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竞

  • 老年人肾癌是怎么回事(视频)

    老年人肾癌是怎么回事
    泌尿专业没有老年人肾癌这个概念,肾癌是泌尿系一种常见的肿瘤,它的发病年龄最高峰是50-70岁,所以肾癌在老年人更常见,但没有专门的老年性肾癌这个说法,是指肾癌发病的年龄偏大,高发的年龄是50-70岁,其它年龄也有,70岁以上的患者也不少见,低于50岁的患者相对少见。 肾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表现有腹部包块、疼痛、血尿。但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时候体检就已经发现,现在晚期发现的患者较少,尤其是出现血尿症状的患者很少见。在临床工作中,B超、CT这些常规的检查手段,是发现肾癌的最常用的手段。
    2023-08-03
  • 肾癌转移的症状(视频)

    肾癌转移的症状
    肾癌的转移症状和其它系统的肿瘤是一样的,所有的肿瘤都是全身性疾病,肾癌也可以转移到全身,最常见的是转移到肺,转移到肺的相应症状包括肺部包块、胸痛、咳嗽、咯血等;如果转移到骨头,很多都是因为骨痛甚至骨折去医院就诊发现的,后面做了手术或者活检发现是一种转移性肾癌,所以肾癌和其它疾病是一样的,其它地方,肝、脑等也有可能发生转移,只是最常见的是肺和骨头。转移到相应的部位就会出现相应的表现,如果转移到脑,就是神经的刺激症状,比如晕厥、头痛、呕吐等。 肾癌转移没有特殊性,和其它肿瘤一样,出现其它系统症状的时候全身检查就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排除本系统的疾病,也可以排除其它系统的问题,或者它的原发灶在哪里,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确诊。有个专业名词叫副肿瘤综合征,这些就是提示需要进一步检查的信号。
    2023-08-03
  • 小于3cm的肾癌复发率有多高(视频)

    小于3cm的肾癌复发率有多高
    肾癌和其它全身肿瘤是一样的,都存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就是复发和转移。对于肿瘤的复发,尤其是肾癌,需要结合病人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综合考虑,单纯从大小来判定肿瘤的复发,指标是不够的。只能说小于3cm的肾癌,临床分期是最早的一期,专业术语叫T1a期,就算Ⅰ期,如果经过专业治疗,它的复发率肯定是非常低的。低危肾癌的5年存活率达到92%以上,也就是小于3cm的非常早的肾癌,它的复发几率在5年至少是低于10%的,所以手术效果是非常好的。总之,单纯从大小判定它的复发几率是不准确的,还需要结合病理类型、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有没有合并其它病症综合考虑。
    2023-08-03
  • 孕期焦虑怎么办(视频)

    孕期焦虑怎么办
    出现孕期焦虑时,准妈妈需保持比较轻松自在的状态,更多地理解和接纳情绪,并寻求他人的支持、关心和鼓励。更好地关照自己,有情绪变化时可及时求助,告知身边亲人自己需要帮助或想要休息。夜间睡眠不佳时,可停下来做正面练习、放松训练,或者听音乐舒缓自己、放松身心,从而缓解焦虑。 较多准妈妈可能出现焦虑情绪,进而因自己的焦虑而焦虑,担心无法孕育出健康快乐的宝宝。人在妊娠期时,随着激素水平等内分泌方面的变化,情绪可能比之前更加不稳定,会有较多波动起伏,亦可更为敏感、更易焦虑,此为正常现象。
    2023-08-03
  • 抑郁焦虑的躯体表现(视频)

    抑郁焦虑的躯体表现
    焦虑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憋气、手抖、出汗、口干舌燥、尿频、尿急,以及失眠、入睡困难等躯体不适;而抑郁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系统躯体功能下降,如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性欲下降,或者胃肠道不适、功能下降,以及失眠、入睡困难、多梦,其特征性症状为早醒。当出现躯体症状时患者自我评价亦随之下降。 如在生活中发现出现以上躯体不适,到综合性医院就诊未发现身体存在明显器质性异常时,需关注情绪方面是否出现问题,确认是否需到精神科转诊治疗。
    2023-08-03
  • 惊恐症有什么症状(视频)

    惊恐症有什么症状
    临床中惊恐症的准确称呼是惊恐发作。惊恐发作为个体在某些情境下突然出现焦虑的急性发作,感觉到极度的焦虑和恐惧,并且有胸闷、呼吸困难、四肢发麻、发抖,以及有强烈的濒死感,想要离开当时所处的情境。 此种发作无任何预先征兆。在个体休息或睡眠时,并未剧烈活动,但可以突然出现焦虑的急性发作,表现的症状类似于心脏病发作,因而可引发患者更多的焦虑和恐惧,患者感觉有强烈的濒死感。惊恐发作时,患者意识清晰,并且保持强烈的警觉性,发作可突然发生,亦可突然停止,通常持续时间在数分钟到1小时,此后逐渐自行缓解。
    2023-08-03
  • 惊恐障碍的治疗方法(视频)

    惊恐障碍的治疗方法
    惊恐障碍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其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具体如下: 1、药物治疗:可选择抗焦虑药物缓解焦虑情绪,进而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药物治疗需足剂量、足疗程,不可服药后自觉症状明显缓解,随即自行停药。患者需遵医嘱系统地进行足剂量、足疗程治疗后,再逐渐、缓慢地减量停药; 2、心理治疗:推荐进行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修正患者面对惊恐发作时的预期性焦虑,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出现焦虑急性发作时,对外界发生的事情的灾难化认知。如当感受到轻微躯体不适时,怀疑自己有心脏病发作等,进而采取回避行为。科学的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逐步修正不合理的认知,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康复。
    2023-08-03
  • 躯体化障碍全身疼痛怎么办(视频)

    躯体化障碍全身疼痛怎么办
    如出现躯体化障碍的全身疼痛,首先需到综合性医院做各项检查,排除躯体的器质性疾病。唯有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方可明确为躯体化障碍带来的慢性疼痛。 此种慢性疼痛非常困扰患者,但可能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因此需理解和接纳,并允许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有此症状存在。当体验到慢性疼痛时,避免将所有注意力聚焦在该方面,想要去消除、克服疼痛。此种想法可使疼痛带来的困扰和痛苦体验愈加强烈。因此患者需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生活中或者工作中,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体验到轻松、快乐一些的体验,减少对疼痛的关注。
    2023-08-03
  • 为什么会得进食障碍(视频)

    为什么会得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的病因目前并未十分明确,其原因相对较为复杂。通常进食障碍患者在性格特点上有追求完美、低自尊的表现。其内心极度不接纳自己,有强烈的脆弱感、无能感,但是外在又对自己高要求、苛责、自我批评,因此非常在意自身形象,且过度夸大自身缺陷和不足。如在他人眼中其体重为正常,但其自身认为仍需减肥,将体重控制在自己认为的最佳状态。但患者认为的最佳状态,在常人眼中可能已经属于过分消瘦。临床上见到有部分患者将自己体重控制在50-60斤,进而严重地影响身体健康,出现月经失调、脱发,甚至内分泌紊乱。 除个性方面的影响外,亦有家庭方面的影响。进食障碍患者的家庭关系多不和谐,患者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或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多有不和睦、僵化的表现。患者常通过进食的控制,以摆脱父母或其他人的束缚和控制。
    2023-08-03