治疗之后3个月再进行血清学的随访,查看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试验是否滴度下降或者能够转阴。如果已经确诊是Ⅰ期梅毒,需要患者告知自己的性伴侣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性伴侣还没有确诊是梅毒,也有必要进行预防性的治疗。
    2023-08-02
  • 梅毒能彻底治好吗(视频)

    梅毒能彻底治好吗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引起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患上梅毒以后是否能够彻底的治愈。实际在临床上并不能认为完全可以治愈,因为在梅毒螺旋体最初进入人体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极早期以及一期梅毒的时候,如果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也是可以彻底治愈,比如部分患者刚刚出现梅毒,血清学阳性也可以转阴。 但是如果梅毒螺旋体已经进入血液,引起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以及非特异性抗体转阳以后,实际在治疗以后此部分患者可以称为临床治愈,无法达到血清学治愈,因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一旦产生以后,也是非常难以转阴。
    2023-08-02
  • 幼儿急疹可以出门吗(视频)

    幼儿急疹可以出门吗
    幼儿急疹是一种小儿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绝大多数孩子在18个月内都可能出现幼儿急疹,由于人类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孩子临床上主要表现持续高热,但没有其它系统感染表现。如果孩子出现咳嗽、流涕、鼻塞,是呼吸道感染表现。如果出现呕吐、腹泻、腹胀等,是消化道感染表现。如果孩子除发热,没有其它任何感染相的表现,对于18个月内孩子,首先警惕幼儿急疹可能,孩子往往反复发热至少3-5天,并且以高热多见,退烧后精神较好,3-5天后孩子彻底退热,出现全身皮疹,表现为典型热退疹出,这时就可确诊为幼儿急疹。 孩子热退疹出前,没有办法确诊孩子是幼儿急疹,但一旦确认幼儿急疹,不需做任何特别处理,不影响正常生活,可正常饮食、洗澡、出门等。出门时要注意,如果气温变化特别大,大风、雾霾等,即使是正常孩子也应注意避免出门,而患病孩子就更需注意。如果必须出门也可以,对疾病过程没有太大影响,但可能导致患上其它疾病,要根据具体情况。所以确诊孩子患有幼儿急疹,可正常生活、不影响出门,但注意护理。
    2023-08-02
  • 高龄孕妇应做哪些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视频)

    高龄孕妇应做哪些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随二胎政策开放,高龄孕妇逐渐增多,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随之增高,需加强产前筛查。产前筛查包括以下几点: 1、妊娠第11-13周+6天时,应行早孕期超声筛查,主要测量胎儿NT值,排除鼻骨缺如、神经管缺陷等疾病; 2、预产期年龄为35-39岁,如年龄为唯一高危因素,可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无创DNA检查。预产期年龄>40岁孕妇,建议行绒毛穿刺取样术或羊膜腔穿刺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即CMA检查; 3、定期行产科超声检查,于妊娠23-26周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包括胎儿心脏超声; 4、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受限筛查、诊断。因为高龄孕妇易发生此类疾病。
    2023-08-02
  • 产前检查有哪些(视频)

    产前检查有哪些
    产前检查不仅保证孕期质量,还能节省医疗卫生资源,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孕11-13周+6天时,应行超声检查测量NT,即颈部透明带厚度,NT可预测唐氏综合征指标。另外早期应进行唐氏筛查,早期唐氏筛查包括NT值计算、血清学检查; 2、孕15-22周时应行胎儿超声检查及中期唐氏筛查、无创DNA及羊水染色体检查; 3、孕24-28周时应行胎儿超声检查及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孕妇还应行糖耐量检查筛查糖尿病; 4、孕29-32周、孕33-36周应各产检一次,孕37-41周每周产检一次,期间包括2-3次胎儿超声检查及每四周一次血、尿常规检查; 5、孕36周后增加电子胎心监护检查,存在高危因素孕妇酌情增加产检次数。 正常妊娠产检次数约9-11次,分别为早孕期即孕5-8周检查,尤其月经周期不规律或遗忘末次月经时间的孕妇,早孕期超声可协助推算孕周及预产期。
    2023-08-02
  • 什么是产前诊断(视频)

    什么是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指胎儿出生前对胚胎或胎儿发育状态、是否患疾病等方面进行检测、诊断,产前诊断目的如下: 1、使父母了解妊娠状况,选择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 2、经过产前诊断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如产前诊断胎儿存在代谢性疾病,应在新生儿期尽早给予治疗。 适合产前诊断人群如下: 1、35岁以上高龄孕妇; 2、产前筛查存在胎儿染色体异常,属于高风险孕妇; 3、曾生育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4、通过产前B超检查,怀疑胎儿可能存在染色体异常; 5、夫妇一方为异常染色体携带者; 6、医生认为需行产前诊断孕妇,如唐氏筛查属于临界风险,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孕妇不能行无创DNA检测,需进行产前诊断。
    2023-08-02
  • 新生儿肚脐怎么护理(视频)

    新生儿肚脐怎么护理
    新生儿肚脐要特别注意护理,以免引起局部感染,促进孩子脐带尽早脱落。一般孩子沐浴后,或换尿布时可做脐带护理。护理前要准备棉签和酒精、碘伏等消毒剂。一般沐浴后或换尿布后,可用布把脐带周围水分擦干,用棉签蘸取消毒剂,用食指和拇指把脐带周围皮肤撑开。或可用手把连接脐带棉绳提起,暴露脐窝,也就是脐带根部。再用棉签从根部向脐带面方向做环形消毒,用同样方法消毒2-3遍,把脐带根部擦干净。婴儿脐带一般出生后1-2周脱落,脱落后可能会有轻微渗血,这时不用着急,仍可用消毒剂先做局部消毒,再观察直到完全干燥为止。 一般脐带部位应注意保持通风干燥,不需包扎,但也注意不要让尿布盖住脐带。给男宝宝换尿布时,尽量让阴茎朝下,以免脐带受尿液污染造成局部感染发炎。脐带护理一般1天至少1次,多数2次左右即可。即将脱落的脐带及肚脐根部,偶尔可能有少量黄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渍,这时要注意做脐部护理,把局部擦干净并保持干燥。如果发现孩子脐带局部分泌物增加,尤其出现绿色或黄色分泌物,或有臭味,或脐带周围皮肤发红,要考虑局部感染可能,及时带孩子就医。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