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

  • 超敏C-反应蛋白高是什么意思(视频)

    超敏C-反应蛋白高是什么意思
    超敏C-反应蛋白是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产生的反应性蛋白,称为急性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原因较多,具体如下: 1、感染,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2、非感染疾病也会引起升高,如大面积组织损伤、急性心肌炎、外科手术。烧伤后约4个小时,超敏C-反应蛋白会出现快速升高。 临床检查C-反应蛋白用于判断有无感染、有无组织损伤。如果由感染引起C-反应蛋白升高,多数为细菌感染,同时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需要进行抗炎治疗。
    2023-08-01
  • 宝宝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区别(视频)

    宝宝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区别
    宝宝通常在临床上比较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感染,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表现:细菌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比较重,宝宝表现为比较嗜睡、不爱动,出现高烧、食欲明显下降等表现。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比较轻,宝宝的精神状态与平时差不多,比较活泼、爱玩,食欲基本不受影响;2、血液化验:通常细菌感染的宝宝,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值。病毒感染的宝宝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基本正常,但淋巴细胞比例比较高;3、治疗:细菌感染通常需要应用抗菌素进行治疗,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感染难以控制。病毒感染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常呈现自限性过程,一般经过3-5天能够自然缓解。
    2023-08-01
  • 24小时蛋白尿标准(视频)

    24小时蛋白尿标准
    正常人的尿液中存在一定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总量<150mg/24h。蛋白质包括很多种类,如白蛋白、轻链蛋白、溶菌酶以及尿调节素即Tamm-Horsfall蛋白,白蛋白主要占40%-60%。如果尿中蛋白质增加,尿白蛋白明显升高,占比>40%-60%,原因主要是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出现损害。 如果尿总蛋白增加而白蛋白不增加,则说明其它蛋白质增加,如轻链蛋白,说明尿蛋白的增加是由于其它疾病造成的肾脏继发性损害所致,如血液系统常见的多发性骨髓瘤。
    2023-08-01
  •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久复查肝功能(视频)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久复查肝功能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轻微或无疾病活动,以及非活动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患者,无需免疫抑制剂治疗。但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密切随访,例如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和化验,经常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明确白细胞、血小板有无变化,检查肝功能明确转氨酶有无变化,白蛋白有无变化,检查甲胎蛋白明确有无肝脏肿瘤标志物变化。检查腹部彩超明确有无肝脏形态学改变。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需要根据临床医生指导进行密切随访。例如使用泼尼松的患者在用药期间每隔2-3周就需要检查一次血清肝功能,例如转氨酶、胆红素,停药以后每隔3个月进行检查。使用硫唑嘌呤免疫制剂的患者至少每2周检查一次血常规。其它检查例如在使用激素时需要化验血糖、血脂、血压、电解质等。存在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2023-08-01
  • 慢性阑尾炎做B超能看出来吗(视频)

    慢性阑尾炎做B超能看出来吗
    慢性阑尾炎,如果没有急性发作,B超通常很难看出来。因为炎症比较轻微,阑尾水肿增粗也不明显,或者部分阑尾长在了盲肠的后位,B超几乎没有办法明确地诊断出来。这种情况需要结合查体,如阑尾区发现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抽血化验,血常规发现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再结合血生化检查、病史,最终进行诊断。有些时候还需要进一步的结合腹部CT检查做出诊断。
    2023-08-02
  •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查需要检查什么(视频)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查需要检查什么
    原发性肝癌术后要进行常规复查,一般术后1-2年之内需要2-3个月复查一次,2年以后3-6个月复查一次,术后3年以上可以半年复查一次。肝癌的患者很多伴有甲胎蛋白明显升高,这种指标的特异性相对比较高。一般术前比较高,术后很快就要下降。复发的时候又很快升高,所以AFP是复查必要的项目,影像学检查也是必须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B超、CT、磁共振以及肝动脉的造影等。 另外肝功能的检查,血常规的检查也是必须复查的项目。其实肝癌术后的复查对肝癌患者很重要,很多人忽视术后的复查,实际上术后的复查特别重要。如果术后的复发早发现,早治疗,也会达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复查特别重要。
    2023-08-02
  • 肝内胆道出血症状有哪些(视频)

    肝内胆道出血症状有哪些
    肝内胆道出血见于患者住院进行有创操作或手术之后出现。肝内胆道出血病情比较隐匿,是上消化出血特殊类型,有一定特点,不像胃或食管出血会大量呕血,反而沿肠管排泄,血红蛋白明显下降,2-3天之后才能出现黑便。因为血凝块凝固之后胆汁排泄障碍,会出现胆道痉挛、急性胆绞疼、大汗淋漓、高热、黄疸类似胆管结石症状,伴有黑便、胆道典型症状。 医生可结合手术病史、有创操作,包括经皮经肝胆管穿刺或内镜下取石,肝内考虑胆道出血,专科医生一般都会想到。若未及时处理,危害较大,患者会出现大量贫血或者休克,治疗时机错过后治疗较棘手。
    2023-08-02
  • 宝宝肾病初期症状(视频)

    宝宝肾病初期症状
    宝宝肾病,即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也有一定的发病年龄,最常见年龄就是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尤其学龄前期,就是3-6岁的孩子发病率比较高。早期表现跟急性肾小球肾炎有很多相似,包括浮肿和尿少,然后验尿常规有大量的蛋白尿,及时到医院去检查,可能发现血里的白蛋白明显下降,血里的总胆固醇明显升高,甚至甘油三酯一些血脂的指标也高。家长们发现的一般都是眼睛肿、小腿肚肿,还有男孩子阴囊肿,女孩子就是会阴肿,才找医生就诊,然后再做一些相关的检查,能确定是肾病综合征。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眼肿、脚肿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来去找医生看,验个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验尿常规里面呈现有大量的蛋白尿,或者是有血尿,就要考虑肾脏方面的疾病情况。
    2023-08-02
  • 川崎病血常规查得出吗(视频)

    川崎病血常规查得出吗
    川崎病血常规只能做诊断线索,川崎病的诊断不是靠血常规,川崎病的诊断是靠五项主要症状。5天以上的发热,睑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的无痛性的肿大,指趾端肿胀,杨梅舌以及皮疹,包括心脏超声出现冠状动脉的改变,这些才是川崎病的诊断依据。 利用血象查川崎病是误区,完全不现实。但是可以通过血象判断,孩子的川崎病治疗有效或者无效。如果川崎病治疗有效,临床症状缓解,也可以看到血象,比如白细胞、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有些孩子治疗无效,或者丙球耐受的川崎病,可以随着治疗的过程,其血象尤其是C反应蛋白没有明显的下降,血小板还在不停增高。这种情况下,可为治疗方向的调整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血象是无法判断川崎病,但是可以作为川崎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方案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
    2023-08-02
  • 川崎病怎么确诊(视频)

    川崎病怎么确诊
    川崎病又称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川崎病确诊主要依靠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具体如下: 1、症状和体征: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唇黏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及蜕皮,如果以上全部症状均包括,可确诊为典型川崎病; 2、如果只有上述症状中的4-5个,加上心脏彩超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也可确诊川崎病; 3、川崎病患儿血常规和血沉检查还可能出现一定异常,如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小板增高、血沉增快等,也可辅助诊断。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