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浩

  • 溺水对脑有损害吗(视频)

    溺水对脑有损害吗
    溺水对脑是否有损害由溺水时间长短决定,人体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为大脑,大脑缺氧4-6分钟时间,软组织可造成损伤。若缺氧超过10分钟,可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缺氧时间越长,对大脑损害越严重。此时应及时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在4-6分钟内进行及时有效供氧措施,患者大脑或其他器官损伤可大幅度减小。若超过8-10分钟,可对大脑造成一定损害。
    2023-07-30
  • 如何预防溺水(视频)

    如何预防溺水
    预防溺水的方法如下: 1、切勿独自外出游泳,勿在不熟悉的环境或较危险的场所游泳。选择安全场所,对水下的情况进行了解; 2、在熟悉水性的人群带领下游泳,且有救生员进行安全防护; 3、了解自身身体状况,若日常易出现抽筋,勿参加游泳或前往深水区,下水前进行热身运动。水温太低可在岸边先适应水温。戴假牙者需将假牙取出,预防假牙呛入到气管中; 4、切勿跳水、潜到水下、酒后游泳; 5、游泳过程中出现不适,如头晕、心慌、气促、心悸需及时上岸或进行呼救; 6、游泳过程中出现抽筋,不要慌张,保持大脑清醒。进行蹬腿或跳跃动作,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中,对抽筋的肌肉进行充分按摩、拉伸,使肌肉放松缓解,同时进行呼救。
    2023-07-30
  • 溺水时在水下做人工呼吸能起到作用吗(视频)

    溺水时在水下做人工呼吸能起到作用吗
    溺水时在水下进行人工呼吸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异常危险,需受专门训练后才可进行。若未受过训练不建议进行,此时,溺水者处于慌张状态,可将施救者紧紧抓住,拉进水中,造成危险发生。建议将患者拉到岸边,再进行人工呼吸。若受过专门训练,可进行口对鼻人工呼吸,起到通气作用。先从背后靠近溺水者,将其头、鼻露出水面,切勿被溺水者抓住,可捏住鼻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若鼻部太滑或动作幅度太大,可捂住嘴巴,对鼻进行人工呼吸。
    2023-07-30
  • 为什么要在5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视频)

    为什么要在5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
    人体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为大脑,大脑缺氧4-6分钟,可造成大脑软组织损害。缺氧超过10分钟,可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害。因此,抢救最佳时机为4-6分钟内,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若在此时间段内进行及时通气、抢救,大脑无明显损害。延时1分钟进行抢救,患者死亡率可增加10%。若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无呼吸、脉搏,出现抽搐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心肺复苏,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
    2023-07-30
  • 如何操作心肺复苏(视频)

    如何操作心肺复苏
    溺水患者的心肺复苏顺序,与普通心肺复苏顺序不同,具体步骤如下: 1、先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现场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再进行施救; 2、对患者意识进行判断,可先呼叫患者,若患者无反应,可轻微打开患者衣物,进行颈动脉触诊。触诊部位为喉结旁开2cm,判断时间勿超过10秒,若患者无呼吸、脉搏,需进行抢救; 3、开放气道前将患者口腔异物清除,取出假牙,用一侧手掌的鱼际肌压住患者前额,另一手食指、中指对患者的下颌骨性标志,向上抬升,进行开放气道,达到下颌尖、耳垂与地面呈垂直状态,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4、人工呼吸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到救护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呼吸、脉搏,可停止按压。
    2023-07-30
  • 为什么溺水后要供氧(视频)

    为什么溺水后要供氧
    溺水者昏迷主要因窒息缺氧引起,因此,供氧为首要目标。即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压额抬颏法:用一手压住患者前额,另外一手食指、中指放在患者下颏骨性的标志,进行气道开放。使患者下颌骨、下颌间与地面呈垂直状态,后进行开放气道; 2、抬颌法: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可采取抬颌法,即双手放在患者头部两侧,用手部抬患者的下颌骨,开放气道。 若开放气道,患者呼吸未恢复自主呼吸,需进行人工呼吸供氧,若无效,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