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彬

  • 小儿癫痫如何确诊(视频)

    小儿癫痫如何确诊
    近年来,大多数患儿得到正规治疗,其中大部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诊断最主要来自脑电图和症状学的诊断。小孩发作癫痫时会产生符合临床定义的症状学,如强直阵挛或肌阵挛或失张力,或是痉挛等症状,有经验的癫痫科医生可根据症状是否符合进行判断,再结合发作时癫痫样放电的脑电图进行确诊。
    2023-07-30
  • 小儿癫痫的危害(视频)

    小儿癫痫的危害
    小儿癫痫疾病给家长造成沉重的负担,包括经济上需要付出的医疗费用,还有思想上要承担的包袱。癫痫对小孩的危害基本可分为两类,预后相对比较好的良性癫痫,对小孩的危害比较小,预后不好的非良性癫痫,会对小孩的认知或运动功能产生危害。良性与非良性在不同的时间段或因时间的推移,可互相转变。发生癫痫要诊断分类,根据类型推断预后的情况。
    2023-07-30
  • 小儿癫痫如何用药(视频)

    小儿癫痫如何用药
    小儿癫痫的治疗分为基础的治疗和药物的治疗,药物的治疗主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预防复发时使用,发作时的治疗首选安定类的药物,还可用丙戊酸、左乙拉西坦,甚至麻醉类的药物,帮助制止惊厥的发作;预防发作常用抗癫痫的药物,包括德巴金、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使用期间要注意监护患者的肝肾功能、血液功能,防止药物造成自身的损害。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中医如何调理小儿癫痫(视频)

    中医如何调理小儿癫痫
    小儿癫痫在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包括滚痰丸、定痫丸,中医把癫痫归纳为有痰,或肝风等原因引起,中医调理的原则是辨证论治,先对其进行证型分类,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小儿癫痫以痰为主的证型,可进行化痰治疗;以肝风、阴虚阳亢为主的证型,可平肝息风,平调阴阳。
    2023-07-30
  • 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如何(视频)

    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小儿癫痫有无成效,是很多家长都特别关心的问题。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已保留非常丰富的经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很多有效的方法,如把小儿癫痫归纳为痰,或者是肝风,或阴虚阳亢,可针对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3-07-30
  • 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的优势有哪些(视频)

    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的优势有哪些
    西医学对小儿癫痫的治疗,可有效控制癫痫的急性发作,药效快但浓度与纯度高,易对身体造成伤害,长期服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情况;中医治疗的优势包括: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且中医学注重总体观念,讲究通过用药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可调动人体的功能达到制止癫痫发作的目的,而不只是控制癫痫的发作。
    2023-07-30
  • 小儿惊厥的危害(视频)

    小儿惊厥的危害
    小儿惊厥的危害主要是惊厥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可能对脑神经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程度由惊厥持续的时间决定,若是短暂的数秒、数十秒,一般对大脑神经元的损伤较微小,但若持续的时间较长,十几分钟甚至30分钟以上,惊厥持续状态会引起大脑的缺氧缺血,对大脑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023-07-30
  • 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视频)

    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
    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包括:1、一般治疗,包括惊厥时要把小朋友侧卧,防止口腔内的分泌物被误吸到肺部,引起吸入性的肺炎,还要注意避免肢体运动时碰触到尖锐或坚硬的物体,引起继发的损伤;2、对症治疗,需用安定等精神类的药物停止惊厥;3、对因治疗,根据验血结果或查体询问的症状,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如感染可用抗菌素等抗感染的药物,可纠正电解质的紊乱,低血糖用葡萄糖,低钙要补充钙。
    2023-07-30
  • 小儿惊厥的首要护理目标是什么(视频)

    小儿惊厥的首要护理目标是什么
    小儿惊厥的首要护理目标是防止发生自身的伤害,小儿惊厥,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意识不清楚,肢体不自主的活动,护理要注意挪开坚硬或者尖锐的物体,防止手或者肢体碰撞而引起皮肤的损伤,甚至引起骨折,此外还要注意让小孩保持侧卧的体位,防止口腔的分泌物倒流,引起吸入性的肺炎或其它的损伤。
    2023-07-30
  • 如何预防小儿惊厥(视频)

    如何预防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的预防方法包括:1、尽量减少引发惊厥的原因,最常见发热引起的惊厥,不是体温升高引起,但与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关,应减少感染,减少发热的几率;2、经常发生高热惊厥的小孩出现发热时可以使用药物,较有效的西药包括安定类的药物,可提前口服,量相对较大,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多因肝风引起,可用羚羊角中药或羚羊角的口服液等中成药,用以平肝息风且退热。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