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琴

  • 川崎病后遗症(视频)

    川崎病后遗症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免疫机制介导的全身血管炎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因为它是免疫血管炎的炎症反应,所以特别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的病变,是影响川崎病远期预后的关键。经过治疗以后的川崎病,大多数预后良好,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后,仍有5%的患儿可发生暂时性冠状动脉病变,也就是出现川崎病的后遗症。其中约70%的冠状动脉扩张可以自行恢复,约1%的患儿会发生永久性冠状动脉病变,巨大的冠状动脉瘤常发生狭窄。如遇此种情况,需要采取心脏介入或者外科手术治疗。因此,一旦确诊川崎病,在急性期需积极治疗,以最大限度减轻川崎病后遗症的发生率。
    2023-08-02
  • 川崎病传染吗(视频)

    川崎病传染吗
    川崎病属于一种人体变态反应性疾病,不属于传染病,其不具有传染性。它的发病因素是各种感染造成的机体免疫反应,或称为变态反应,可表现为持续高热、眼结膜及周身皮肤明显发红,部分患儿伴有皮疹、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随着病情进展会影响心血管,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增宽,严重时甚至产生动脉瘤改变,对患儿生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血液化验中血小板可有明显升高。
    2023-08-02
  • 川崎病的预防(视频)

    川崎病的预防
    川崎病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补充充足的营养,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情绪对人体免疫力有积极的作用,若心态良好,人体免疫力相对较高,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防止睡眠不足导致身体劳累、虚弱;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心肺功能,增强体质,进而提升身体免疫力; 5、做好防治措施,日常应做好保暖措施,特别是天气变化时,应注意衣物的增减,以免由于经常寒凉导致感冒发生。应避免经常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以免发生疾病的感染; 6、定期体检:川崎病患儿要按照医嘱定时到医院复诊,及时了解身体情况。早期发现异常的情况,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免出现失治、误治。
    2023-08-02
  • 川崎病饮食提醒(视频)

    川崎病饮食提醒
    川崎病的主要病变是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除了遵守医嘱治疗外,还应在饮食上加以注意,以免加重或诱发疾病再次发生,具体如下: 1、患儿存在发热、口腔黏膜充血糜烂时,饮食应该以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避免给予辛辣刺激或者较为坚硬的食物,以免对口腔黏膜造成再次损害; 2、食物应该温凉,以免过热或者过冷而刺激口腔黏膜,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3、如果患儿体温恢复正常,食欲正常,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饮食,促进机体迅速康复。
    2023-08-02
  • 5分钟搞懂猩红热(视频)

    5分钟搞懂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以出现变态反应性病变,如风湿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等。猩红热好发于儿童,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间接的接触传播,接触传播主要包括伤口或者是产道的传播,一般细菌污染的日用品、器具、食物等接触也可以导致传播。可通过血象检查、细菌学的培养以及辅助检查确诊。一旦确诊猩红热,患者需隔离6日以上,直到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而且无并发症时,才能够解除隔离;对咽拭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急性期应该要卧床休息,进食一些稀软、清淡的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卫生,年长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漱口。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以用红霉素或者是头孢菌素。高热可以用较小剂量的退热剂,或者是用物理降温等方法。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居家通风、餐具消毒,并卧床休息、保持口腔卫生,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进行预防。
    2023-08-02
  • 猩红热的预防(视频)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无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具体内容如下: 1、控制传染源,猩红热病人以及带菌者需要隔离6-7天; 2、切断传播途径,在疾病流行期间小儿应该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该注意通风。对可疑的猩红热、咽峡炎的患者及帯菌者,都应该给予隔离治疗; 3、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 4、如果与猩红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服药预防,尤其是曾经患过肾炎或风湿热的宝宝要在医生的医嘱下给予一定的预防。
    2023-08-02
  • 猩红热的检查(视频)

    猩红热的检查
    猩红热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当发现机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进行检查,具体的检查项目如下: 1、血象: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最多(10-20)×10^9/L,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中性粒细胞常常在80%以上,严重的病人可以出现中毒颗粒,出疹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以高达5%-10%; 2、细菌学培养:即病原学的检查,一般要做咽拭子或者是其他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可以有β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如果咽拭子或者咽分泌物培养出链球菌,也是确诊的依据;也可以做免疫荧光检测法,快速做出病原学诊断; 3、辅助诊断:抗“O”也就是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效价的增高,一般在1:400以上,以及脱氧核糖核酸B抗体效价的增高,有助于诊断。还有狄克试验,做皮内注射后,局部红肿直径如果超过1cm的就为阳性,发病早期是呈阳性的,恢复期转为阴性。阳性提示无抗毒免疫力,对猩红热易感,阴性表示有抗毒免疫力。
    2023-08-02
  • 猩红热的注意事项(视频)

    猩红热的注意事项
    猩红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没有加以注意,很容易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因此,当孩子患有猩红热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隔离患者,直到咽分泌物培养3次阴性,无化脓性并发症出现,即从治疗日起不少于7天,在隔离期避免探视,对接触者医学观察7日。咽培养持续阳性者适当延长隔离期; 2、居室内需要经常通风,每天开窗换气,可以在早中晚各开窗1次,最好多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3、餐具需要每天消毒,包括毛巾、口水巾,病情康复后要做1次全面的消毒,包括家具、衣物、玩具等,床褥应该在太阳底下进行暴晒; 4、急性期患者要卧床休息,为防止猩红热引起心肌炎、肾炎,患者应绝对卧床2-3周; 5、注意口腔卫生,用淡盐水漱口,每天3-4次,清除口腔分泌物,咽痛明显者可给予硼酸溶液或者是氯已定漱口,口含溶菌酶片等。
    2023-08-02
  • 猩红热护理提醒(视频)

    猩红热护理提醒
    猩红热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其护理事项如下: 1、一般的护理:隔离措施,采取呼吸道隔离,一直到有效抗菌治疗满24小时为止;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咽痛症状以及咽分泌物变化以及出疹的情况,观察有无眼睑浮肿、尿量减少以及血尿等,每周要做两次的尿常规检查; 3、症状护理:对于发热的护理,发热时患儿应该卧床休息,室内经常通风换气,避免衣服过厚而阻碍散热,如果有寒战应该保暖,摄取足够的液体和热量;皮疹的护理,要保持皮肤的清洁,皮疹消退后可以出现皮肤的脱屑,有瘙痒感,如果抓破还会继发感染,如果患儿瘙痒明显,可以涂炉甘石洗剂或者是75%的乙醇。忌穿绒布或者化纤的内衣裤,以免加重瘙痒。脱皮时可以涂凡士林或者是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需用剪刀剪破,不能用手强行的剥离,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4、用药护理:在应用青霉素治疗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过敏反应。
    2023-08-02
  • 猩红热复诊提醒(视频)

    猩红热复诊提醒
    猩红热即使经过规范化治疗后,皮疹消退,炎症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患者也需要到院进行复查,以排除并发症和复发的可能性,具体复查项目如下: 1、血常规:猩红热治愈后,需要检查血常规,其各项指标是否恢复正常; 2、尿常规:猩红热病后1-3周,可出现急性肾炎,导致尿量减少、尿色变深、血尿,体表可以出现眼皮、下肢的水肿,在猩红热疾病康复后2周要做尿常规检查; 3、细菌学培养:比如说咽拭子检测,观察咽拭子培养是否转阴。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