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民

  • 尿毒症原因有哪些(音频)

    尿毒症原因有哪些
    讲解医师:张益民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
    尿毒症的原因比较多,很多肾脏疾病可以导致尿毒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原发性肾脏病,如急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等。同时继发性肾脏疾病,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其中糖尿病肾病已经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中国第一位引起尿毒症的原因。这些肾脏疾病会引起肾小球硬化,导致长期肾脏灌注不足,从而加重肾间质纤维化,从而引起肾功能异常,导致尿毒症,如果肾脏疾病进展到尿毒症时需要及时治疗。目前尿毒症主要是进行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做肾移植,这些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可以通过规律治疗使尿毒症患者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音频)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讲解医师:张益民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比较简单,就是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缓解不明显。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n1、如果是某些原因的存在使疾病对于激素不是很敏感,要积极去除病因,比如患者存在感染或者双肾静脉血栓,这些因素都能够使治疗效果比较差。所以一旦要发现,要积极的给予抗感染、抗凝治疗,把诱因去除以后再观察治疗效果。\n2、有些肾病综合征单用激素效果不是很好,可以考虑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治疗,比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这些都是比较常用的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药物。\n3、如果应用这两类药物治疗效果仍然不好,可以考虑新型的药物,比如利妥昔单抗,这是一中新的生物制剂,可以消耗体内的B族淋巴细胞。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药物治疗方法(音频)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药物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张益民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药物方法需要根据肾穿的病理结果。其中I型、II型的狼疮肾炎是不需要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需要观察,而III型、IV型、V型的狼疮肾炎需要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的,其中羟氯喹作为免疫调节剂是普遍使用的基础用药。如果是少量蛋白尿,可以使用泼尼松加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等,其中环磷酰胺每月一次、每次一克使用六个疗程,并评价治疗效果及监测血药浓度。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较严重时,可以考虑应用环孢素或者他克莫司等治疗,同时为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需要口服钙片以及活化的维生素D等。
  • 急性肾功能衰竭用利尿剂的目的(音频)

    急性肾功能衰竭用利尿剂的目的
    讲解医师:张益民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
    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利尿剂的目的是利尿消肿,使用利尿剂可以减轻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水钠潴留引起的肺水肿、心衰等症状,从而避免因为心脏负荷过重而死亡,可以使用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注射液,可以减轻水肿症状。同时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尿少容易引起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骤停等,应用利尿剂配合胰岛素、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等对症治疗,可以降低高钾血症。\n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利尿剂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如果是梗阻性因素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过量使用利尿剂容易加重病情,加速肾功能损害。利尿剂本身也是引起肾间质损伤的药物之一,因此要仔细评估它的使用剂量、种类以及持续时间,尽量避免副作用的产生,同时又能够减轻水容量负荷。
  • 慢性肾功能衰竭怎么引起的(音频)

    慢性肾功能衰竭怎么引起的
    讲解医师:张益民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
    慢性肾功能衰竭最主要的病因是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患者长期蛋白尿造成肾功能损害,引起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从而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同时各种继发性肾病,如高血压肾病或糖尿病肾病等,也会引起慢性肾脏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毒素进入血液中,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同时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如肾发育不良、先天性多囊肾、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或遗传性肾脏病,如遗传性肾炎、肾髓质囊性病等,会引起肾小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各种并发症,这种情况会引起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肾脏排毒功能下降,长期受损会引起肾功能衰竭等情况。\n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前三位的引起肾衰的原因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而在而在我国慢性肾炎是第一位的原因。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早期治疗,可以延缓肾功能恶化。
  • 血尿该怎么检查(音频)

    血尿该怎么检查
    讲解医师:张益民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
    血尿最常用的检查就是尿常规,尿常规可以检查出镜下血尿的情况及血尿的严重程度。同时可以做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判断是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尿,还是非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尿。如果血尿严重,变形红细胞超过80%,考虑是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尿。如果同时伴蛋白尿及红细胞管型,需要再做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检查。如果是非肾脏疾病引起,需要做泌尿系超声或肾脏CT检查,看是否有结石、肿瘤和畸形等情况。\n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尿和非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尿治疗差异比较大,对于肾小球源性的血尿,如果不伴有蛋白,通常对肾功能没有什么影响,不需要药物治疗。如果伴有蛋白,就要根据蛋白尿的程度以及肾穿的病理改变进行药物治疗。对于单纯的血尿是否需要肾穿的问题有争议,因为肾穿以后对治疗方案的改变影响不大。如果尿液红细胞分析提示以正常形态红细胞为主,或者叫做均一型红细胞为主,则需要针对结石或肿瘤等情况检查和治疗。
  •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量如何变化(音频)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量如何变化
    讲解医师:张益民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量应该分两个阶段,尿蛋白没有或者尿蛋白微量时,血浆白蛋白不至于降低,这时尿量是正常的或者超过正常。因为尿糖出现在尿液中本身会起到渗透性利尿的作用,排尿增多。患者会出现口渴,会主动饮水。但是在糖尿病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量的蛋白尿漏出导致血浆白蛋白下降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就会导致水分移动到血管外,到第三间隙也就是组织中去。病人的体重就会增加,尿量会逐渐减少。这是因为血浆中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甚至会出现无尿现象。当患者出现水肿,出现体重进行性增加时,就意味着糖尿病肾病进入了一个严重的阶段。
  • 为什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脚肿了(音频)

    为什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脚肿了
    讲解医师:张益民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持续十年以上,血糖慢慢侵蚀到血管导致血管硬化、闭塞、玻璃样变,使肾脏漏出大量蛋白,并且水钠排出障碍。这个时候有两个突出的变化:1、糖尿病肾病的病人会有大量的蛋白丢失,是通过尿液丢失。2、由于肾脏排水、排毒障碍,造成水和钠潴留在体内,再加上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就从血管内移到血管外,就会出现水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水肿可以理解为一种继发性的肾病综合征,也就是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以及严重的水肿,符合肾病综合征的特点,但它是一种继发的肾病综合征。这种水肿除了水钠潴留,也就是水分过度贮留在体内,由于低蛋白、低渗透压导致水分移动在组织间隙中,在组织间隙的水分可以随着重力的不同进行顺应重力的分布,比如长期站立就是脚肿,如果是卧床,就是腰背部肿。
  •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多喝水吗(音频)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多喝水吗
    讲解医师:张益民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展到晚期,导致肾小球硬化,肾脏排水、排钠、排毒出现困难而出现全身水肿,特别是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标志,严重时可以出现继发的肾病综合征。这种情况下特别是水肿时要限制喝水,喝水越多则水肿越厉害,甚至会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腹水,出现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是不是可以喝水,取决于肾脏有没有排水障碍,取决于体重会不会进行性增加。如果在糖尿病的早期还没有大量蛋白尿时,肾功能正常,并不影响排水、排钠、排毒。这时喝水多少都没有问题,但是一旦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过多饮水就会加重病情,这时要适当限制饮水,同时要限制钠盐的摄入。
  •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主张使用胰岛素降糖(音频)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主张使用胰岛素降糖
    讲解医师:张益民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科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较难控制时主张使用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胰岛素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糖尿病肾病特别是大量糖尿病肾病阶段,肌酐有可能出现上升,这时口服的降糖药物有可能会带来致死性低血糖的风险,主要是口服药在体内降解、排出受到了肾功能的影响,会持续的降低血糖导致严重的低血糖或致死性低血糖,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低血糖很容易昏迷,当意识到低血糖的时候可能连打电话、叫人的力气都没有甚至在睡梦中就去世,因此低血糖是可怕的。当CKD3期也就是血肌酐>133μmol/L的时候,口服的降糖药物大多数就不能再继续使用,少数可以使用的药物也要考虑减量或者停用、慎用。而胰岛素是唯一可以全程使用的降糖药物,在肾功能不全的阶段需要根据血糖的水平以及肾功能水平做适当的调整,通常都会减少剂量,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