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金

  •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标准(音频)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标准
    讲解医师:李祥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主要含有三类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这三种疾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重叠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主要是根据诊断积分系统,治疗前大于15分,治疗后大于17分,可以确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的诊断标准第一个是碱性磷酸酶升高,第二个是抗线粒体抗M2型抗体的高低度,第三个是影像学的排除大胆管的梗阻,第四点病理提示小胆管的损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它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生化的检查提示,淤胆及自身抗体的出现,胆管造影提示肝内外胆管有多发的狭窄扩张的串珠样表现。肝活检可以见到胆管的稀少、闭塞、胆管周围纤维化,同时有以上2-3种疾病,那就可以诊断为重叠综合征。
  • 自身免疫性肝病能治好吗?(音频)

    自身免疫性肝病能治好吗?
    讲解医师:李祥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的特点,将它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还有胆系损害及胆汁淤积为主型,比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这些疾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重叠存在,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硫唑嘌呤为主。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主要的药物是熊去氧胆酸,可以联合使用长春新碱、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它的主要药物也是熊去氧胆酸、免疫抑制剂和抗纤维的制剂,针对胆管狭窄的患者可以在内镜下行胆管扩张和乳头肌切开放置支架等等。同时三者均需要对症治疗。晚期的患者需要肝移植,但是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所以目前尚没有可治愈性的药物,但是只要规范的、合理地用药,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一类疾病可以长期缓解。
  • 自身免疫性肝病传染吗?(音频)

    自身免疫性肝病传染吗?
    讲解医师:李祥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一般认为遗传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的发病因素。遗传易感性可能影响机体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性,人体还有白细胞抗原和第二基因,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独立的危险因素。此外,病毒感染、药物和环境可作为触发因素,促使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病人由于免疫调控的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肝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了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通过以上,可以知道这是免疫性肝病,没有传染性。
  • 乙肝是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炎吗?(音频)

    乙肝是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炎吗?
    讲解医师:李祥金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消化内科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的发病是乙型肝炎病毒跟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证明乙肝病毒它并非直接引起肝细胞的损伤,而是由于人体感染乙肝后,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因此人们认为机体免疫应答是引起肝细胞损害的重要原因。人体感染乙肝以后,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致使病变的肝细胞产生,或释放大量正常或异常蛋白质,进一步促使免疫损害加重,使病情不断发展。在慢性肝炎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时候,由于T细胞免疫的功能缺陷,乙型肝炎的一些抗原与宿主的肝细胞表面或者内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了自身组织蛋白质的抗原,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引起持续的自身免疫反应。也可能是由于病毒使机体免疫系统稳定发生紊乱,细胞免疫失去调控,体液免疫反应亢进,对宿主的自身组织产生抗体,发生了自身组织免疫反应,引起肝细胞的损害。因此自身免疫反应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说乙肝就是严重自身免疫性的肝炎。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