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祝彬

  • 急性阑尾炎手术住院过程需要注意什么(音频)

    急性阑尾炎手术住院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急性阑尾炎手术住院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1、术后尽早的下床活动,阑尾炎属于胃肠道手术,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手术过后应当鼓励患者尽早的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2、要注意手术后体温的变化情况,阑尾炎手术根据阑尾炎病情的程度,可以分为单纯性、化脓性、穿孔性以及坏疽性阑尾炎,每种阑尾炎的手术后,由于腹腔感染的情况不一,所以手术后的发热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果前几种相对比较轻的阑尾炎,手术后是不会形成发热的。如果有持续性的发热,要考虑腹腔炎症未能完全控制,需要进行血培养或者脓液培养、更换抗生素的治疗方式。3、要注意切口的感染情况,阑尾炎属于感染性手术,如果腹腔感染比较重,极易导致切口的感染,当切口有脓性渗出的时候,要注意切口感染情况。
  • 肛周脓肿术后恢复过程(音频)

    肛周脓肿术后恢复过程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肛周脓肿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主要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局部的肛周感染而导致的脓肿形成,一般来讲通过手术切排的方式将脓肿引流,逐渐康复。其恢复过程主要是以新鲜的肉芽逐渐取代坏死组织,将坏死组织排出的过程。在临床上如果脓肿范围较大,临床中常用纱条做引流物填塞入脓腔,每日更换纱条的过程会将坏死的物质从脓腔中清除,然后通过局部的换药,清洗伤口,让新鲜的肉芽慢慢的产生,将整个脓腔填满,最后才将外口长上。或者通过坐浴的方式,高锰酸钾局部坐浴来将脓腔中的坏死物质进行清洗,用新鲜的肉芽取代局部的坏死物质。所以在整个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就是一定要让脓腔中的新鲜的肉芽慢慢的长好后再将外口愈合。如果一旦外口先愈合,有死腔形成则容易引起二次感染。
  • 阑尾炎会影响大便吗(音频)

    阑尾炎会影响大便吗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阑尾炎会影响某些患者的排便情况,比如出现腹泻、便秘等情况的发生。其主要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1、阑尾炎的炎症导致局部肠管蠕动节律性的改变,产生肠痉挛,引起排便功能的变化;2、局部的炎症导致肠道的菌群易位失调,致使腹泻和便秘的发生;3、炎症性的渗出导致盆腔的积液,对膀胱及直肠产生刺激症状,引起里急后重感或排便功能的改变。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患者可以伴有腹痛、呕吐以及排便性状及次数的改变。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有排便情况的改变,属于阑尾炎正常的临床症状。
  • 阑尾炎是一直疼吗(音频)

    阑尾炎是一直疼吗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早期阑尾炎的症状主要是脐周疼,疼痛性质一般为阵发性或者间歇性。即一段时间疼,然后一段时间又慢慢的消失,这种情况反复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随着炎症的扩散,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由脐周疼渐转移至右下腹,产生固定性疼痛。此时的疼痛是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所以阑尾炎的疼痛呈转移性,也是呈间歇性向持续性转移。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伴有其他临床症状,比如发热、呕吐、腹泻或者便秘的情况。所以,阑尾炎的腹痛就是上述这样的特点。
  • 肠梗阻手术是大手术吗(音频)

    肠梗阻手术是大手术吗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肠梗阻手术的大小区分,主要是根据梗阻的病因决定的。肠梗阻只是临床症状,导致肠梗阻的病因,临床上千差万别。肠梗阻可以分为机械性的梗阻、麻痹性的梗阻、中毒性的梗阻等原因。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肠梗阻主要有术后的炎性粘连,手术后的束带压迫,腹腔肿瘤的压迫,肠腔内异物的梗阻,以及先天性的肠管畸形等一系列的原因。如果仅仅是炎性的束带压迫或者轻度粘连导致的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进行手术相对属于风险小的手术。如果是伴有肠道的扭转,局部的肠管的坏死,广泛的粘连或伴有先天性的畸形或者肿瘤等,剖腹探查手术相对就是风险大的手术。所以肠梗阻手术的大小,一定要根据导致梗阻的病因来判定。
  • 肠梗阻在家的排气方法(音频)

    肠梗阻在家的排气方法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肠梗阻在家的排气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摩法。用手掌从右下腹到中上腹到左下腹循环按摩腹部,促进肠道的蠕动,促进排气。2、开塞露纳肛法。将开塞露从肛门通入肠腔内,挤净开塞露内的液体,静待数秒后拔出,通气排便,促进结直肠内的气体和粪便的排出。3、口服药物法。如四磨汤、肠粘连缓解汤或益生菌等药物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气。以上方法均为保守治疗方法,如果梗阻的原因为器质性原因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往往这些方法均不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解除梗阻病因,及时诊断病因,才是本病最好的治疗方式。
  • 急性肠梗阻治疗中首要措施(音频)

    急性肠梗阻治疗中首要措施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首要措施,即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内环境的稳定。有些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出现休克的表现。临床工作中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扩容,纠正休克,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以及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之后再了解导致梗阻的因素,到底是由于体内内环境紊乱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导致的梗阻,还是因为手术后炎症粘连导致的梗阻,还是因为其他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梗阻。了解病因后进一步的确定治疗方案,到底是手术还是保守治疗,解除梗阻的根本原因,这就是肠梗阻治疗中的首要措施。
  • 消化道出血量评估(音频)

    消化道出血量评估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根据肉眼评估和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量的变化评估出血量。肉眼评估出血主要根据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根据呕血或者黑便量的多少。一般是根据容器,比如呕吐在痰盂里或者在马桶内的肉眼直观计数;还有下消化道出血,包括果酱样大便或者是鲜红色的血便,主要肉眼根据擦拭的纸张或者纱布血量的多少进行肉眼评估。另外,可以根据血常规的变化,正常人的血红蛋白量是在110-150g/L之间,如果血红蛋白量的丢失以3-5ml/g的出血量计算,就可以评估出出血的量。
  • 消化道出血护理(音频)

    消化道出血护理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消化道出血护理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察及估计出血量的变化。第二、判断出血的颜色,到底是鲜红色、暗红色,还是黑色,以及判断出血方式是呕血还是便血。根据患者的神志反应、生命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和医生对病情的评估进行下一步处理,比如输血、止血、吸氧、心电监护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第三、根据出血量、尿量、生命体征的变化判断患者病情的转归,是好转还是恶化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和护理。
  • 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查房(音频)

    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查房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查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患者与前日相比,下消化道出血频次的变化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第二、出血量的变化,出血量的估算,比如尿不湿称重法或者容器量法,来粗略估计每次和总共出血量。第三、生命体征的监测,心率、呼吸、血压是否维持平稳,贫血的情况是否得到纠正或者是进一步加重,是否需要输血。第四、观察医嘱的变化,医嘱是否增添或者减少相应的治疗措施。第五、病因的把控,是否找到下消化道出血的真正病因,是否需要进一步手术干预或者保守治疗等等,这些都是消化道出血护理查房的注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