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维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引起失明吗(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引起失明吗
    糖尿病引起失明并不多见,多数患者仅出现视力较低或只有光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若能定期检查并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引起失明,一旦失明较难逆转。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发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影响视力,且不可逆转。失明是指光感完全消失,多由于糖尿病增殖期早期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但没有及时激光治疗,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导致失明,甚至无光感。
    2023-07-30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日常注意事项(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日常注意事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血液微循环畅通,避免微循环障碍。同时,积极配合医生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非增殖期病变6个月检查1次;非增殖期与增殖期之间,3个月检查1次;增殖期建议进行全视网膜光凝,一旦错过激光治疗最佳时期,可能发生玻璃体积血,需手术治疗,也可能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视功能损害较大,且不可逆转。
    2023-07-30
  • 干眼症的常见原因(视频)

    干眼症的常见原因
    干眼症发病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老年人因年龄增长,泪腺分泌功能下降,泪液分泌减少; 2、更年期女性性激素水平下降; 3、电脑终端综合征,长期处于电脑前人群眨眼次数减少; 4、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 5、部分眼科手术后,如近视眼、白内障、青光眼手术; 6、滥用眼药水; 7、干燥综合征,属于免疫系统疾病,可能出现眼干、口干、皮肤干燥,甚至全身干燥。
    2023-07-30
  • 干眼症的分类(视频)

    干眼症的分类
    干眼症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液缺乏型干眼症:主要由于全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免疫性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 2、蒸发过快型干眼症:由于脂蛋白缺乏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部分患者眼边溃烂,即睫毛根部长期充血、潮红,导致脂质层分泌障碍;或长期面对电脑者,由于其每分钟眨眼次数较低,泪膜稳定性较差,可导致蒸发过快、过强; 3、黏蛋白缺乏型干眼症:是指眼睛表面上皮细胞损伤,可由热烧伤、化学性烧伤、酸碱烧伤、药物毒性引起。
    2023-07-30
  • 干眼症的非药物治疗(视频)

    干眼症的非药物治疗
    干眼症首选药物治疗,如使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但应注意眼药水打开后使用期限为1个月,单支包装眼药水打开后使用限期为24小时,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药物保质期。其非药物治疗即使用湿房镜,如处于长期密闭环境、冬天暖气房间或湿度不够房间,可配戴湿房镜,使眼周空气比较湿润;还可选择泪小点栓塞术治疗,主要目的为保留泪液,减少泪液流失,需在专业医生综合分析下进行。
    2023-07-30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高危因素。同时,定期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如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眼底检查应从12岁开始,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患者情况3-6个月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进行眼底筛查,如果发现病变,建议1年筛查1次或根据患者情况3-6个月筛查1次;建议女性于妊娠前3个月进行1次眼底筛查,如果无异常则无需复查,如有异常仍需复查,严重者1-3个月复查1次,较轻微者3-12个月复查1次。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怎么办(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怎么办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视力危害较大,由于黄斑区为视觉最敏锐区域,一旦发生黄斑水肿,视力便会受到影响。黄斑水肿非常棘手,早期临床多进行黄斑区局灶光凝使黄斑水肿消退,但患者视力可能降低。目前由于出现抗新生血管生长药物,如抗VEGF药物,进行眼内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但部分患者病情并不能得到完全控制。临床中糖尿病致盲均由于黄斑水肿引起,且难以逆转,建议平时控制好血糖,定期复查眼底,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尽量避免发展到黄斑水肿。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检查眼底时,可发现少量出血、微血管瘤等非增殖期表现,如未侵犯黄斑区,则不会出现视力下降;但若早期病变直接侵犯黄斑区,视力也会受到影响。病变进入增殖期后,若玻璃体突发出血,患者可能突然视力下降,且下降较严重,部分患者可能仅剩光感或眼前手动感觉。若未能及时进行激光治疗,新生血管可蔓延至虹膜表面,阻塞前房角,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出现视力丧失、眼球剧烈疼痛、剧烈头痛等症状。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临床中1型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达25%,超过10年者患病率达60%,超过15年者达80%,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另外,另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均为糖年并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尤其吸烟,可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建议糖尿病患者戒烟、戒酒。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鉴别诊断(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鉴别诊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时发现视网膜出血,多与以下疾病鉴别: 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出血多由于血压控制较差引起,眼底出血属于浅层、放射状出血,视乳头水肿,具有棉絮斑、缺血改变;而糖尿病患者深层出血较多见,为圆形点片状出血,通过病史、血压和血糖控制程度可以鉴别; 2、肾病、白血病患者也可出现眼底出血、视网膜水肿,伴大量棉絮斑,较易鉴别。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