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玲

  • 凡事往坏处想是什么病(音频)

    凡事往坏处想是什么病
    讲解医师:肖春玲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凡事总往坏处想是思维的弯曲或者认知的歪曲,这种症状的患者有戴着有色眼镜的情况,对积极的事情视而不见,总看到事情消极不利的一面,对事物做灾难性的推想,总觉得事情不妙,担心结局不妙,处于惊觉的状态,这些认知歪曲常见于焦虑症、抑郁症的患者。\n焦虑症的患者总在惶恐不安,担心自己不行了,甚至对疾病的性质认识不清。抑郁症的患者常常觉得各种事情都不尽如意,甚至有厌世的想法、消极,甚至想到没法应对未来,很绝望,更严重的时候出现自杀念头等。
  • 容易发脾气是什么病(音频)

    容易发脾气是什么病
    讲解医师:肖春玲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容易发脾气,也就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反应,尤其是对着亲人或者家人的时候,这种情况持续时间比较短暂,临床上叫做易激惹。常见于正常人的疲劳状态以及疾病的状态,是指躁狂症、人格障碍、神经症、偏执性精神病性障碍等。在这些情况下患者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其他人大发脾气。\n如果是正常人的疲劳状态,经过休息、调整,这些正常人能够意识到这种情况,自己太累了,这种情况就会改善。如果是疾病的状态,经过休息自我意识不到,应该及时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 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是怎么回事(音频)

    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肖春玲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对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以及抑郁症。精神病性障碍的时候意志活动减退,患者很懒散,没有兴趣,什么也不想干,并且对这些情况也没有自知力,需要进行精神病性治疗。\n如果对事情提不起兴趣,且伴有情绪低落、悲伤,甚至其它的厌世等,常常见于抑郁症。抑郁症的患者有三低,也就是情绪的低落、思维的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还常常有些躯体症状,失眠、入睡浅或者早醒,还可以有思维的迟缓,觉得脑子像锈了的机器,以及也不想做事、不愿意交往等。
  •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音频)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
    讲解医师:肖春玲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常常对现实不满意,对人生期望值过高,凡事总往坏处想,总担心结局不妙,因此进行认知矫正、纠正这些歪曲的认知,对患者有一定的效果。\n还有患者常常容易紧张,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是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疗法,这些对于缓解焦虑症的躯体症状,常常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些认知和行为的治疗也可以结合治疗,在一定的时段用认知治疗,其他的时段用行为治疗,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 奥氮平可以治疗焦虑吗(音频)

    奥氮平可以治疗焦虑吗
    讲解医师:肖春玲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临床上仅有少部分严重的焦虑症患者可以使用奥氮平治疗,奥氮平本身是一种抗精神病的药物,是新型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精神病的治疗,也就是精神分裂症等这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可以应用奥氮片治疗。\n焦虑症的治疗常用药物是苯二氮䓬类的药物以及其他新型的抗焦虑药,也有一部分患者可以适当使用抗抑郁药,如果合并抑郁症状,但各种药物都应有无效,且合并心理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焦虑很严重或者失眠特别严重,各种抗焦虑药使用后效果不理想,可以适当少量合并应用奥氮平,尤其在晚上也可以使用小剂量的奥氮平,但仅仅为少部分患者应用。
  • 焦虑恐惧怎么办(音频)

    焦虑恐惧怎么办
    讲解医师:肖春玲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有焦虑、恐惧症状应该积极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其它综合治疗,常用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因为焦虑患者常对现实不满意,希望过高,通过认知的调整可以改变这种不良的认知,还有用放松训练,这些行为方面的治疗,也对焦虑、恐惧症状有益,尤其是系统脱敏疗法,能够处理焦虑所引起的躯体症状、不安等。\n常用药物治疗是传统的苯二氮䓬类药物,这类药应用广泛,但是不提倡长期大量应用,因为这些药物容易成瘾,这些药物里边常用的三唑仑、地西泮、氯硝西泮等都可以用,但应慎重,现在常用SSRl类的药物比较多,具有抗抑郁,也有抗焦虑的作用,还有在突然出现心慌、不适的时候,用心得安也比较有效。
  • 厌食症是怎么得的(音频)

    厌食症是怎么得的
    讲解医师:肖春玲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厌食症是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体重显著低于正常标准的病症,目前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有生物学因素,患者的同胞中同病率大约10%,高于普通人群,提示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有研究证明可能有神经内分泌的问题,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功能异常。另外,厌食症常和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等相伴发。还有心理因素,患者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拘谨、刻板、强迫、追求完美。还有社会环境因素,与当代社会追求苗条的审美文化有一定关系。
  • 奥沙西泮片是什么药(音频)

    奥沙西泮片是什么药
    讲解医师:肖春玲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奥沙西泮片是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一种,西泮片里有好多种,安定是普通的地西泮,其它的有硝基西泮、硝西泮、奥沙西泮也叫舒宁,主要是抗焦虑作用效果比较好。但是长期大量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失眠或者抗焦虑,容易出现成瘾性,所以一段时间治疗症状得到缓解,或者维持治疗还有效的情况下,不能长期大量使用,尽量的短期使用,让症状改善以后及时减药、停药。
  •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音频)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讲解医师:肖春玲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鱼要生活在水中才能活下去。 生命是由人的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共同来维持的,身体是产生精神活动的基础,但是精神活动健康也能指导身体,是让身体有良好状态的支持条件。 心理因素常常会引起些躯体疾病,也叫心身疾病,比如一个人受惊吓过大或者精神压力过大,也可以出现些身体方面的改变、免疫力的改变、睡眠障碍等。 心理的症状也往往是躯体疾病的结果,有许多种重性的、严重的躯体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等,都可以出现心理或者精神症状,所以两者密切相关。
  •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音频)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讲解医师:肖春玲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类型,常在某些社交场合产生了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并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年轻人17-30岁发病的比较多,主要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此不愿意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上演讲,聚会也不敢坐在前面。社交恐惧的对象常是熟人,甚至是自己的亲属和配偶,比较常见的恐怖对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以及未婚夫或者未婚妻的父母亲等,患者一旦被迫进入社交场合时,便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焦虑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